APP下载

让自然资源在“游戏化”中大放异彩

2018-10-16陆筱菲

好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蚕豆野菜游戏化

文 陆筱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大自然的特色活动是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使幼儿的活动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性地整合幼儿园周边和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幼儿学习的课堂和活动的现场,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实现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幼儿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幼成为创造的主人。

一、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存在着许多的生命迹象,有着许多的生命传奇,幼儿对此充满着好奇。例如,小树为什么会发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儿为什么会唱歌?萤火虫为何会发光?夏蝉怎么会脱壳?……为了让幼儿了解自然、探究自然的奥秘,我们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直接感知,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就地取材,如:收集落叶开展各类编织、黏贴、拓印等自主创作活动;利用贝壳、螺丝壳、小石子等帮助幼儿巩固排序、分类等知识。为了让大自然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其创造力,我们以原先开展的各类节庆活动为基础,以大自然多彩的四季为平台,抓住时令特色活动和异龄活动的契机,在幼儿随机产生的兴趣点中进行拓展,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幼儿在这个天然的博物园里观察、探究、发现,养成了爱探索、爱观察的良好习惯。我们还邀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改变固有模式,让所有环境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幼儿,让幼儿尽情享受宽松、愉悦、自主、创造的物质环境,培养“亲自然、享成长、善合作、爱创造”的多元发展的幼儿,真正把游戏主动权还给幼儿。

二、妙用自然资源,创设游戏化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一)建设“生态农场”体验区

将西操场四周原有的种植角改造成更为丰富、有趣的小农场,在小农场内增设草垛、小动物之家、小土坡、泥巴塘等颇具农趣的场景。从规划场地、确定种植种类和数量到具体实施,我们都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而建设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果园和菜园。幼儿可以在播种、浇水、施肥和采摘的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简单知识,并且在每天的操作、观察、记录和交流中得到令人惊喜的发现,学到相关知识,从而增长经验。

在班级种植园里,我们耐心地聆听幼儿的声音,记录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展适合幼儿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幼儿连续观察毛豆好几天后,还没有看见毛豆苗冒出来,他有点担心。教师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在关注中获得一次次惊喜,看着苗儿发芽、长高、长大,让幼儿学会在耐心中等待,在细心中关爱,在成长中陪伴,在探究中发现。

(二)建设“欢乐丛林”运动区

充分挖掘现有的环境资源,并根据幼儿的喜好,在原有的生态大草坪上创设“野战区”“探险区”“攀爬区”“绳索区”“玩泥区”等。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释放天性,激发潜能。同时,在幼儿园草坪、空地等户外开放区摆放置物架,投放生态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如:树桩、水管、木块、纸箱、麻绳、皮筋、竹梯、瓶子、砖头等。幼儿可以随意选择、组合,营造富有童真野趣的户外运动区。

(三)建设“童趣童真”沙水区

沙水嬉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大有好处。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感知,强化他们的手部肌肉和触觉、视觉机能,增加他们对环境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内精心打造了玩沙、玩水和玩泥的区域。这些区域相对集中,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展开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并且三个区域可以满足教师小组型的指导。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探究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启发、指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活动中整理出一些自己的困惑,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究幼儿的行为。例如,让幼儿在玩沙区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利用沙漏探索沙子是小颗粒状的;把沙子放入水中,引导幼儿发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将沙子揉揉捏捏,从而发现沙子是松散的,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沙子的特征和奥秘。通过游戏化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而且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

三、妙用身边自然资源,构建游戏化课程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自然环境中的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材料可以增加幼儿的选择性,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性。所以,在组织幼儿活动前,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

(一)利用自然资源,使主题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

幼儿园注重将集体活动游戏化,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好吃的野菜”中,幼儿与家长一起走进田野,认识野菜,并挖一些能吃的野菜带到幼儿园,供幼儿观察、比较,从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野菜。同时,根据幼儿的提议,“野菜品尝会”“野菜营养大收集”“野菜分类大比拼”等游戏应运而生,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习得了经验。又如,“采摘乐”活动设在幼儿园西操场的种植园内,幼儿在蚕豆叶中寻找蚕豆。“我找到了一个大蚕豆!”“我找到了一个超级大蚕豆啦!”“这里的蚕豆真多呀!”幼儿都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之中,收获的不仅是饱满的蚕豆,还有美好的心情。采摘完毕后,幼儿齐心协力抬着收获的蚕豆返回活动室开始剥蚕豆。活动结束后,幼儿兴高采烈地将剥好的蚕豆送到食堂,等待食堂阿姨为他们做一顿丰富的蚕豆大餐。

(二)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大自然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多样化的自然材料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幼儿是在无形的环境影响和有形的材料作用下成长的,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的收集与利用可以给幼儿更多的创意。例如,在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教师发动家长和幼儿制作“秋天的信”。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材料及废旧材料,如:南瓜、丝瓜、藤蔓、种子等,以满足自己不同的兴趣需要。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再经过幼儿的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的作品。

教师还可以在操作性活动区域里投放泥巴、稻草、野草、丝瓜茎等各种自然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制作,让幼儿通过与自然材料的互动,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用麦秆当游戏棒、拼贴图案等;带领幼儿用稻草编辫子、搓绳子、做稻草人,学习用稻草来编围幔等;用丝瓜瓤做梅花鹿;用高粱秆、玉米秆做眼镜、猫头鹰;用狗尾草穗编织各种动物头型;用花生、南瓜籽等做各种人物造型等。又如,将大纸箱做成汽车、坦克,用小纸盒加工成积木,用厚纸板做成开发智力的插接玩具等。通过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发现”兴趣。这样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朴素意识,又可以以器材为媒介,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进行创造。

幼儿天生好玩、好动,利用自然资源正符合了幼儿喜爱动手去探索事物的特点,不仅对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有所帮助,还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然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只有教师对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越来越清晰,理念越来越明了,才可以结合季节和环境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让这些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给幼儿“活”的知识教育。

猜你喜欢

蚕豆野菜游戏化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蚕豆飘香品乡愁
蚕豆花开
挖野菜
蚕豆大嘴巴
野菜的盘中艺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采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