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成长
——幼儿教育之真谛

2018-10-16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副教授

好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天性身心幼儿园

文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副教授 沈 明

近期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的颁布让“幼儿园‘小学化’”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专项、治理”,仅从文件名我们也能解读出:教育部要彻底整治日益严重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幼儿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幼儿出生后,每个年龄段的成长各具特点和规律,所以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也要各具特点和重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曾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任何揠苗助长的养育都是对幼儿发展的摧残。

教育家叶圣陶曾在《教育是农业》一文中论述到:“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如何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呢?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中提出,儿童要自然发展须具备“四心”: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

幼儿是好动的。幼儿的自然成长首先从动开始,与身体和感官相比,幼儿的自制力和大脑思维发展相对较慢,因此,当幼儿感官受到刺激后,会直接通过感觉联通动作,其行动完全受感觉和冲动支配。好动本是幼儿的天性,然而“小学化”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规定的教室环境中,抑制了幼儿的好动天性,阻碍了孩子身心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

幼儿是好模仿的。模仿是人的本能,也是幼儿学习、体验、成长的重要方式,幼儿学会的技能和养成的习惯,大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可是在“小学化”面前,幼儿过早地被投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强加给他们不合时宜的模仿对象,背负起应试教育的包袱。在这样的模仿中,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只有自我、没有他人,扭曲了幼儿的世界观。

幼儿是好奇的。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对周围一切会有“十万个为什么”,这些好奇是驱动幼儿思考、学习、体验的最有效动力。但是,在“小学化”面前,这些兴趣往往与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的意愿不一致,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转而学习并不那么有趣的识字、写字、算术、拼音、外语等,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排斥,不利于幼儿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是好游戏的。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天真、烂漫和快乐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幼儿教育“小学化”,扼杀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和体验的积极性,破坏了幼儿的童年。

幼儿教育,没有近路可抄,没有捷径可走。幼儿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随波逐流。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面前,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自然成长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天性身心幼儿园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给身心降个温
身心八要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