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修辞为写作添光彩

2018-10-14李娣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修辞格移情拟人

李娣

作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常会在写作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语言缺乏表现力,因此往往不能打动人心。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及实践,我认为其实有个捷径可以选择:不妨多引领学生在行文的时候考虑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光彩。

首先是我们最熟悉的比喻的手法,它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古往今来,多少名家名句都是巧用比喻而增色。比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琵琶声比作“珠落玉盘”……这些名句都非常传神地运用了比喻,成效卓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指导引领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活用比喻,从而慢慢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们要写到身边熟悉的奎屯河时,不少学生就干巴巴的一句:奎屯河从这片土地上缓缓流过。那如果我们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试一试呢?“老龙口的浪花,时刻不停地在咆哮。奎屯河的水依然静静地流淌。它就像这片大漠上之上流动的血管,因为有了它,这里才涌动着生机,在这片被改造的大漠之中的那片绿洲是我最可爱的家园。”从修改前后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比喻不仅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活力与生机,还将人的情感深深融入了进去,丰富了文字内容,也更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谈谈拟人的手法。拟人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又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语言生动,并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假如我们在日常写作中要写沙枣树,在平铺直叙中不妨穿插些细致的描写:“初春时节,休眠一冬的沙枣树在西部大漠强劲的春风中苏醒过来,沙枣枝条在阳光的妩媚下,缓缓抽出细嫩的叶芽。那枝丫随着春之舞尽情的舒展英姿,不久,沙枣花便会在绿叶的呵护下争相开放,毫不逊色于内地早春千娇百媚的柳绿花红,沙枣花那特有的芬芳便无遮无拦地弥漫在树丛中,散播在空气里。”沙枣树的生机与活力就在这描写中一点一点铺展开来,而且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对沙枣树的赞美与热情。

花鸟树月,风雨山水,本都没有人的感情,而将它们拟人化,那么,它们就具有了人的品性、人的感情。这是拟人的效果,更是移情的作用。什么是移情作用?我们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谈美书简》)。我们的古人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在创作中多方发挥了移情的作用。这样表达,往往比作者直抒胸臆更具有表达效果,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我们再来说说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比如我们欣赏到胡杨的风姿时,可以这样来使用排比手法:“粗糙的树皮是它最好的外衣,為它遮风挡雨;泛黄的树叶是它最好的装饰,使它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凌乱的枝条是风儿给它的最好的造型,使它成为荒漠中的明星;弯曲的身体是它经历岁月的痕迹,是记录它光荣历史的证据。”排比与比喻合用,既有了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又有了增强语势、突出赞美讴歌的思想感情的效果。这样的文字一出现,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很方便使用,那就是引用。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现成的话(比如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名言往往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富启发性,因此它的使用能够增强说服力。比如:“乐观是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气风发,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激昂。” ……名言是广为流传的,它比自己口头所说的要精炼而富有说服力,用在文章中还能给人一种知识积累丰富的感觉,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还有不少修辞手法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去灵活运用。

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王昌龄《从军行》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 又如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王小玉唱歌的绝妙境界:“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采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出了美妙歌声几经转折恍如登泰山的景象。把不易把握和表现的事物特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等等,都可以在写作中加以灵活运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而言之,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吴士文在《修辞讲话》中说: “熟练地掌握修辞格有助于分析文章的表现方法。某些修辞格当它们有力地表现主题时,也就成为一种表现方法。我们不妨这样说,某些修辞格用法上扩而大之,定义上稍加变通称之为表现方法。”他在《修辞格论析》中谈到修辞格和表现方法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辞格也在积极影响表现方法,是表现方法不断丰富的源泉。 黄汉生在《修辞和形象思维》一文中说:“比喻、借代、夸张、比拟等既是加强形象性的修辞方法,也是运用形象思维时需要用到的表现方法。”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多引领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去尝试去活用才能感受其中妙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停探究,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让语文写作教学不断开创新局面,拓展新的领域。

猜你喜欢

修辞格移情拟人
朱自清散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艺术
拟人手法真多情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修辞格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心理·学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