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装企划教学改革探析与实践

2018-10-13段婵娟刘哲信高月亭郄晨微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人才培养应用型

段婵娟 刘哲信 高月亭 郄晨微

摘 要:服装企划是一门以商业化成衣设计和品牌策划为主要环节的综合型课程。课程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改革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导向、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程组织模式等方式,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开发应用、素质综合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四位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凸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实用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

关键词:服装企划;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服装企划作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以商业化成衣设计和品牌策划为主要环节的综合型课程,它既强调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同时还需要兼顾设计作品的市场性与商业性问题。然而在目前大多数国内院校中,这门课程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以理论讲授的形式完成,所涉及的品牌策划较多地以模拟商业品牌来完成,品牌成衣设计也存在“闭门造车”的弊端。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把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割裂开来,分离了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合力的培养,造成人才素质培养和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供需错位和结构性矛盾。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是以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

服装企划的课程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革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导向、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程组织模式等方式,探索和尝试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实践体验”的创新型教学体系来推动教学模式改变,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突出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特色,对促进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

教学改革首先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整合课程内容着手,将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与专业实践课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的有效衔接。在保留市场调研、品牌企划、新产品设计开发等理论模块的同时,纵向拓展课程结构,增加工艺设计与工艺实践等教学内容,促进教学体系贯通与教学内容重构,形成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对市场调研、服装材料、品牌诊断、品牌企划、情报企划、新产品设计开发、工艺设计以及样衣制作等专业知识全方位一条龙式地学习和实践,从课程结构和内容上打破了以往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和专业实践课各自分离的缺陷,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开发应用、素质综合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四位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体系,体现改革后课程的科学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有机转化。

(二)加强课程实用性与职业性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目的。课程实施“三个层次”教学体系,即理论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实践,其中实践教学体系以面向企业的项目设计以及学生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项目的方式展开。面向企业的项目设计由校企双方共同命题,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而服装设计工作室则响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号召,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体验以及服装品牌终端的数字化应用研究。

这种“真题实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与市场多渠道连接的目标,加强了课程的实用性与职业性。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的同时,还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流程与行业规范,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同时,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错位的问题,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

(三)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以“理论学习+企业项目实践+创业实践体验”的方式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其中,开放式的理论学习,通过改革课程的应用性导向、提升课程的自由度和适应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体系,利用教学实践、科研、市场服务一体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引导学生实践创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转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查与评价,推动开放式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模式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学知识体系的实施工具,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环节。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合作性与创造性。

(一)以课堂为主向课堂内外结合转变,推动个人教学向团队教学转变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师单一授课的形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内,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体知识框架及核心知识的指引上,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课堂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学生通过市场调研、项目实践以及创业体验等实践环节丰富和完善自我学习的知识体系,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功能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以及知识应用转化等方向转变,强化教学改革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构建新型教学共同体,推动课程从个人教学转向团队教学。改革后的课程知识体系覆盖面广、综合度高,教学实践比重大,根据“共享、共建、共赢”的开放式建设思路,以企业合作项目及课程改革为契机,实现企业指导老师、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

(二)开展面向企业的项目式设计,注重校企互动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与企业合作开展面向企业的项目式课程设计,以项目设计推动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命题为课程形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从而使教学实践进入项目设计以及教学实施阶段,并且根据项目实施的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进行动态的调整,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开放式项目教学理念,使课程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血液及内涵。通过组织学生为企业设计研发下一季的服装新品,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流程和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推荐学生优秀作品给企业进行规模化商业生产,使学生设计作品有機会得到市场的有效检验,凸显面向企业项目式设计的实用性与职业性。

(三)建立学生服装设计工作室,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积极创造与市场接轨的实践条件。依托服装设计工作室,响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号召,将学生服装设计工作室以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网络)与线下(实体环境)的创业体验,积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经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

课程实施过程将学生专长、市场以及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商业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转化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目的。

(四)创建面向过程的教学考核体系

课程改革创建了面向过程的教学考核体系,考核除了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课堂内外表现以外,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查与评价。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商业成衣的市场调研-消费者分析-情报企划-新产品设计开发等环节,并且挑选具有商业价值的服装设计完成成衣的样衣制作,最后的成果汇报包含品牌策划书、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成品及答辩PPT,由指导教师及合作企业负责人共同完成点评工作。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实践课程考勤与学习态度(5%);企业项目实践(占55%);创业实践体验(20%);项目成果答辩(20%)。这种面向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丰富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社会适应性,有效协助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

四、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一)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改革后的课程涵盖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设计知识应用、工艺制图以及缝制工艺等诸多环节。由课程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体系的不足,尤其在实现设计稿的前期和中后期阶段,学生对恰当选择面料、工艺制图设计以及缝制工艺等三大环节,存在明显的眼高手低问题。课程改革通过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开发应用、素质综合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四位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促进学生对专业职业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查漏补缺。

(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课程在及时更新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前沿技术的前提下,深度实施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创业实践体验环节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低端私人定制服裝工作室》和《服装品牌终端的数字化应用研究》;面向企业的项目式设计为东莞保利服饰有限公司完成2016年、2017年春夏服装新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充分展现了学生在知识应用上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课程实践训练培养并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整体性提高。

(三)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

服装企划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促进教师授课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而且以企业合作项目为契机,推动课程由个人教学向团队教学转变,加强企业与教学团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积极推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性提高。

五、结语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开展的服装企划教学改革,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实践实训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全方位的变革。它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努力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就业适应面较宽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凸显出课程改革的实用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

参考文献:

[1]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02):139-140.

[2]王春霞.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1):62-64.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