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翡翠玉器界的“少掌柜”

2018-10-10肖凌霄肖凌霄欧鲁男

藏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群友古玩翡翠

图/肖凌霄 文/肖凌霄 欧鲁男

人物名片

王波敏,出生于古玩世家,祖籍江西临川。现定居贵州贵阳。仁府翡翠创始人,国际注册艺术品高级鉴定师(ICAA)、评估师(ICAE),北京历博古今艺术品鉴定中心鉴赏专家,中国历博珠宝玉石专业鉴赏委员会副主任、文化CHINA艺术品鉴赏委员会特聘玉器鉴定专家、联拍在线签约鉴定专家。

出深山,经流水;抛石壳,细打磨。璞玉从顽石中脱胎而出,成为深受世人追捧的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亦如玉,唯有精雕细琢方能成大器。

贵阳市左藏三库古玩城,一间名叫“仁府”的翡翠玉器店里,八零后“少掌柜”王波敏有着与外表不太相符的成熟和淡然。他边盘玩玉器,边缓缓讲起他的玉石人生。

“我想是我的经历,造就了我今日的性格吧!”回想起这些年来的创业经历,王波敏感慨万千。十年商海浮沉,靠近过死亡的边缘,踏足过成功的领域,让他迅速蜕变成长。如今的王波敏就如同他手中的温玉一般,外表内敛平和,内心却不乏坚守。

人生第一个猝不及防的大浪

2006年,王波敏从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带着父亲给自己的10余万元古玩货物只身来到重庆。

从小出生于古玩世家的王波敏,自信自己的眼光和经商头脑绝对能在这座山城干出一番事业。因为他从小就开始帮家里打理古玩生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大学期间还经常去古玩城摆地摊,也算是有一些实战经验。

他在重庆三峡古玩城里开了一家古玩店,取名“博古斋”,主营古玩杂项。短短一年时间,10多万的货品变成了100多万资金。高效的回报,让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王波敏有些飘飘然。他认为自己做生意很有天赋,做什么都能成。

2007年正值红木家具的高峰期,王波敏平时接触的几位做红木生意的朋友都赚得盆满钵满,这让他一下动了心。2008年初,王波敏突然从自己熟悉的古玩杂项转战红木家具领域。几乎没有做市场调研,也谈不上太多了解,只是因为看到这个行当很赚钱。

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古玩城里又开了一家两百多平米的“贵仁达博古行”经营高端红木家具,很快,便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大浪。

在经历了高峰之后,红木市场迅速降温;当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重庆也受到波及;同年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已经疲软的红木家具市场,一下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整个市场仿佛陷入了冰点。

翡翠童子拜观音

◎ 冰种翡翠面佛

◎ 春带彩翡翠佛手

王波敏的人生也如这市场一般,从高峰一下跌入了谷底。在红木最高价时进的货,现在根本卖不出去,整整两个多月,店里没有开过张。因为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部套牢,有时候身上只有几百元。说起来很心酸,有一天,他的妻子没钱买菜,王波敏让她去翻存钱罐,幸而从里面翻到了2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

从之前的日进斗金一下子跌落到囊中羞涩,强烈的反差让年轻的王波敏几乎崩溃。当时他们租住在重庆临江边的静园小区,有一天他站在窗边,想起自己的生意,瞬间竟有了从20楼一跃而下的冲动。

幸而,妻子呼唤吃饭的声音叫醒了他。

王波敏决定重振旗鼓。他壮士断腕,低价甩卖。两个月后,店中200万的货品变成了50多万的回笼资金。王波敏将这笔钱投入到熟悉的古玩市场,依靠积累的老客户,一年多以后又恢复了元气。

二次创业又跌入谷底

王波敏起了另谋他处的想法。他先后辗转考察北京、上海、海南和杭州等市场,最后将他的战场定在了杭州。

2011年,王波敏举家定居杭州,并在当地的吴山古玩城继续经营古玩杂项。苦心经营加上杭州整体文化氛围,生意还不错,手头也渐渐宽裕。兴趣使然,2012年,王波敏低价抛售了店中的古玩,转型做起了翡翠。

王波敏开始疯狂研究和投资翡翠。有一次,他带着200万货款去广州进货,货买完连回去的机票钱都没有。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两年时间,囤积了上千万翡翠货品。

正当王波敏满心欢喜之际,2015到2016年,国内的翡翠受到大环境影响,热度骤降,王波敏的销售遇到了瓶颈;而2015年一场全国性的股灾,又将他的流动资金几乎全部套牢。

“生意上遇到困局,已经让我够头疼了,没想到这时候家逢变故。”家庭和事业上的困局,像一波接一波的大浪一样袭来,又一次把王波敏打入了谷底。

最苦闷的时候,他每天晚上围着西湖跑10公里,期望一吐心中郁气。2016年7月,陷入困境的他迫于无奈,将杭州转让费30多万的店铺以七万低价转让,带着囤积的翡翠回到了大本营贵阳。

走出瓶颈 成为历博最年轻的专家

大起大落,机缘巧合,王波敏萌生了做翡翠、玉石知识推广的愿望。他发下宏愿,并组建了玉石鉴定公益群,免费给人做玉石鉴定。“我没法阻止假货的出现,但我希望用我的所学,让更多人了解玉石,让大家具备自行鉴别的能力。”

2016年底,王波敏开始在微信群里免费为大家进行玉石鉴定,并不定期开设讲座,为群友讲解玉石方面的专业鉴定知识。

没过多久,群友的人数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了满员的500人。随着人数的增多,来找王波敏免费鉴定的人也络绎不绝。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20多个鉴定,每个最少20分钟,做一次鉴定起码是10多条语音或文字。自己的整个生活都搭进去了。”回忆起那段日子,王波敏的妻子说,除了睡觉,丈夫几乎整天都捧着手机在给人鉴定。为了让群友更好接受鉴定结果,他还要反复思考言语措辞,比做生意累,还没有收入,家人一度不能理解。

王波敏的善举和敬业精神让他的事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翡翠观音

◎ 翡翠紫罗兰寿桃一对

◎ 翡翠龙凤杯

在建群3个月左右时,一个群友找到了王波敏。这位“大有来头”的群友名叫陈晓剑,是中华民间鉴定委员会西南分会秘书长。被朋友拉进公益鉴定群的两个月时间里,陈晓剑并没有发言,而是观察王波敏的一次次鉴定,考察他的心性和专业素养,并得到满意答案。

陈晓剑将王波敏拉进了由他主建的西南鉴定群。几个月后,王波敏成为中华民间鉴定委员会西南分会的一名理事,负责西南区玉器鉴定工作。王波敏接触到好多行业里的知名专家,其中不乏央视鉴宝栏目专家等,这对他在专业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7年,在经过ICAA/ICAE的考试之后,王波敏获得了国际注册艺术品鉴定、评估师资质,成为了国内屈指可数的80后鉴定专家。随后,经过文化CHINA艺术品鉴赏委员会主任孙海滨的引荐,王波敏加入了国内权威的北京历博古今艺术品鉴定中心,在大咖如云的团队中,成为最年轻的玉石鉴定专家。

让翡翠走进寻常百姓家

好的玉器作品,需要经过耐心的打磨方能闪耀世间;一次次商海浮沉,也终于完成了王波敏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

用做公益的心去做生意,这让王波敏的事业走出了瓶颈,也让王波敏的家庭得到了改变。

王波敏不单单做公益玉石鉴定,周末也经常去寺庙里做义工,觉得这样自己很快乐。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和父母也参与了公益活动;对他的行为,家人也更加理解和支持。

如今回到贵阳的王波敏继承了父亲的生意,在贵阳左藏三库古玩城里,开设立一家翡翠玉器店,并将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

店名“仁府”,顾名思义,王波敏希望自己的店,能成为“仁义孝廉”的传播阵地。

他的经商理念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喜欢翡翠,想要靠着这发大财。而如今我更希望是普及翡翠文化,让更多人懂它。”王波敏说,传统的翡翠市场有两个问题,一是真假混杂,一是漫天要价,因此寻常百姓敬而远之。老百姓不懂翡翠,总担心自己买到假货;又担心不懂行情,买贵了货。

王波敏说他下一步的打算,主要是想成立属于自己的一个工作室,为翡翠文化的传播做些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热爱翡翠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买到物有所值的货品,让翡翠走进寻常百姓家。

猜你喜欢

群友古玩翡翠
翡翠湖
古玩家
一只翡翠手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心灵相聚
——老年人群友之歌
门泽光
不一样的朦胧美——翡翠雪花棉
翡翠玉坠(短篇小说)
王群友寒夜跳江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