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建山版画的家国情怀

2018-10-10肖凌霄实习生冉贤峰

藏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史馆版画题材

文/肖凌霄 实习生 冉贤峰

人物名片

王建山,贵州民族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评委。

版画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银奖。中国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贵州省首届政府文艺奖·荣誉奖,第五届二等奖,第六届一等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博物馆、江苏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观澜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王建山版画集》。

7月13日下午,由贵州省文史馆主办的2018年第九期“山骨讲堂”上,王建山主讲“历史与艺术——重大历史题材版画创作概说”。

讲座现场,一幅以贵州战士英勇抗日为题材的版画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是由王建山、李晨、夏玉清三位画家共同创作的历史大型版画《贵州儿郎血洒抗日战场》。抗战期间,贵州有11个师56万“草鞋兵”奔赴抗日前线,参加很多重大战役,如淞沪会战、长沙会战等,打得英勇惨烈。这幅版画正是以此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当时黔军“102”师英勇战斗的场面。

讲座开始之前,王建山代表作者把这幅体现民族铮铮铁骨的版画赠给贵州省文史馆收藏,馆长顾久为他们颁发了收藏证书。

随后,王建山通过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王建山创作(合作)历史题材及主题性版画作品四个版块,对近代版画艺术创作的特点、演变及思路进行了系统讲述,通过一幅幅主题版画创作的分析,使观众更加了解到版画艺术的魅力。

“这种重大的历史题材,需要大场面、大情怀,还需要大手笔。非常感谢作者,他们把这张画留给贵州省文史馆,文史馆的历史会显得更凝重一些。有这么一张画在这里,人们走进文史馆会庄重一些。这种大视野、大气概、大格局,恰好是今天的时代气氛非常需要的。”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总结说。

一幅好的作品,能讲一个好的故事,能让人看了感动,能赋予画作人文精神,再能赋予画作思想,能把国家情怀与历史反思融入其中,才能成其为高峰之作。

在王建山看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因为主题的见证性、深刻性和内容的壮阔让艺术家及其作品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命运捆绑在一起,让那些真正有智慧、有勇气的艺术家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史意义。越是“命题作文”,越是容易看出作者艺术素养和创作智慧的高下。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创作重大题材美术作品,技巧固然重要,但综合素养才是最关键的,创作是艺术实践的过程,是生活积累在创作中的爆发,影响创作质量的除了基本功,还有画家的自我实践、文化自觉。

版画是美术种类中的一个大项,与其他绘画类艺术不同,版画除了刻、还要印,是属于需要二次创作的画种,甚至在一些套色版画中,还需要多次重复以上的步骤。王建山是全国著名版画家。1979年,他从工厂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四年的大学研习让他对艺术创作有了逐步的感悟,毕业后分配到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任教。

◎王建山、李晨、夏玉清共同创作的大型版画作品《贵州儿郎血洒抗日战场》赠给贵州省文史馆收藏

◎ 《野草》 套色木刻 81cm×61cm 2018 年

◎ 《芳草地》 套色木刻 78cm×58cm 1991 年

◎ 《历史的一页—— 皖南事变60 周年祭 丝网版画 》70×54cm 2001 年

王建山对版画情有独钟。1985年,他赴中央美院版画系进修,系统地学习了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综合版的技法。他的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地域文化和现代艺术观念相融合,自成一脉。他的木刻版画“古傩系列”在尺寸和材质上打破了传统的方式,获得了很大成功。20世纪90年代,王建山开始创作新的版画系列,选定的主题是苗族。当时,他去了不少苗寨采风,敏锐地感觉到其实许多村民的内心是很安静的,这种静默被他表达在画面上。近年来,他在前期唯美理想的基础上,置身于当下,直面当代文化现实。2015年间,王建山先后应邀赴美国的洛杉矶、纽约、新泽西和韩国等地进行艺术考察并在新泽西参加“相聚美国·中国当代版画展”,完成了一次我国本土版画与西方版画的交流和碰撞,受到了美国观众及艺术家的关注和赞赏。

贵州这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王建山版画生于这篇热土,它们既有雄浑、粗犷、古拙的阳刚壮美,又有绮丽、缜密、飘逸的阴柔秀美;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既有地方色彩,又有个人风格。

2017年,王建山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年版画家夏玉清合作的大型铜版画《贵州红色革命家》,入围贵州 “双百工程”。这幅铜板作品描绘的是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龙大道、旷继勋、周素园六位贵州历史上著名的红色革命家的英雄群像。画面处理上,采用了国画条屏形式,六位人物高低错落,注重节奏起伏的变化,人物的下方,着力描绘从贵州大山中走出去的革命家生活、成长的黔山秀水、苗乡侗寨,贵州山山水水孕育了六位英杰。人物的上方,分别点明了他们参加革命活动的典型环境。和《贵州儿郎血洒抗日战场》一样,这幅版画,也满溢作者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文史馆版画题材
关于政协文史馆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版画作品选登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互联网+”时代文史馆的发展策略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朱德与周予同关于文史馆的一段谈话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未 便 再 荐”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