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韵隽永 拙朴凝厚
—— 黄永厚先生画作赏析

2018-10-10陈跃康

藏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竹林七贤黄先生画册

文/陈跃康

◎中国人文画大师:黄永厚

小序:2018年8月8日,惊悉中国人文画大师黄永厚先生于8月7日晚19时在安徽合肥去世,享年91岁,十分震惊与悲伤。一代文人画大师,就此作古,真是天意难违。五年前,笔者偶然看到了黄先生画册很有感触,写了一篇拜赏文字,如今晒出,略表哀悼之情。

不久前,我到老贵州地质文学奠基人、地质微观艺术发现者、知名作家、作曲家李绍珊先生来家拜访。绍珊先生很是高兴,满面笑容地拿出一本画册让我欣赏,原来是我国著名文人画大师黄永厚先生题名赠送给他的作品集。

绍珊先生与黄永厚先生是老战友、老朋友。他们的友谊与感情几乎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而一同培养起来的,掐指算来已有六十余年。

绍珊先生曾告诉我,黄永厚先生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有中国画坛“鬼才”之称的黄永玉先生。他为沈从文先生的著名小说《边城》绘的插画,木刻作品《阿诗玛》及给中国邮政设计的“猴年”邮票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黄永玉先生还是他弟弟的启蒙老师。很小的时候,黄永厚就照着哥哥寄给他的画册,在湘西老家的院子里满墙涂鸦,培养了黄永厚先生最早的绘画兴趣。

1949年,黄永厚先生加入了刘邓大军,当上了一名文艺兵,正是这个解放军的大熔炉里,他与绍珊先生结下了一生的战友情缘。五十年代初期,黄永厚先生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绍珊先生则在海南岛镇守边防,两人天南地北,从此分手,可老战友的友情一直未断。

如今,黄家兄弟堪称中国美术界的双子星座。黄永玉先生的成就自不必说,刘海粟大师对黄永厚先生的评价甚高,称:“大作文真、字古、画奇。文采胆识,高于侪辈,永玉何幸,有此介弟!”赞誉之情,溢于言表。海粟老先生还曾亲书宝函,保荐黄永厚先生之子黄河到国外顶级美术学府深造,尤见爱才之心切切。

从绍珊先生那里接过黄永厚先生画册那一刻起,我就爱不释手了。绍珊先生似乎看透我的心思,便说借给我几日慢慢欣赏。我不由喜出望外。

当夜拜赏黄永厚先生画作,兴奋难眠,几乎达旦。

这本画册,精选了黄永厚先生近五十幅画作,应为其重要选本之一。从作品取材来看,似可分为三类题材:

第一类为古典人物故事题材,如“竹林七贤”人物系列等,有三十幅。

第二类为借物述评讽喻题材,如《撞钟王》《国士无双》等,有十余幅。

第三类为现代社会生活题材,如《赫然鹤也》《吴作人逸事》等,有好几幅。

◎ 撞钟王

◎ 赫然鹤也

◎ 吴作人逸事

这些取材独特、色彩丰富、构图别致、内涵深厚的作品,极富艺术张力,令人叹为观止。

毋庸置疑,欣赏黄永厚先生的作品,是有一定门坎的,一般人轻易进入不了。这并非黄先生的清高与孤傲,而是赏画者故有自知之名,知难而退,实为曲高和寡矣。

在笔者看来,欣赏黄先生作品,当具备三种基本素养:一是文史知识素养;黄先生的画作,常常取材于历史典故。知典故,晓出处,才能在黄先生的作品中找到素材的来源与根据,可明作品三分创意;二是书法艺术素养;书法不是简单的汉字变形摹写,而是书家心迹的外露,黄先生的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成为作品的重要构成,不懂书法者,如何识得其布局谋篇之精髓?三是思想境界修养,这也是最难的。黄先生的作品,不是纯绘画艺术,而是一件深刻的思想武器,或借古讽今,或幽你一默,信手拈来,皆成妙趣。没有博大的胸襟与悯世情怀,就难引起心中的共鸣。

◎ 竹林七贤之向秀

◎ 冻 鹤

◎ 竹林七贤之嵇康

因而,唯有如此,黄先生艺术宫殿的大门才会向你无私敞开,并任你尽情饕餮。

拜赏黄先生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知识、升华心灵的过程。以笔者虽虔诚却难掩浅薄之见解,认为可用两句话,八个字来概括绿野拜赏黄先生作品的心得与体会:神韵隽永,拙朴凝厚。

神韵隽永,谓其形、色、书之特点,系其作品形而下的艺术表达;

拙朴凝厚,谓其字、述、意之内涵,系其作品形而上的哲理思辨。

从具体赏析来看,也许可从三个层面来解读:

一是画古。黄先生之画,取材古雅,春秋人物、汉晋掌故,历历在目。如《九方皋》、如《竹林七贤》皆是笔下常客;黄先生之画,风格古朴,或白描素雅、或浓墨淡彩,秦山晋水,不在其形,重在其骨。如《赫然鹤也》、如《桃园难觅》,承其传统,风骨尤存;黄先生之画,古韵悠悠,意蕴无穷。中国文人画,自古有承传,以兴邦济国为己任、可杀而不可辱之士大夫精神,历经千锤百炼,仍一脉相承,且发扬光大。如《嵇康》、如《国士无双》境界高尚,含蕴深刻。

二是字拙。字贵拙朴,而不在华美。黄先生的画作,以字取奇,以字取胜。画面布局,拙美之字占其半壁江山,成为画作不可或缺的骨肉与眼睛,如《撞钟王》,如《颜驷升官》;更有甚者,字乃画作的主体,画成拙字的点缀,如《梅非梅》、《莲花壶》,绘画与书法,庶几难辨。拙字入画,是黄先生的一大创举,几乎颠覆了中国画的传统观念,传统中国画的审美观是“空灵”,留有余地,给人予想象的空间。黄先生则创造了“满实”的艺术审美观,用空灵之画图与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有机融合,将整个画面填充得满满实实,不留余地,让有限的空间,充满无限的信息,从而引导观众走向画境的深处。

◎ 竹林七贤之刘伶

◎ 竹林七贤之山涛

◎ 竹林七贤之阮籍

三是述异。书法是字意、字体、字迹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述则是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功能。述就是作者叙述、讲述、评述、论述的概称。黄先生用这么多字布局于画作的空间,主要是为了述,为了一种与画图相结合的、见解独异的讲述与评述。这种述不是对画作的一般题字,也不是对画作的一般跋文,而是作者自己一种观点、思想、哲理的感悟与沉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先生不是为作画而作画,他是为“述”而作画,是为表达自己一种特异、独异、新异的观点、思想和哲思而作画。因而,黄先生的作品,有着独特、新异的思想深刻性。如《九方皋》,如《大富贵》,如《杜甫》等等。

◎黄永厚先生作品:梅非梅(取材于清代思想家、诗人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拜赏黄永厚先生画作,仅仅从以上三个层面的解析,似乎还不能完全达意,总觉得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感染在心中冲撞,让人欲罢不能。

哦,是了!黄永厚先生的作品,既有纵深的历史感,又有当下的现实性;既有崇高的道义性,也有强烈的使命感。这是文人血脉中流动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的创造性艺术表现,产生了一种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

绘画中的杂文,书法里的漫画。见解独到、讽刺辛辣、借古喻今、寓庄于谐,唯道是尊。也许,这才是黄永厚先生创作的真谛所在。实可谓:神韵展丹青,书画融隽永;拙朴藏睿智,凝厚留史评。

当然,黄永厚先生的美学思想精微博大,隽永厚重,不是笔者以“神韵隽永,拙朴凝厚”八字可以冒昧窥测的。

不过,有先生画册为据,依葫芦画瓢,浅说不成熟、甚至狂妄的心得体会,即便大缪,也是动机与结果的差异,想必会得到方家谅解,如能得到一、二指正,则是小可的大幸也!

猜你喜欢

竹林七贤黄先生画册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朋友能继承孤寡老人遗产吗?
小画册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
艺苑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绝版的竹林”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