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来西亚华人普通话偏误的个案分析

2018-10-10

文化与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闽南语语序粤语

赵 榆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23.6%,主要是自明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海南等一带迁移去的中国人的后裔。马来西亚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整套华文教育。中学阶段,有独立华文中学,主要采用华文授课,使用华文教材,还有一类为国民型华文学校,这类学校开设华文课,但是学校主要使用英文和马来文授课。大学阶段只有三所华文大专院校(南方学院、韩江学院、新纪元学院),学生在家一般使用父母掌握的方言来交流。马来西亚华人生活在一个多方言的环境下,很多都掌握两三种方言,这对其普通话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听马来西亚华人讲话一般都带有“港台腔”。

本文以《奇葩说》的颜如晶为对象,她是这个节目从第一季到第四季都在参加的唯一一个马来西亚华人,收集整理了其第一季到第四季在节目中的发言,找出与普通话相比,表达不合语法的句子,归纳分析,再与闽南语和广东话中的表达形式对比,看这两种方言对其普通话的影响。颜如晶祖籍福建,但在雪兰莪州生活,那里主要方言为广东话。小学上的华文小学,中学为雪兰莪八打灵公教中学,大学本科在精英大学,研究生就读于马来亚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采用英文授课。所以在学校系统学习华文的时间很短。但她从中学开始一直作为华文辩手,参加各种辩论比赛,所以她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很多,且表达水平不错。

一、存在的问题

将语料收集整理之后发现其偏误主要可以分为五类,以下是她在四季《奇葩说》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偏误。

1.1 语言点掌握不清

(1)这样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怀疑。

(2)他说在考场的时候是最多时间可以玩笔。

(3)但是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美好留在以后的时候,反而消磨掉我们一开始的新鲜感。

(4)我救了他一条命,因为他当时是快饿死的。

(5)我是有去过去打工的。

(6)不要污蔑化穷游。

(7)只要我们谁被吸血鬼咬了之后,我们就把对方给杀了。

前四个句子都在“是”的使用上出现了问题,例(1)应把“是”字去掉,这里的“是”应该是想表达强调,但是没弄清楚表强调时“是”要怎么用,所以说错了。例(2)把“是”和“有”弄错了,这里应是把“是”换成“有”。(3)这是颜如晶一个很大的问题,她一直不清楚“XX的时候”应该怎么用,而且这个句子中第二个“是”应该去掉。(4)中都用了“是……的”的句式,但是用的不合语法,我们可以说“是快饿死的人”。例(5)中要去掉“有”,(6)中“污蔑化”这种用法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因为“污蔑”已经是动词了,而“化”一般会在形容词后如“美化”、“具体化”使其变成动词性词组。(7)这个句子里有“只要”证明事情还未发生但是后面的“之后”与其矛盾,去掉“之后”。可以看到在一些较细的语法点上掌握的还是不够清楚。

1.2 意思相近的词混用

(8)做最好的东西可能不是我一向来的习惯。

(9)我进到去的时候那个旅馆只有两格。

(10)所以假的东西,虚伪的东西可以引导我们走向去一个善的方向.

(11)就像一个打字机一样,全部进完进去。

(12)但是我们试想想。

例(8)把“一向”和“向来”混在一起用。(9)中把“进到”和“进去”两个混在一起用。(10)“走去”和“走向”混在一起。句子(11)是想表达“全部进去”,“全部”和“完”意思相近,但是“进完”没有这个说法。在(12)中可以用“试想一下”或“想想”但是她把两个混在一起成为了“试想想”。这可能是对一些意思相近词语掌握不熟练,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发生混乱,导致错误。

1.3 语序错误

(13)如果你想为未来国家有发展,这样你自己想办法做领导。

(14)不要怕你没有早恋,就以后不会谈恋爱。

(15)今天你请了我吃一盘生菜沙拉,我就只值一盘生菜沙拉的钱吗?

(16)每个人就一眼看到高晓松老师,因为脸嘛。

(17)没有谈恋爱过的人。

(18)维系感情的时候,往往都是你给一点麻烦我,我给一点麻烦你。

(19)在你知道这只母鸡之前,这颗蛋是已经含在嘴里的那颗蛋了,就因为母鸡出现你就把它当作臭鸡蛋。

例(13)中应是“国家未来”,如果用“未来国家”容易产生歧义。(14)应改为“以后就不会谈恋爱”。(15)中应为“请我吃了”。(16)中应是“一眼就看到”而不是“就一眼看到”。(17)改为“没有谈过恋爱的人”。(18)双宾语把人放在后面了应该是“给我一点麻烦”,但是这个表达还是不符合普通话的表达规范。(19)句子中的“是已经”明显不符合我们的表达顺序,改成“已经是”就流畅了。可以看出例(14)和(15)都是把“就”的位置放错,还有比较复杂的句子也容易出错。

1.4 词汇使用不当

(20)所以在不能阻止的事情之上,我们更应该摆端我们的观念。

(21)因为我是好人,我要保持我的礼貌,保持我的规矩。

(22)大家还没有开菜。

(23)我决定会告诉你。

(24)小朋友被欺负的方法有很多元。

(25)甚至这些会形成我们择偶条件的类型。

(26)因为当时没有带钱,我们就用了一点点的方式去了那个所谓的旅馆。

(27)你们要先毁这个还不懂危不危险的蛋。

(20)中“观念”不能搭配“摆端”对词汇的理解不够透彻。(21)中“规矩”不能“保持”可以“遵守”。(22)一般会说“开饭”而不是“开菜”。(23)不是“决定”而是“绝对”。句子(24)这个句子中方法是多种不是多元。(25)这句用的“类型”一词用得不对,“标准”更合适。(26)这个句子里“一点点”不能形容“方式”,可以用“一些”来形容。(27)的“不懂”换成“不知道”。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对词汇的意义理解不够,才导致的使用不恰当。还有一些词汇是方言中的词汇,但她也放进了普通话使用。

1.5 句式杂糅

(28)大家聊得开心,以后我们走得才会走更远嘛。

(29)有没有人觉得解决了问题吗?

(30)所以在面对这个网络世界里面,如果你一不小心做了丑闻主角

(31)这一个发泄的地方在哪里发泄?

(32)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后没有的吃饭了。

(33)任何一个消费体验,我们要求的不是刷爆卡,因为一爆了过后你会感觉没有回旋的余地

(34)如果他想办婚礼但是不给他办,那他难受的时间是会一直很长的。

(28)后半句把“我们走得更远”和“才会走更远”杂糅在一起。还有用“有”和“有没有”提问的区别也没有弄清。(29)这个句子正确说法是“有人觉得问题解决了吗?”这里把两个提问的方式混在一起了。(30)这个句子里明显把“所以面对这个网络世界”和“所以在这个网络世界里面”两个句子混在一起了。(31)里这是由“这一个发泄的地方在哪里”和“在哪里发泄”合在一起。(32)“我们以后没得吃了”和“我们以后没有饭吃了”混在一起。这里是把两个正确的句子混在一起,出了错。(33)这个句子把“一旦爆了”和“爆了之后”混在一起成了“一爆了过后”。句子(34)后半句是“那他会一直难受”和“那他难受的时间会很长”杂糅在一起。句式杂糅也多是因为对句型的使用还不熟悉,一边思考一边说话不够熟悉就导致了偏误。

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颜如晶有不错的汉语基础,但还不够精进。汉语知识面很广,但掌握的不够牢固,对一些知识还是一知半解,最后在使用时发生混乱。

二、语言环境的影响

通过记录颜如晶两年多在《奇葩说》的发言可以看出,在北京生活后,语言环境对她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通过数据表格可以看出:

句式杂糅第一季 6 5 5 7 1第二季 5 2 3 6 2第三季 5 2 1 1 3第四季 2 3 6 6 4总计 18 12 15 20 10语言点不清近义词混用语序错误词汇使用不当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一共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语言点和意思相近词混用方面的错误总体呈现一个下降趋势,而句式杂糅的错误在不断增加,但是增长幅度并不大,主要是语序错误和词汇使用不当这两方面,在第一季到第三季都是呈现一个下降趋势,但在最后一季中突然急速增多,所以把前面三季的错误与第四季的进行对比,发现在语序方面虽然错误在增加,但是可以明显看到句子整体表达在变好,在第一季中出现的类似“如果你想为未来国家有发展,这样你自己想办法做领导。”的句子很多,虽然我们改了语序但句子整体还是很拗口,但是在第四季的错误中,句子虽然也有错,但是改完语序后已经比较流畅了如:“没有谈恋爱过的人”、“我最好奇的是一点”。词汇使用不当方面,前面三季主要是词汇搭配不当如:“保持规矩”、“摆端观念”、说房价“起”得高,又或者表达不准确如:把“尝试”说成“尝一尝”,“标准”当成“类型”、“多种”用成“多元”。在第四季时犯的错多是把类似“按”和“用”、“让”和“给”之类的词用错,而这些用法多是因为受方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很多已经成为系统偏误,因此要改正很难。

总体来说,颜如晶在中国生活后,普通话水平较之以前是有进步的,也就是说汉语环境对其汉语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针对一些顽固的语言问题,环境的作用就明显不够了,但在词汇辨析和语言点的运用上有较明显的作用,整体句子的表达也越来越准确。这些进步语言环境是功不可没的。

三、偏误溯源

马来西亚是多方言国家,华语受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海南话等的影响,颜如晶的句子也有很多是受方言影响的。某些错误只出现一次,所以不能认定是偏误,但观察句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错误是多次、长时间出现的,我们可以说这是偏误,再与闽南语和粤语对比,统计出以下几点。

3.1 “到”字的使用

我们可以在颜如晶的句子里发现很多地方都用了“到”字,有些句子是合法的,有些句子是不合法的。

(35)小时候选出到的人是最不能看的人。

(36)我进到去的时候那个旅馆只有两格。

(37)这个广告是不好的,因为它会让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感觉到有一点不好。

(38)湉湉姐想要陪他坐牢,还陪不到。

而在粤语和闽南语中“到”的用法和普通话是不同的,普通话的“到”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在方言中是可以作为状态补语标记的:

闽南语:我热到头眩了。 伊笑到面都红了。

粤语:我热到头晕唆。 拒笑到面都红咬。

普通话:我热得头都昏了。他笑得脸都红了。

3.2 双宾语人称后置

双宾语人称后置的情况在第一季和第四季出现:

(39)你们讲你们不计较,可是其实你们有算过人家到底还有没有给钱你。

(40)维系感情的时候,往往都是你给一点麻烦我,我给一点麻烦你。

粤语和闽南语里都有双宾语人称后置的情况:

粤语:俾一本书我。 普通话:给我一本书。

粤语:佢俾钱我。 普通话:他给我钱。

粤语:佢借两本杂志我。

普通话:他借给我两本杂志。

闽南语:伊寄一张批互我

普通话:他寄给我一封信

闽南语:伊禃本册互我

普通话:他送我一本书

3.3 “的”的使用

在整理句子时也发现很多句子里都喜欢用“的”,特别是在句末,为焦点助词。

(41)去到哪里还是要会遇到傻叉的

(42)但是现实上真的有很多人是结了婚才开始肮脏的吗?

(43)我们没有一个人会保养自己车的备胎的。

(44)我是有去过去打工的。

(45)这就跟人工智能对我们人输入程序,再靠自己输出是一样的道理的。

(46)时刻保持联络是一直一直一直让你联系他的。

普通话里的“的”和粤语的“嘅”类似,华语、粤语中的焦点结构基本一样,操双言的人讲华语时可能无意识地增加了该结构的运用范围加强陈述语气。

粤语:就系噉嘅。 普通话:就是这样的。

粤语:噉做都得嘅? 普通话:这样做也行的?

3.4 “去”的使用

句子里也出现复合趋向动词“出来、进来、上来、下来、过来、出去、进去、上去、下去、过去”附在动词后面:

(47)所以假的东西,虚伪的东西可以引导我们走向去一个善的方向。

(48)我是有去过去打工的。

(49)我进到去的时候那个旅馆只有两格。

(50)他就像一个打字机一样,全部进完进去。

“去”作为动词补语在马来西亚华文中的语序位置与闽南语、粤语是一致的,在动补结构中的位置必须是紧随动词:

闽南语:伊落去楼脚了。

粤语:拒落去楼下咗。

普通话:他下楼去了。

3.5 有+VP

在收集到的句子里有一些结构,古代汉语里有这种句式表达,但在近代已经越来越少人使用,现代这种结构又开始进入口语表达,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也有很多讨论,但大家意见一直没有统一,有些比较认可,有些并认可这种结构。整理的资料有这些句子:

(51)只要有谈恋爱的人,就很容易会做错事

(52)我是有去过去打工的。

(53)那世界上哪里可能有一个有省钱的人?

(54)小朋友被欺负的方法有很多元。

“有+VP”是闽南语和粤语的句法特征这些方言句型中“有”的作用在于肯定后面的谓语性成分所述事态的客观现实性。

闽南语:今日早起伊有来。

普通话:今天早上他来过。

闽南语:明日汝有做工无?

普通话:明天你上班吗?

粤语: 头先你有扫地有?

普通话:刚才你扫地了吗?

粤语:拒有讲过今晚去看戏。

普通话:他说过今晚去看戏。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词汇的错误也是因为方言的影响,比如“在小城市, 总有一天你的房价会起得很高。”普通话不会用“起”字,但是粤语会用“起”。还有“我的时间不够,我应该拿来再做多一点事情,睡觉太浪费了。”普通话不会说“做多”,但是粤语也会用“讲少”、“给多”。

猜你喜欢

闽南语语序粤语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粤语吟诵在广州地区中小学推广的学情可行性调查研究*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闽南话
闽南话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