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版不落俗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8-10-10图片提供国家大剧院

歌剧 2018年9期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罗密欧

文:卜 之 图片提供:国家大剧院

2018年是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两百周年诞辰,国家大剧院用一部漂亮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作曲家“过了生日”。

古诺最负盛名的作品就是改编自巴赫作品旋律的《圣母颂》,无论中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他的歌剧《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最经典的法国歌剧之列常被上演。在古诺的年代,他也属于最顶尖的作曲家。有几个例子可以佐证:当时埃及政府想委约最一流的作曲家创作《阿依达》,但暮年的威尔第已经意兴阑珊,几次三番推诿。埃及随后以邀请法国人古诺或者德国人瓦格纳来创作进行威胁,威尔第终于提高了重视程度,下笔创作了其晚期重要的大歌剧《阿依达》;《卡门》的作曲比才是古诺的学生;古诺于1869年创作的《教皇颂歌》(Pontifical Anthem),在1949年被梵蒂冈正式认定为国歌。

古诺的音乐受到德国音乐很深的影响,对此,《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演前,目光短浅、品位不高的音乐评论家曾有些尖酸刻薄地评价:“我们知道,古诺的思想巧妙但虚弱,不幸他崇拜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一些变化的部分。这是麻烦的根源,德国当代的糟糕的音乐家们都是从这儿来的,像李斯特、瓦格纳、舒曼、当然还有门德尔松。”可随后,1867年世界博览会期间,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了巨大成功,观众趋之若鹜。后来,这部歌剧经常在各地上演。

迥异于国家大剧院通常的华美而略显铺张的制作,国家大剧院此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导演斯特方诺·波达(Stefano Poda)匠心独运,简洁直接的舞台意味深长。该制作关键的核心舞台装置包括:代表贵族城堡室内的双螺旋楼梯(达·芬奇的精妙设计)、圆球的两部分或分或合的设置、代表墓穴的两个透明长方体盒子等。空间的设置上,既有舞台深处到舞台中央的纵深调度,也有舞台底部空间到舞台上方的调度。服装方面,红色和黑色分别代表了两大家族,纯色系的舞台在视觉上既简洁,又具有强烈的戏剧冲击力。灯光方面,全剧的处理在相对简洁的场景里,光线的应用大开大合,白色空间散射的光线和人物的轮廓光线更好烘托出了红黑色的矛盾。而在终场,相对复杂的舞台元素又给予了复杂、细腻的光线对比,环境光线与透明的玻璃墓穴和舞台深处的幽暗背景营造出的丰富视觉,给人印象深刻。

在指挥家富尼耶(Patrick Fournillier)的调教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融合了自己近年来演奏瓦格纳乐剧的经验,尽管音色、和声的完美程度和欧洲一流歌剧院乐团还有一丝差距,但已有相当高的完成度:在美妙的咏叹调的伴奏方面,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台上歌手;在需要瓦格纳式的崇高和戏剧性的桥段时,乐团也能挑起大梁。

歌唱家方面,阵容亦比较齐整。女高音波蒂(Melissa Petit)是一名优秀的朱丽叶,不仅扮相上乘,嗓音也非常合适。她音色优美,几首重点的咏叹调和二重唱都赢得了满堂彩。男高音德穆洛(Francesco Demuro)略逊一筹,略显号小了一点,在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厅有一些“压不住”。扮演劳伦斯修士的男低音比尔吉利(Burak Bilgili)台风沉稳。几位中国演员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如扮演提拔特的苑璐,在与主角们的对手戏中丝毫不落下风,无论语言、表演、台风都很好,展现了国家大剧院培养青年歌唱家的成绩。

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赢得了国际关注,特别是新媒体的浪潮下,在国际主流的社交平台上(如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的网站和App),官方账号、艺术家个人账号等形成联动,吸粉不少。

这是国家大剧院换帅后的第一部重点自制歌剧项目。国家大剧院成立十年来,砥砺前行、创业艰难、从无到有,建成了完备的管理、导演、舞台技术等人才体系,有了水平很高且不断进步的乐团、合唱团,打磨出了一批巨作。其中过程之艰辛,对歌剧历史和歌剧生产制作稍有了解者,不可能不感叹。一个剧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领导一个剧院,经常被誉为“最艰难的工作”,盖因剧院融资之不易、运营之复杂,艺术家们又都经常有不同的性格,艺术生产有独特的科学规律。近代发达的各个国家的歌剧院,固然有很多剧院依照传统,长久地保持极高水准,成为业界标杆和国家名片,也有不少因为管理层更替,导致剧院发展水平受影响的例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先生荣休后,新的领导班子将如何带领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继往开来,取得新的成绩,管理好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水平的剧院,不仅国内艺术界广泛关注,国际上也同样瞩目。

祝愿国家大剧院未来有新气象,加强国际交流,制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经典歌剧,代表国家赢得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罗密欧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STELVIO 四叶草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天长地久》
亲爱的,你太胖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长盛不衰
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首登羊城劲刮浪漫“台风”
新款阿尔法·罗密欧Giu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