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话剧表演

2018-09-29喻明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话剧

喻明洋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艺术工作实践经验,就如何深化话剧表演,提升话剧教学水平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话剧;话剧表演;话剧教学

一、前言

中国话剧至今为止已经一百年多年了,百年来,话剧这朵来自异国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在中国的土地上傲然盛开。它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与中国的民族精髓、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走过风雨飘摇的动荡年月,走进繁荣昌盛的21世纪,不仅成为表达中国民众心声的、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战斗力的艺术形式,更在舞台格局多元化的当代,成为一种兼具时尚与魅力的艺术品种。话剧的发展需要有人才的发展,在话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学习话剧表演必须要注意从其潜在表演元素出发,引导学员进行实践教学,使学员深入研读文本,认识文本的主题和美学气韵,挖掘其潜在文学价值,提高了学员的鉴赏和表演学习水平。从事多年艺术工作的我,浅显的总结出一些教学中带来的更多的延伸的意义。

二、学习话剧表演艺术能激发起学员的学习兴趣

话剧文学教学中的话剧表演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它实质上是文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即“情境设置”,是学员对原有经典剧本进行研读,将片段进行改编,由学员来表演剧中的情节、人物,将教学内容以形象予以还原的一种集教学和表演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话剧表演学习要求学员必须有较高的悟性、心灵体验、心理素质和对美的审视能力,也就是说,表演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是对存在意义的敞开过程,作为艺术的话剧也是如此。它用话语和行动来揭示世界和人生的意义,把人生和社会展现在舞台上,让观众自己去咀嚼去品味。因此,学习话剧表演除了要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外,更重要的是感应的情绪、情感和美学意蕴。指导从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员形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敢于创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员理解、分析、鉴赏和语言运用等综合能力。排演话剧实质是学员阐释原著、创作新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凸显学员的主体意识,可以体现学员以现代复杂社会理念观照作品内涵的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通过表演话剧,充分调动学员的兴趣,尊重并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给学员创设情境,给学员提供自我发展及表现的空间。

三、学习话剧表演艺术中,是对原剧作的理解

排演任何一个剧目,没有一定的积淀和理解是难以成功的,这其中包括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明晰剧情的时代背景和剧中人的生活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应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这就要求学员必须仔细研读剧本剧作,研读过程中揣摩、理解、把握人物性格。阅读剧本和阐释剧本的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剧本向学员开放自己,表达意义;学员解读意义,反回自身,在不断的阐释与被阐释中,剧本以其自身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让学员感知,让学员深刻地体会剧中鲜活的故事情节。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读者与剧本之间长久的对话也是这样产生、更新的,调动学员连续不断地参与阅读,才能使学员不断给作品注入新意,使学员和作品之间的互动得以完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能够让学员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他们的创造力。通过自身表演这个过程,让学员从大到整个剧本的历史背景和作家的创作观,小到一句台词和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學生懂得必须深入研读原作、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这种丰满和个性就像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效果,从而开阔了学员的视野,激发学员的主体意识。

四、学习话剧表演艺术更可以培养学员的情感教育

话剧除了娱乐和精神享受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情感育人的功能。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内在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养成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过程。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情感、政治情感、理智情感等。传统的话剧文学课重共性,重知识,重认知理性,表演话剧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学员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模拟,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的思想感情。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谓的“触景生情”。人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虚拟情景,甚至在头脑中想象情景,都能激起人的体验。为了演好人物,不仅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要深入理解、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对学员良好的情感品质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假、丑、恶、真、善、美,一目了然,歌颂什么,鞭挞什么,显而易见。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反过来促进话剧文学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为学员真正掌握。另外,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学员可以增加协作互助的意识。排练剧目中,找道具,选服装,画布景,群策群力;学习台词时,互挑毛病、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学习;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出场、退场,又要互相配合,互相提醒。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它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鼓励学员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得以强化。由此融洽了学员之间的关系,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最后,学习话剧表演艺术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话剧表演艺术的过程也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这种合作学习方式的话剧表演教学,不但真正使每个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而且给学员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鼓励学员大胆参与改编,同时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表情等方式进行剧目表演。因为每个学员对创作动机、剧本和人物的理解不同,所以演绎出来的思想状况、情感情绪、肢体语言也不一样。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并认识到互相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员的团队精神。表演之后,学员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打分,评出优秀演员、优秀导演和优秀编剧等,互相鼓励。在活动的过程中,学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能积极而愉快地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话剧表演形式,学员充分掌握了知识内容,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过去的理想
话剧表演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艺术
试论话剧表演中方言的重要性
话剧《惊梦》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