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当地传统建筑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

2018-09-28伊文菲

东方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凤凰古城吊脚楼土家

摘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家族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性、山地性、宗教性等特征,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中许多优秀民间艺人被政府授予“民间文化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要,对于土家族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也意义深远。

一、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大范围、高速度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全中国的乡村中进行,“联排式”、“别墅式”成为目前许多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此类建设模式的延续,将会重蹈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覆辙,造成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丧失。新农村建设既要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还要保持乡村历史沿革、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农民有家园的认可,并保护中国文化传承的最基本土壤。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论述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不仅是重要的,而目是迫切的。新农村建设是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本论文以非物质文化遗存和乡村传统建筑环境作为研究角度,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进行过程中正在迅速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和乡村传统建筑环境之间的矛盾。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隶属湖南省,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湘西州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湘西地处山区,木材丰富,山民历来喜建木房,木结构居所十分普遍。木房为全木结构,木柱、木梁、木壁、木窗、木门、木地板,屋顶盖瓦。四排三间的木结构穿斗式房屋是湘西山区民居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三、传统建筑环境——以凤凰古城为例

1 凤凰古城吊脚楼概况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距州府吉首市52公里。与贵州省为邻。东与泸溪县交界,南与麻阳县相连,西同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凤凰古城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是一个较小的山区县城。它具有典型的山城地貌特征,地形十分复杂:其东部及东南角地带地貌类型以低山、高丘为主,兼有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从东北到西南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较平缓开阔,西北部地势较缓和。这种多变的丘陵地貌,导致当地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对紧张,从而对当地建筑形态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吊脚楼旧称干栏、廊栏或阁栏等,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

凤凰古城坐落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凤凰古城山川秀美,地形奇特,风光旖旎,绚丽多彩。吊脚楼是中国六大民居建筑之一,具有山地百姓适合居住的优长。凤凰古城吊脚楼群有上百年历史,凤凰古城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它们四柱撑地,走廊回环,栏杆镂空,气势俨然。

经过人不懈努力,创建了今日集形体美、空间美于一体的土家吊脚楼群。鳳凰古城依山傍水的百年老吊脚楼,具有鲜明的土家建筑艺术和民族文化氛围。吊脚楼飞檐翘角,“勾心斗角”。从形式上看,各楼特色鲜明,自成景象。内部交通“立体化”,外部巧妙借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杰作。土家族地区吊脚楼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消亡速度明显加快。部分吊脚楼年久失修、岌岌可危;有些村寨乱搭乱建,火灾隐患极大;还有的地方认为吊脚楼已失去存在意义,对其漠不关心。吊脚楼自身构造也有不足:如吊脚楼人畜混居、窗户小而少、内设火塘无法排烟等就需改进,吊脚楼所面临的形势非常危急。

2 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开发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吊脚楼营造技艺无疑是最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不仅要使其得到继承和保护,还要不断地创新,寻求新的发展。要保护传承吊脚楼营造技艺,就必须保护好其物质实体,也就是吊脚楼。同时也要对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吊脚楼工匠予以认定保护。拓展吊脚楼使用功能,既适于土家民众居住,同时也有利于旅游开发。

对于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保护,其传承人——吊脚楼工匠的保护尤为重要,是实施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活态保护的前提条件。除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之外,为其提供技艺展示机会更为重要。一方面,加强营造技艺的改造、升级,如改善采光通风条件,提供电器设备摆放、使用空间等,尽量增强吊脚楼的居住舒适性,吸引更多的土家族民众选择吊脚楼作为自己的居室。另一方面,在景区建设中,尽量建设“原汁原味”的传统吊脚楼,避免吊脚楼形制的混凝土建筑。吊脚楼工匠在劳作中获得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使吊脚楼营造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吸引游客的除自然美景、民俗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之外,体验传统吊脚楼生活也是重要内容。在吊脚楼中品尝土家美食,甚至住上一宿是很多游客的强烈愿望。在景区中建设吊脚楼,或是将吊脚楼群开发为景区,都是吊脚楼开发的常用手段。彭家寨吊脚楼群的开发,主要是通过改善吊脚楼群的整体形象和室内居住环境,将其开发为旅游观光景点和游客接待场所。对土家吊脚楼群进行整体保护、开发,既能保护其建筑价值,同时土家居民所展现的民风民俗,是吸引游客的“活”资源。正是由于“活”的土家居民,才使土家吊脚楼变得鲜活起来。另外,将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美化城市风貌,优化设计内容,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也是开发利用的手段之一。

结论:

当代土家族既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享用者,又肩负着繁荣、创新的重任。由于其传承形式的特殊性,在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比较的脆弱。在保护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经济上予以补助,解决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根据其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平,给予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符号,提升其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传承积极性。在保护、传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也是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作者简介:伊文菲(1994.11——),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凤凰古城吊脚楼土家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山城吊脚楼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从反垄断法搭售的角度看旅游景区套票
由符号学认知凤凰古城景观的形式与意义
湖南凤凰县 水色边城美
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