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心之像外物于形
——读表现主义绘画有感

2018-09-27常国志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像表现主义画家

常国志

常国志 夏日海滩 油画 180×200cm 2017年

常国志 女人花 油画 160×140cm 2017年

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早期流行于欧洲绘画领域的艺术潮流,最初表现主义在德国兴起,它的核心要旨是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绘画创作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意志和自我感受。对客观自然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借以宣泄情感,慰藉心灵。把人的情感表达、自我表达、精神表达作为创作的追求指向,强调心像表达。同时对构成画面的形象、线条、色彩等要素进行主观处理,使作品更具精神力量。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是表现主义绘画领域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蒙克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努力挖掘人类心灵中的人性情感,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内心感受。被描绘对象的具体细节特征被简化和忽略,取而代之的是画面中被夸张、强化的主观形象,表现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达的情绪的载体,那种深藏在作品中的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与生命的焦躁、无奈交织在一起,由心而生,使作品具有永恒的震撼心灵的力量。这种惊人的力量来自于艺术家内心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是心灵深处的呐喊。

无独有偶,表现主义绘画创作注重内心观照,用经过设计的主观形象传达自我情感的这一理念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高度契合。

写意绘画注重精神意义的表达,其哲学理论思想的特征在于强调书画同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书法入画,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在具体刻画上,用抽象的笔迹墨色表现形象,讲究笔法设计,用笔和墨堆积成形,从而以形写神,传神写意,超然物外,直抒胸臆,特别在意笔墨情趣,而非仅限于形象外轮廓的描写上。例如,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在师古人之法的同时,刻意于自己内心的感受的表达,作品中的形象大都是经过主观处理,取其意象。作画时每每落笔于法度之外,而意境又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的境界是内心情感与表现技巧高度结合的结果。纵观八大的作品,不论是山水人物抑或是花鸟虫鱼,都不完全是自然之形,而是根据心境高度概括与设计的形态,或拉长或压缩,或方或圆,寥寥几笔,便得其神。这些得益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与理解,同时又是得益于善将客观形象用心设计,融入自己的情感成为心像,付诸笔端。唯有跨越客观自然之形这道坎,方能收发自如,进入到自由王国。

此外,白石老人也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之说。白石老人的造型观使其作品在艺术格调上,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在似与不似之间得心像,取其意,得其神。这里有对自然之形的刻画更有心像的物化描述。

由此可见,不论是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还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描述内心观照、刻画心像为最高艺术标准,得心之像,外物于形。心像既是艺术家精神气质的体现,又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体现。

艺术创作是反映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是艺术家不断寻找自我不断追问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眼睛与画布发生交互作用,画家不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主动调整造型、线条、色彩、构图,使绘画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内心。同时将绘画从对美的表现转向力的表现,表现精神上的生命力,成为对生活意义的一种表达和对生命力的激发。

如何把内心的情绪、激情、欲望变成一种线条,一种自我感觉满意的造型和颜色,转换成画面的视觉效果,并进入到人的抽象情感层面,引发心灵的共鸣,这是每一个画家都在思考的命题。或许,表现主义绘画和写意绘画给了我们一条可以遵循的创作路径。

首先,艺术家要具备将客观自然形象进行再设计的能力和画面构成的能力。表现性绘画和写意绘画抛开了具象描述,没有了客观自然,以及焦点透视下光影、结构、比例等逻辑关系的束缚,我们就进入到一个自由的领域和天地,可以不考虑作品的文学性叙述,而是对形象进行超现实的设计,将形象变成符号,变成艺术基因编码,这种符号可以是点、线和面。然后,在构成规律的指导下,任意进行组合。在组合形式上,注重节奏、韵律、情绪方面的表现。在画面气氛处理方面,可热烈可柔和,可粗犷可典雅。这些心理感觉是经过主观设计的形象、线条、色彩来提供的,而这些设计既是画面构成的必需又是画家情感表达的必需,是得心之像。如八大,能依据自我内心情感宣泄的需求,将鸟的眼睛画成或睁眼或闭眼,或怒目或白眼,使画面产生了各种情绪,这种情绪也是画家内心所要表达的情绪。

其次,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提升作品的艺术格调,使作品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要根植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挖掘美的元素,积累、沉淀、发酵变成艺术基因码,作为绘画创作的材料储备。

在艺术创作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那里有自己最真实最纯粹的情感,而我们的作品即是这种情感的物化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作为表现情感的载体,二者之间是否默契,这是个选择的问题,更是画家艺术修养和才智的体现。艺术没有高低之分,却有良莠之别。选择的角度范围决定着作品格调的高低。

每每研读中外经典名作,发现那些能够触动自己的作品无不透着难以言传的东西。画面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等要素的处理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契合着人性,可见优秀的作品都能够触碰人的心灵,这些靠的就是作者的艺术修养。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大量地研读和赏析经典名作,广泛地涉猎人文科学,不断地获取艺术养分,提高眼界,让自己变得聪明睿智,使作品的格调不断得到提升,让作品真正成为代言内心思想情感的载体。

猜你喜欢

心像表现主义画家
我的心像大海一样会唱歌
——让心理描写有声有色
感恩的心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酷炫小画家
漫话哲
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