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方言表“湿”之含义的叠字词汇分类及其用法

2018-09-26郭欣桐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叠字用法

郭欣桐

摘 要:在潮汕方言里,如果想要表示“湿”之意,往往会根据语境选择不同词汇来表达,并且这些词汇大都是叠字。本文对潮汕方言里表“湿”的十个惯用叠字词汇依据单字现代汉语的含义进行分类,并对用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潮汕方言;湿;叠字;用法

一、前言

在潮汕方言里,叠字词汇的运用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叠字词汇更能生动、贴切地表达出说话者的语意。有些语义往往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叠字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表达。譬如表达“湿”这一语义,就有九种叠字词汇,分别是浥浥、氵耽氵耽、浃浃、黐黐、滒滒、溶溶、洋洋、漉漉、沞沞。这很可能与潮汕多雨水的气候条件有关,再加上历史持久的用语习惯,潮汕人会依据“湿”之程度、“湿”之原因、“湿”于何处等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惯用词汇来表达最为确切的意思。

二、单字含义与“湿”之含义有关

在上述九个叠字词汇中,浥浥、氵耽氵耽、浃浃是本身单字就带有“湿”的语义。

首先是浥浥(ib4ib4)。《说文解字》有云:“浥,湿也。又渍润也”。如诗句中“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浥”就是“沾湿”之意。古语中也早有“浥浥”这个叠字的运用。苏轼有诗云:“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这里的“浥浥”就是指“濕润的样子”,在潮州方言里也如是。不同的是,苏轼诗句里的“浥浥”是形容“炉香”,潮汕方言里的“浥浥”则特指空气中水分多,尤其经常用来形容回南天时地面或瓷砖等物体“出水”的情况。如:1.天时浥浥。(这个天气真是潮湿。)2.头地又是浥浥。(地面又是“出水”了。)

氵耽氵耽(dam5dam5)的单字“氵耽”是个古字,在普通话里的应用率极低。《康熙字典》有云:“氵耽,音耽,湿也。”这个字保留在潮汕话里,并常常用叠字“氵耽氵耽”来表达“湿”之意,且“氵耽氵耽”适用于所有表达“湿”这一词义的情况。如:1.你件衫沃到

氵耽氵耽(你衣服被淋湿了)。2.我只手

氵耽氵耽(我的手湿了)。3.塗下氵耽氵耽。(地上湿湿的。)“

氵耽氵耽”该词是十一个表“湿”之语义的叠字词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

浃浃(giab4giab4)的单字“浃”基本义便是“湿透”,古语及普通话都没有“浃浃”的说法,只有潮汕方言用“浃浃”来表示潮湿之意。普通话常用“汗流浃背”形容一个人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但潮汕人用“浃浃”这个词来代表“汗流浃背”。譬如:你件衫流汗到浃浃。(你的衣服被你流的汗都弄得湿透了。)当然,“浃浃”一词也不限用于流汗把衣服弄湿的状况,还可以用在其他表“湿透”的语境,不过这种“湿”是带有轻微的黏稠性,正如流汗到把衣服弄湿的这种“湿”也是有黏稠性的。譬如:通条泥路沃到浃浃(整条泥路都被淋得湿漉漉、黏糊糊的)。这种用法就有些像接下来的有“黏稠”之意的叠字词汇的用法了。

三、单字含义与“黏稠”含义有关

所谓单字含义与“黏稠”含义有关,是指一些表示“湿”之意的叠字词汇里的单字就含有黏稠的意思,这些词汇有黐黐(ti1ti1)、滒滒(go1go1)。虽然“浃浃”也带有黏稠之意,但不将它列进此类,一是因为“浃”字本身带有关于“湿”的语义,而“黐”字、“滒”字则只有表“黏稠”的语义,没有表“湿”的语义;二是因为黐黐、滒滒这两个叠字词汇共同适用于表“黏稠的湿”的语境且在该语境下可以换用,而浃浃却不可以。譬如:个石黐黐/滒滒(这块石头又粘又湿)。

不过,“黐”字和“滒”字包含的语义有所差别,导致“黐黐”和“滒滒”两词在使用时也有所不同。“黐”字的本义是指木胶,一种可以粘住鸟毛,用以捕鸟的植物黏胶,因此后来又有引申义“粘”,根据这个引申义,潮汕方言里的“黐黐”该词来表达“黏稠的湿”的含义时应是粘性大于湿性的。至于“滒”字,《说文解字》有云:“滒,多汁也。”则“滒”字的本义是多汁。《广韵》有云:“滒,溏淖也。”淖,即泥,泥又烂又粘,所以后来又有引申义“黏稠”,故而“滒滒”该词表“黏稠的湿”的含义时湿性大于粘性。在张晓山所编的《新潮汕字典》里有注明这两个叠字词汇的意思。张晓山认为,“黐黐”是指黏,“滒滒”是指水分少,又烂又粘。可见,“滒滒”表示“湿”这一含义时“湿”的程度比“黐黐”重,而“黏稠”的程度比“黐黐”轻。也因此,这两个叠字词汇的用法并不完全相同。譬如,“滒滒”可以和“氵耽”字组成一个新词“滒滒?(go1go1 dam5)”,表示“湿”这一语义(此时湿度大于黏度),而“黐黐”则不能。

四、单字的含义与“广大”含义有关

在现代汉语里,“溶溶”和“洋洋”的单字“溶”和“洋”都有“广大”的含义,并从这一含义里,两个叠字词汇引申到“湿”这一语义上来,我们分别进行探析。

首先是溶溶(ion5ion5)。《说文解字》有云:“溶,水盛也。”可见溶的本义就是水势浩荡盛大的意思。在古语里,也早有“溶溶”一词,主要是指水流盛大的样子。如在《楚辞·逢纷》中,“体溶溶而东回”的“溶溶”恰是此义。而在潮汕话里,“溶溶”一词则从现代汉语里的“水流盛大”之含义引申到物体被大范围弄湿的情况,强调“湿”的范围之广。并且“溶溶”二字也是带有轻微的黏稠性的,经常用在那种难以清理的潮湿状况中。譬如:1.一落大雨就通街市溶溶(一下大雨路上就整条街都湿漉漉的)。这句话的“溶溶”形容雨后满街泥浆。2.雪条滴到塗地溶溶(雪糕汁把地面弄湿了)。这句话的“溶溶”很生动地形容出雪糕汁把地面弄湿,且这种“湿”是难以清理的状态。

至于洋洋(ion5 ion5),它与“溶溶”同音,含义也相似,但区别在于“洋洋”表达的“湿”的范围非常广,特指内涝时那种潮湿的,难以清理的状态,但没有黏稠性。如:一落大雨就通街市洋洋,水都流不出(一下大雨路上就整条街都淹起水来,水都流不出)。这种特指,主要是因为“洋”一字本指比海还要大的水域。潮汕人生活用语讲究生动有趣,用“洋洋”一词来形容陆地上潮湿的状况,也只有用在形容内涝淹水时这种陆地潮湿范围最广,程度最大的情况才不会委屈这个词了。

五、单字含义无关“湿”、“黏稠”、“广大”之含义

“漉漉”、“沞沞”两个叠字词汇,单字既与“湿”之含义无关,又与“黏稠”含义、“广大”含义无关,不能归于上述的任何一种类型,所以笔者单独将它们放在同一种类型里。

漉漉(log4 log4),在普通话里,本身可以和“湿”字搭配,组成“湿漉漉”一词来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但在潮汕人的日常会话中,则不惯用“湿漉漉”一词,只用“漉漉”便好。“漉漉”在潮汕方言里,只适用于被雨淋后造成的潮湿的状况。如:1.落雨一间漉漉。(下了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2.乞雨沃到个衫漉漉,(给雨淋得衣服都湿了)。之所以只适用于此种情况,是与“漉”字本义有关。“漉”一字,本指液体往下渗,滤过。古文“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的“漉”即是此义。这个词义又与下雨时雨水从天上往下落的状态不谋而合。另外,在古语里,“漉漉”除了有湿润的意思,还可作为象声词,表水流动过时的声音,如古文“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中的“漉漉”正是此义。而“漉漉”也像是下雨時从房檐落下时的声音,故而不难理解“漉漉”这种特指用法。

沞沞(zab4 zab4)二字既没有出现在现行的普通话用语中,也未出现在古语里。沞一字,也仅有“沸腾的样子”这一词义。不过,《康熙字典》里将“湆”字和“沞”字组成“湆沞”一词,表微湿、暂湿之意。故而在潮汕方言里,“沞沞”这个叠字词汇也多是指“暂湿”之意,更多用于那种短时间可以改变潮湿状况的语境里。譬如:雪条滴到头地沞沞(雪糕滴到地上,把地面给弄湿了)。在这个语境里,地面潮湿的状态是可以很快改变的,所以用“沞沞”来表示很恰当。再如:通身沃到沞沞(全身被淋湿了)。这里被淋湿的状态也是马上可以改变的。

六、结语

潮汕方言里表“湿”之含义的叠字词汇会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下,有时一些词汇在同一语境中可以互用,有时候却在同一语境下表达的侧重点不同。遗憾的是,很多字典并没有收录所有表示“湿”之含义的叠字词汇,更无具体解释它们的语用情况。将这些叠字词汇作分类,有助于我们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在语用方面厘清这些叠字词汇。

[参考文献]

[1]林伦伦.潮汕方言的古语词及其训诂学意义[J].语文研究,1997(01):42-46.

[2]陈郁芬.潮汕童谣里的古语词和早期方言词初探[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6):132+140.

[3]张晓山.新潮汕字典(普通话潮州话对照)第2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399-960.

[4]陈泽如.潮汕方言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8):11-13.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猜你喜欢

叠字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作”与“做”的用法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奇特的叠字联
特殊用法
叠字回廊
成语乐园
叠字话趣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