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及其对策

2018-09-26黄连兵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自媒体对策

黄连兵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二十一世纪网络自媒体发展现状及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分析了导致网络语言低俗化的原因.并从政府宏观角度,网络传播平台以及公民个体自身角度探讨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语言;低俗化; 对策

1.引言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而这7.53亿的手机用户上几乎都安装自媒体平台,包括:QQ,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中国网民正在自媒体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互联网的崛起,网络自媒体传播的新变化?使网络传播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媒形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越来越以其自由、便捷、相对匿名性渗透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极力地开发着第四媒体的潜能。尤其是任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巧的人都可以发布言论的形态,如论坛、微博、微信、博客、播客、校内网、个人空间等等的传播能力更被人所重视。虽然这种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日益严重。

2. 自媒体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

2.1低俗化语言

网络的公共化表达特性,使得各种实名或匿名的意见表达获得了一片天地,同时给网络暴戾留下了空间。往往现实表达的成本越高,网络表达的热度就越高,与之相应,网络暴戾的程度也就越高。这种网络暴戾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低俗化。久而久之,语言低俗化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网络空间的风气产生严重毁伤。 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现在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日益突出,一些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得到广泛传播,如“草泥马”、“尼玛”等词;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也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如“碧池(bitch)”、“逼格(bigger)”等。此外,网民自创的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词语近年来也有所增多,如“屌丝”、“土肥圆”、“绿茶婊”等。网络上的一些“常用词”,人们似乎已见惯不怪,比如“尼玛”“滚粗”等等。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常用词”,甚至还明目张胆登上了标题:《马年将到“草泥马”给您拜年了》,《让明星情侣“撕逼”飞一会》……某种程度上,不断蔓延的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挑战着公序良俗的底线,成为网络的一种不良标签。

2.2低俗化语言四种生产途径

网络低俗语言产生有四种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并被广泛传播;二是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存在三种突出现象。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即部分网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在网络空间谩骂,致使流言裹胁公众义愤。官员、城管、专家、医生、警察成为所谓的互联网“黑五类”,在历次公共事件中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有网民将自己的现实压力和不满情绪转化为恶意中伤,对网络语言空间产生严重毁伤。三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如论坛、微博、微信中被广泛使用的“撕逼”、“装逼”等词。部分公众人物、意见领袖也推波助澜,致使粗鄙的表达之风更加泛滥。

3.网络语言低俗化对策

3.1从国家宏观层面

目前,我国还缺乏界定网络低俗语言的原则标准和具体规范,有关工作相对滞后。2014年出台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强网络传媒用语用字监管,做好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管理。”但关于“低俗”的具体厘定标准仍莫衷一是,甚至在是否需要规范网络用语的认识上也是言人人殊。从国家层面讲,要从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角度,认真研究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对现实语言的影响,高度关注网络语言的发展,定期对网络语言来一次“大扫除”,把生动形象、词义明确的网络词汇,比如流行甚广的“给力”“点赞”等收录到词典、教科书中。对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不得列入汉语词汇表,不准在公文、教科书、报刊、广播电视、主流网站等语言载体中使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联合启动确立标准规范的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实效。要加快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四大重点领域尤其是网络媒体正确、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明确要求、推出可行机制。设立禁用词“黑名单”,避免网络低俗词语再传播。引导广大网民创造、使用和传播生动有趣、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摒弃庸俗、媚俗、粗俗的网络语言,共同建设和维护健康和谐绿色的网络语言生态。

3.2自媒体传播平台

加强自媒体低俗语言治理,应深入到自媒体语言使用的平台。自媒体语言主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使用,因此,对其治理也必须深入到这些社交平台,采取有的放矢的举措。有的互联网公司曾公布“坏(脏)词表”,这对于自媒体低俗语言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事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的公司都应有自媒体低俗语言治理意识,不能为语言污染推波助澜。比如,汉字输入法、搜索引擎等都应设置过滤词表。各种社交平台的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语言污染问题,防止低俗语言肆意蔓延。把自媒体语言使用的平台治理好了,自媒体语言污染问题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3.3从公民个人层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广大网民要有基本的法律和道德意识,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虽然网络是一个相对宽松的言论场,但网民也要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要有作为一个公民的公德心,对于网络低俗语言及时发现、及时举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我们每一个网民都要自觉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从我做起,自觉使用规范用语,自觉遵守公序良俗,不说、不用、不传播低俗词汇,守住文化道德底线,做中国好网民,让低俗语言日渐淡出,让文明优美回归生长。

4.结语

自从自媒体进入人们生活的视野,这种快捷、高效、丰富的信息交流平台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钟爱。中国自媒体网络语言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它的独特存在及鲜明特征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信号。尽管它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只要我们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积极引导,趋利避害,切实做好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语言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加强自媒体网络低俗语言治理,不仅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语言政策,需要相关机构运用不同工具和手段来规范语言的使用,还需要各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方、使用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防止语言污染。只有各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清泥沙、去污垢,让网络语言更加鲜活清新,让人们的语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亦君.防止网络语言暴力有赖于民主法制的完善.[N].中国青年报,2006,(12)

[2]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9,(9)

[3]赵明扬 浅析网络语言暴力 2010年09月03日17:43??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4]丁柏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和舆论研判[J].天津社会科学,2013(6)

[5]邱业伟:《网络语言暴力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立法构想》,《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自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