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视域下融入育人核心工作的基层党建载体创新探索实践

2018-09-25倪成员徐文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8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导师制高校

倪成员 徐文君

摘要:“导师制”教育模式科学地把党务工作融入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以“导师制”为载体,在OBE视域下重构党建载体创新路径闭环,强化基层党支部组织载体作用,突出学生产出评估对育人质量持续改进的功能,推动基层党务工作创新,依托学生产出对育人过程的重建促进基层党建制度内涵建设,这些是基层党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导师制”;党建闭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170-03

高校党建工作既是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也是育人系统的重要组成。目前,在一些人的思维中,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没有内在的、必然的、本质上的联系,党建工作与基层单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张皮”,这本质上还是在于部分党员教职工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功能认识不足。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育人系统的基础,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党建实践中搭建工作载体,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增强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械学院)党建载体——“牵手导师,温暖相伴”的建设工作为例,从基层党建融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搭建“导师制”育人载体实现党建工作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的科学性、OBE视域下导师制实施路径的探索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基层党建载体进行讨论,寻找高校基层党建与育人核心工作相互交融、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

一、高校基层党建与育人工作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基层党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中心工作,且教育工作是核心。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建设活动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1.二者都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建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前沿,是促进和保证学术繁荣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组织保障。只有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才能统一教育价值观,团结人才培养力量,整合人才培养资源,始终把握人才培养规律。育人是高校发展之本,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虽然高校党建与教育在育人职责和实施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社会主义的高校办学重点,其根本利益、基本性质和最终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2.基层党建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基层党建坚持解放和发展学术生产力,必须彻底消除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自身建设工作,最终把党建目标定位在服务教学和科研中心工作,不断促进、提高和保障人员培养质量。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為育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3.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和作用突出体现在育人成果上。育人成果是高校基层党建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了党建工作的成效,可以说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检验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与必要手段。只有把人才培养好,才能吸引人才、凝聚人心,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高校党建也只有融入育人工作中去,才能落地生根,具有强健、长久的生命力。

二、丰富导师制育人内涵,搭建党建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载体的科学性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的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育人目标的转变。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必须具有育人的责任,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导师制”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方式的主要特点决定了其适合作为融入育人核心工作的党建载体。

1.“导师制”不仅关注工作中的问题,更关注个人问题。在大学里,学生可能会面临人际关系混乱或对校园文化和社会风气的认识产生偏差等,这些个人问题无法通过常规的学习来解决,需要导师在较长时间的陪伴成长过程中,用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引导。

2.“导师制”采取“一对一”的培养方式促进人才个性化发展。“导师制”规定每个学生选定一个学业导师,这可以解决不同学生在求学与职业规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个性化问题,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最大化的发展需求。

3.导师的言传身教所起的榜样作用。导师经过严格的挑选,大多是学校里德、才、能兼备的教师,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典范,导师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

4.传承隐性知识,促进人才发展。学习传播总结进教科书的显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然而在导师的陪伴过程中,导师身上很难提炼的隐性知识,比如为人处世的方式、艺术化的沟通技巧、想问题的思路、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学生的发展与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由此可以看出,“导师制”是“四个相统一”指导思想在基层党建与育人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其对教师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包括过硬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政治信仰、精湛的业务水平,良好的为人处事方式等,正好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优秀党员教师的定位,是基层党建与教书育人核心工作有机融合的合适载体。

三、OBE视域下导师制实施路径的探索

高校党建活动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对象不买账,犯“大”而“空”的毛病,很多党务工作者埋怨:任务没有权威性、教工没有积极性、效果没有实用性。其实,这个矛盾可以从基层党建与育人路径(如图1)中得到很好的解释。首先,党建教育的对象,特别是教工的党建教育成效缺少具体、显性的表现,其有效的评价相对比较困难,从而给人留下党建教育“虚”的印象。其次,党建教育结果缺乏及时反馈,使得党务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创新缺乏科学依据,党建理论创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三,党建工作与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生人才培养关联性小,教师的专业技能、育人能力的评价相对独立,导致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是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从本质上讲,OBE教育模式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笔者在党建载体创新过程中引入OBE思想,设计了如图2的党建载体创新路径闭环,该闭环以党政联席制度为基础,凸显政治优势与制度保障;以基层党支部为组织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上传下达功能;以“导师制”为育人党建载体,深化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导师制”内涵;以导师工作室为平台,导师的温暖陪伴,言传身教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以导师先锋岗为阵地,突出优秀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以学生人才培养为目标,完善思政育人的评价体系;以育人反思为依据,促进党务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持续改进与理论创新。本闭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高校基层党建与育人路径存在的问题。

1.强化基层党支部组织的载体作用,避免党务工作“假”、“大”、“空”。高校党建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离开基层党组织的共同参与,高校党建就失去立足与服务党员师生的根基。该闭环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基层党支部这根纽带将基层党总支和党员连结起来,形成党建工作的共同体,成为贯彻党的思想、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支部是党员教师受党建教育的实施主体、党建载体的创新主体和学生培养的服务主体,其核心工作是围绕育人工作为广大师生做好具体的服务工作,包括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导师平台的制度完善、先锋导师的宣传等。精细的服务工作能让基层党务工作落在实处,并深入广大师生的内心。

2.突出学生产出评估对育人质量持续改进的功能,推动基层党务工作创新。OBE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本闭环中基层党支部的核心工作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来展开,通过育人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党务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创新。首先,发现问题是基层党支部服务改进与创新的起点。以学生产出的客观评价进行育人反思,从而发现问题,回应育人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需求,这是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问题必须对师生全面把握的需求、对师生的意见建议给予回应和引导。其次,解决问题是基层党支部服务改进与创新的落脚点,必须坚持以师生为本,坚持学生利益无小事,实现从“粗放式服务”向“精准化服务”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建立起问题及时反馈机制,快速、准确地回应育人过程中师生的问题与需求。

3.依托学生产出对育人过程的重建,促进基层党建制度内涵建设。在OBE中,基层党支部通过系统、科学的评估学生的学习产出,及时了解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了阶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育人反思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師资培训和学生辅导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基层党支部加强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构建基层组织服务制度体系,这是基层党支部实现育人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遵循人才培养质量导向,尤其是要强化育人的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1)建立有效的师生党员服务平台,如在“导师先锋岗”中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使广大党员亮明身份、公布职责、承诺践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作用。(2)建立完善的考核评议制度。制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考评标准,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员考评指标体系,强化育人结果的运用与反思,将学生的学习产出作为党员教师在全过程、全方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考评参考,其评定结果作为基层党建目标管理、支部党员民主评议、学院评先推优、职务与岗位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四、“导师制”党建载体的实践路径

在机械学院“牵手导师,温暖相伴”载体建设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党建载体建设的路径。

1.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以教学研讨、主题交流、案例现场示范、育人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师的岗位工作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地避免基层党建、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促进党员教师师德、师风与业务能力共同提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党员教师队伍。

2.全体党员亮明身份,鼓励党员教师带头组建导师团队,立足教学科研岗位,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思想工作优势,以传帮带的方式,引领其他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3.党支部例会不仅传达上级精神,进行理论学习,还对导师团队实施“导师制”的工作计划、实施过程、工作反思等方面进行评分,完善“导师制”制度,丰富全方位育人内涵,引领学生在思想、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

4.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建考评体系,根据育人指标进行考核,将各导师团队实施“导师制”的考核成绩纳入年终基层党建考核,优秀导师团队实施“导师制”的案例与示范材料进行印发,为其他教师全方位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载体——“牵手导师,温暖相伴”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作用显著:增加了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为教师充分地展现育人艺术来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广阔空间;强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类学科竞赛中出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牵手导师,温暖相伴”,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式,使党建工作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的具体化、实践化,在OBE模式下以人才培养产出评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改进与不断创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荣新,屈志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8):43-47.

[2]陈根甫.关于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8):4-6.

[3]马德生,李娜.高校立体化实用性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8):220-221.

[4]吴丹,郭东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3):101-103.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导师制高校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