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学改革价值理念的建立与思考

2018-09-25郝偌楠赵海明江衍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价值观念课程改革

郝偌楠 赵海明 江衍铭

摘要:教学改革生于教育质量普遍下降的危机中,教改的成功需要重塑高校教育价值观念,以人为本地实现教与学外在显性与内在隐性能力的关系转变。教学改革以优秀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首位,从教学目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中逐步落实,重视教师地位的提高,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培养创新、高效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教育质量;教师地位;价值观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062-03

英才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顺应时代潮流,但也带来了教育质量下降和文凭贬值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危机使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需要在时代背景下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则是教授课程的改革,包括教师的课程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和课程建设[1]。课程与教学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大学教学改革在一线教师的课程改革下实施,是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载体[2]。

一、大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

“大学一方面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唯此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唯此方能使大学在任何时候都不为政治所左右甚至破坏”[3]。大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包括大学固有的义理和秩序即为“气”、人对大学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即为“理”。大学理念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大学的本质和特征、大学的目的与功用、大学的职能与使命以及大学的管理原则与依据等。大学自身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且人们会受不同哲学观、价值观等的影响,所以“气”“理”处于流动的混沌状态,只有不断寻求发展、不断批判完善才会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效果。但目前多数大学缺乏表率作用,缺乏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独立自主精神,实用和功利的互惠色彩明显增浓,派系斗争和关系圈十分严重。大学应做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好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大学校长需要有开拓精神及管理艺术,树立学校发展定位,制定学校发展计划,培养国际合作。优秀的大学校长必有优秀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理念必定含有优秀的课程理念,优秀的课程理念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实践推动。

大学的真正生命在于学术,而功利是维系大学生命的食粮。功利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但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度的限制,坚决抵制以权谋私、权学交易、学术腐败等现象[4]。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学术权利弱化,等级制度明显,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现象。权利与责任相对应,若没有真正的权利就难以履行自身的职责,在教学改革下教师作为主要实施者,应给予教师相应的权利放手去做,积极提高高校教师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问题,教学内容单调、无特色已越来越普遍,高校需采取多种实用且受欢迎的培训措施,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关注教师的教育信仰、健全人格、人际关系、理论修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在高校教师岗位设置上秉持全面、有特色的原则,并制定聘任改革措施,加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与考核制度建设,建立科研与回报的和谐关系。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兴盛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在师资力量的整体培训下更要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改革的重要组成,而教育评估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保障。各学科院系需制定课程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成立教学督导机构,建立学生评教制度等多方位教师评价体系,做好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位下的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通识知识建设,更应该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有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的弹性互补机制。在新建立的课程体系下,首先完成教师与学生对价值体系构建及课程体系改变的统一认识,实现一线教改实践者的畅通发言;其次相关工作者不仅需要敢于做出教学改变更应该及时发现课程体系设置弊端。从统一的价值体系出发,变通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改革站稳根基不动摇,终结教改乱象。

二、教学课程改革价值重构

为实现教学改革的成功推进,大学需明确具有时代性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首位,是对大学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大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能从高等教育的本质上回答这些问题即树立起了教学改革的一面鲜明旗帜。教学改革并非全盘否定,而是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学术性、创造性、服务性及传承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具有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传承下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学习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素质教育[5]。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线实施者,教师群体需要有改革教学的共识及使命感,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前沿学术、行业发展适时增删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新技术辅助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普及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有步骤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科研素养能力,建构终身学习理念。教改并非止于教师,学生在教改的成功实施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改效果评价源自学生反馈,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共同实现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的“热”改革导致教改乱象的案例也发人深省,如颇受争议的1997—2006年十年台湾教改[6,7]和2014—2016年涿鹿教改[8]。一部分学校为教改而教改,忽视了教学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教学改革始终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不仅仅指“学生”,也指“教师”等社会各界。教改旨在于学生自我能力构建,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终结教改乱象,需要对教改进行价值重构(如图1),从教师素养和学生能力构建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确立明确的价值目标。学生能力构建源自于冰山模型,将学生能力分为外在显性和内在隐性[9],教师素养通过课堂组织对学生能力构建的培养,从个性发展能力、认知发展能力、社会关系发展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四个方面进行渗透式影响,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内在隐性能力的提升而增强本专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甚至可以达到触類旁通的效果,实现自主学习中通与专的平衡,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学生通过在课堂中显现出的自身能力构建(包括课堂中显性与与可观察隐性能力)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经验积累及交流等方式从底层目标调整实现教学改革的转变,显性表现在课堂组织上。教改的价值重构核心在于从底层能力搭建平台,通过内在质的提升而达到外在形式的改变,避免陷入教改形式主义的陷阱。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传授是明线,思维能力培养为暗线,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教学相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追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10]。明确的价值体系是教学改革成长的理论基础,在价值体系内化的基础上延伸出外在实质性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三、教学改革的实施

教育价值体系引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路径和考核方法的制定,最终形成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行为良性互动、随时代进步的教学改革体系。教学改革在教育价值再思考中制定相应的改革目标、培养方案,并改革各院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最终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层面上。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服务社会,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创新精神和怀疑态度。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不可偏颇,个人的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在两者相互矛盾的时刻,需要心系社会,从更远的利益出发,最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学生选择的自由不仅仅体现了对教育个人发展培养的信任,更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在教育四大支柱即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的支撑下[1],发掘个人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内容的改革从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实践应用,根据学校资源配置拓宽课程设置的广度,开拓学生的眼界,为学生的兴趣多样性提供保障。课程内容设置更要与实际结合,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加入新成果的介绍以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

根据每一个学校教学理念改革培养方案,可借鉴优秀案例。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的核心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改革,包括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为导向修订教学计划,鼓励高年级从事科学研究,以通选课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建设“暑期学校”等[11,12];重庆大学坚持“加强基础,扩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原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13]。优秀的教学改革实践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教学理念的基础建立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判定,稳中求进,实现学生及教师素质甚至学校水平的层层推进。课程的改革也是在课程观的转变下自上而下实现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式的改革。学校及相关单位通过放权实现课程改革的多样化及灵活性,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科研促进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实现课程的现代化及综合化。

教学改革生于危机,止于眼界。学校需要提供学生接触优秀教师、科研人员及行业工作人员的平台,更需要促进国际合作,放宽体制保护,实现校际及学生间良性竞争。教学改革的成功不仅在于一方学校领导及教师,更需要全社会相关单位的支持与理解。在提供的廣阔平台下适度放权,加强管理,终止教改乱象。学校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才会造就不一样的人才,教育质量才会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房剑森.高等教育改革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应望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1978-2008)[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杨光钦.大学改革功利的陷阱与出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6]周祝瑛.谁捉弄了台湾教改[J].师友月刊.2003,435:65-67.

[7]王策三.台湾教改与“我们的课改”[J].教育学报.2010,6(3):3-15.

[8]杨伟伟.涿鹿教改:“一腔热血”付东流[J].决策.2016,(9):80-82.

[9]颜士刚,李赛男.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知能课程教改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226):100-112.

[10]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1,(9):4-6.

[11]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71-85.

[12]陈来,舒炜.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的回顾与分析[J].开放时代.2006,(2):147-158.

[13]王根顺.波澜壮阔的一页—高等理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评述[J].复旦教育论坛,2008(3):10-12.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价值观念课程改革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