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2018-09-21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刘 军

摘 要: 作为二外课程,日语教学在教材教具、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时安排等方面因为其非核心课程的地位而缺少变革,包含诸多不适应社会环境等因素。本文致力于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改革探索及实践,阐释应用型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育性质及日语特点,之后详细介绍了当前存在于二外日语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日语教学改革实践及探索步骤,以期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实践 二外日 教学改革

大概有75%的院校中开设有英语专业,但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按照教育部要求,需至少掌握二门外语,且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就有第二外语。对于中国人而言,学习日语存在较大优势,其发音类似于汉语,还有很多汉字。另外,我国较多的青少年学生均受到日本游戏、影视、电子产品及漫画的影响,所以日语成为选择二外时的首要选择。但是,在较长的时间范里,二外日语因没有考级的压力及相对的专业英语地位,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长时间没有受到任课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于二外日语教学中,寻求有效的日语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一、二外日语教育性质及日语特点

(一)教育性质。

二外日语是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初级日语写、译、听、说、读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并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获取专业所需信息,以日语为工具,为学生日语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各高校因学生多是零起点学习,所以并未设立太高的要求标准,没有明文规定学生需参加有关考试,有些高校只要求达到学分要求即可。

(二)日语特点。

注重“和”意识,表达模糊婉转。日本长时间处于集团型社会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岛国,因此便形成了语言独特化特点。所谓的模糊婉转,也就是说主要表达意识是蕴含于语言背后的,不直接表述,言外之意可能更加丰富,且是日常交际的“润滑油”,是一种考虑对方感受及立场出发的表达方式[1]。这就是所谓的“和”。在学习日语时,模糊婉转的表达方式最难以掌握,需按照具体场合表达及揣摩,和日语自身的特点有关。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把握日语模糊婉转的表达方式,从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角度而言,可帮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特征,提高学习日语的兴趣,领悟日本文化。

音调丰富,语音简单。相较于英语、汉语等多元音发音语言,日语仅仅有5个,呈现出音调较难把握但发音较简单的特征[2]。日语音调的体现需通过音节间高低变化,且其一个假名表示一个音节,而汉语音调则发生于音节内。

拟声、拟态词丰富。日语中有非常细腻的体系,有较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按照其半浊音、清音及浊音的不一致,所表现出的动作强弱及状态,以及声音的大小均是不一样的,意思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其动作的性质状态等,也会因表现出的类型不同而有区别。清音带给人们爽朗、轻快、明亮的感觉。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面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量多且区别细微,倍感头痛,教师需思考的是怎样缓解学生的困难感,如何适当引导学生对拟声拟态词进行大胆的练习,且有意识地慢慢积累。

汉字多且发音多样。众多的汉字存在于日语中,不管是发音及含义还是写法上均如出一辙,有的甚至一模一样。然而,日本也有和我国汉字不完全一样但是类似的汉字,有固定的汉字,存在假名汉字混合使用的单词。教师需进行比较教学,做好此部分内容的总结,促使学生可读好并用好日语中汉字,加深学生的印象。

敬语规则严谨,分类使用。郑重语、尊敬语、谦让语,是通常情况下日语的敬语分成的三种类型,将他们本国人人际交往的根本理念及观点体现了出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可以很好地评价日语[3]。也就是说,要按照听话人的地位、职业、身份等要素,且需按照场合,决定及判断使用何种敬语。当说话人间存在落差的时候,需采用合适话语表达敬意,进行相应性的调整。在教学中及学生对日语敬语的学习中,要多创设情境,积极地调整教学,联系使用背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地位等,促使学生针对不同交流对象对敬语进行实时调整,并深入地体会日语敬语的使用特点。

二、当前存在于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自谦语及尊敬语的混淆。

针对初学日语的人而言,将尊他语与自谦语二者进行混淆,是最常见的错误。所以,掌握二者最直接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地说,为了抬升他人而贬低自己的方式,便是自谦语的应用;直接抬高对方,便是尊他语的使用[4]。例句:私は中国語の勉強をなさ っ ています。(X);首相は来月中国へ参ります。(X)。其中的なさる”,用于说话中或对方需要尊敬的人,这是敬语动词;而“参る”,仅仅可以用于和自己一方或自己的人,这是个谦语动词。上述出现的两个句子,便是混淆使用了自谦语和尊敬语,下面将进行更正。私は中国語の勉強をしています。(O);首相は来月中国へおいでになります。(O)。针对上述出現的敬语误用的情况,需特别注意自谦语及尊敬语有一套专门的动词,且还有固定的句型构成。因此在日常学习中,需列成表格,关于专门的动词及有固定句型的尊敬语和自谦语要多次练习,对照句子或短文,此种问题通过努力便会被解决。

(二)没有充足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因大多教师是直接从出校门到再进校门便成为日语教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及实践经历和经验,所以认为针对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仅仅是对其的补充及延伸,没有充足化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其处于辅助性地位。除此之外,课程的特色不强且方向性不明确,支撑的课程太少,且学生通常缺少实践的机会,有时一定程度上校内课外的实践活动也受到限制,“做中学”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真正的实训动手较少,没有显著性锻炼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方式。

(三)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

在很多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广泛开展,日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加形象生动且更容易进行。二外日语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教学的资源及手段受到一定限制,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讲授时均是采用单一化的不停讲解的方式,是一本书一支笔。形式上的刻板及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且削弱了学习兴趣[5]。如在对日本和服的讲解中,仅仅依靠的是几张彩色图片及教师的讲解,自然会显得枯燥乏味,假设可以应用到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将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欣赏到更加好看的视频及画面,学习兴趣将提升。

(四)学校重视程度较低,课时较少,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校中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极大的重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二外日语却受到忽视,没有专门化的教学经费,且无设置专门的教研室,致使教师的师资水平偏低,且教学实践安排也不合理,学生消极应付。

在大二或者大三上学期,高校才会开始安排二外教学,一些稍稍重视的高校可能会安排三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学生自身日语知识基础薄弱,加之较少的课时安排,不管是学习《新日本语基础教程》还是《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当结束了学期时,均仅仅可以完成三分之二的内容。之前一直提到,在较多的高校中均不会有太多对二外日语的重视,当然也没有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及修改这一课程,采用的是照搬其他高校的教学形式,这样的陈旧模式无疑不利于学生日语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做到依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改变千篇一律的课时安排、教学目标及进度及课程设置等二外日语教学模式。

(五)有关激励及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尽管应用型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所以可以看到并未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转型。实际上,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及办学道路,是较多院校争相模仿的,因此不合时宜,不切合院校实际的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间存在难以支撑及极度不符合的现象。实践教学目标、管理、大纲及有关激励及评价机制的制定是不完善的,日语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化的管理制度是极度缺乏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不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开展。

(六)班级规模过大。

随着高校扩招,一个班级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通常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针对师资不足的情况,可能是百多人一起上课。而语言类知识的学习是不适宜太多学生一起的,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无法在众多学生中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语法错用及语音语调上的问题,且学生单独提问及练习的机会也无法保证。加之太多的班级人数,将造成教师无法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且学生几乎均是零起点对日语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初学时存在的错误将贯穿,造成学生越学则效率越低,且均会感觉到学习日语的困难,便会慢慢丧失应用及学习日语的信心及兴趣。

三、日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探索

(一)进行比较教学。

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较浓,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太浓厚,在系统性、自觉性、计划性层面上存在欠缺。假设可以结合学生对应用型知识感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比较日语与汉语、英语的句子或单词应用表达,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有很多汉字是存在于日语中的,因此我国学生在学习时会将其和汉语进行对比,利弊均沾。然而仍然有一些意思是不同于汉字的,容易和中文的意义与其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混淆,出现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出那些较易出现混淆的部分,将其中的干扰性因素尽可能地排除。一些日语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但是其词汇的词形是一致的。如:娘(女儿)、手纸(书信)、汽车(火车)等,应引导学生学会区分。

日语及英语的比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全方位学习欧美的科学技术及文化的同时,日本人吸取了大量欧美语言上的外来语,且大部分来自于英语,书写及发音均有一定的定律。在学习日语之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至少七年时间的英语,所以在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课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比英语及日语。因此,假设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区分二者间的异同,介绍给学生日语外来语的特征、结构,等同于将一把打开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日语构词法之门的钥匙送给了学生。学生的英语单词量越大,对バス (bus)、コーヒー(coffee)、コンピュー夕―(com-puter)、ニュース(news)等词汇释义能力更强。又如对可以よく=often、いつも=always、ときどき=sometimes等几个频度副词的区分时,学生便会结合起具体的内容,以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形成对英语原词的反馈能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日语教学效果[6]。

汉语、英语及日语间是存在很多共性的,所以将三种语言进行教学对比,将极大程度地降低学生日语学习的难度,更加亲切及熟悉全新的一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践行“语言习得理论”,行日语思维视听教学。

教师在进行日语教学的时候,可积极结合“语言习得理论”,并以文化导入法为基础,促使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理解日本人的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从起始阶段就能够体会我国人们及日本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让学生体会语言深处的文化差异,尊重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用他们的方式思考问题[7]。还可通过图片、以身示范等方式,倡导文化导入,把文化背景传授给学生。为了课堂氛围愉快且轻松,可选取现代化教学资源,如英语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将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关于日本的时事评论、民族风情等通过多媒体传播给学生,还可适当播放学生爱看的电影及日本动漫,宫崎骏的影片将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都有意义。

(三)搭建国际化日语课程网络资源平台。

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以及培养他们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便是建立起一个国际化日语课程网络资源平台。所以,高校可投入一定的资金,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到时针对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利用网络资源布置,实现和学生间有效的互动,完成课后作业。

四、结语

为了促进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我们应该首先实现其认识上的转化,强化高水平日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培养出应用型高校需要的具备高水平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另外,要针对日语的语言学习特点,找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以期在更多的本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贞.基于日语特点的二外日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与实践[J].蚌埠学院学报,2016,5(2):106-110.

[2]徐学超.商务日语词汇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189-190.

[3]樊天.海西经济区日语人才的需求与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30(4):158-160.

[4]田沙.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678.

[5]钟浩.“互联网+”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探究[J].林区教学,2017(5):51-53.

[6]夏怡善.基于语言应用能力分析高职日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及策略[J].长江丛刊,2017(21):157.

[7]张剑虹,王金玉,刘婧蔚,等.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公共日语教学改革探索——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1):36-39.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