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剧场戏曲大有可为
———由小剧场晋剧《花田外传》说开去

2018-09-21

戏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传春兰花田

张 芳

对于“小剧场”这一戏剧样式的特定称谓属于西方的舶来品。当代小剧场戏曲滥觞于2000年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此后北京与上海两地南北遥相呼应,相继举办小剧场戏曲节,打造出一批优秀的代表剧目,成为小剧场戏曲创作、演出的重要阵地。从民间到官方,从草堂到剧院,从自发到自觉,新时代的小剧场戏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及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小剧场晋剧的破冰之作——《花田外传》作为贺岁新戏于2018年元月亮相。

小剧场戏曲与生俱来带着青春的气息,兼具实验性和先锋性。它有别于传统大戏最明显、最直接的特点就是剧目时长较短,剧场空间小而紧凑,情节发展节奏快,与观众互动交流多,多种艺术手段交融呈现,创作团队多是年轻人等。小剧场晋剧《花田外传》取材于京剧荀派名剧《花田错》,是一出由误会巧合、性别错置引发的大团圆喜剧。流行歌手王力宏也曾经演唱过一首名叫《花田错》的歌曲,是流行音乐与京剧的一次融合。《花田外传》是山西省晋剧院的年轻团队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一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然而,该剧在剧本改编和舞台呈现上仍亟待打磨。

如何做到老戏出新,如何展现内涵丰富且历史悠久的戏曲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其天然的“亲民气质”,制作符合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的小剧场戏曲作品,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京剧和昆曲都已经涌现出成功的范本,此次《花田外传》的亮相得到了各界的关注与瞩目,也引发了诸多话题和热度。因此,笔者就此剧谈谈小剧场戏曲如何进行现代性转化这个核心问题。

一、关于戏曲程式化的现代性

传统戏曲的审美定势与现代生活内容的错位成为戏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戏曲的程式化广泛包括了文学、音乐、唱腔、表演、舞台美术等各个领域。固有的、陈旧的古典程式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导演、演员的创造活力和艺术个性,特别是表演的程式化既要有生活依据,又要高度艺术化,具体的表现手法分别通过唱腔、身段、行当、脸谱等方式呈现。

戏曲是古典的,但不是守旧的。虽有一套程式,亦可万千性格。小剧场戏曲要立足本体,表演的程式化要通过变异再重新组合,符合戏曲虚拟、写意的美学原则。它要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灵活运用表演规则,在现代化的探索过程中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工具、身段加以技巧化,夸张变形、优化组合才能升华创造出符合艺术美的活灵活现的舞台形象来。

晋剧《花田外传》中的丫鬟小春兰搓麻绳、纳鞋底的一系列程式表演,为小姐刘玉燕和书生卞玑“拉系眼线”的桥段,慢化了时空,细化了感情,丰满了人物,剧场效果极好。小春兰勤快、灵动、智慧、热情的红娘性格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舞台。程式、身段与乐器的完美配合,强烈的节奏感带来生动的观演效果,这些细节均没有台词,人物内在情感的矛盾、冲撞全依赖外在的一个眉眼、一个手势等细微的表演来传递。

小春兰的扮演者,花旦演员王泓乐在剧中跨行当表演,精彩纷呈。反串花脸小霸王,耍髯口、吼声腔,巧妙化解悬念冲突,加速剧情发展。她模仿书生踱方步、老夫人咳嗽来捉弄小姐,嬉笑之间轻松推进情节,调节剧场气氛。

该剧的音乐唱腔设计也符合小剧场风格,晋剧传统的板式唱腔与击乐锣鼓、唢呐精彩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现代性表达,编曲作曲能够包饰声腔,音乐风格轻松欢快不沉闷。

二、关于导演手法的现代性

小剧场戏曲以其灵动的舞台演出形式和强大的题材包容能力,激发戏曲创作者们探索戏曲舞台艺术更多的可能性,激励更多年轻的创作者投身戏曲艺术创作。基于此,小剧场戏曲的导演构思、调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核心。

《花田外传》的导演便是主演王泓乐。该剧采取倒叙方式,全剧时长80分钟左右,五个演员采取“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实现时空的自由转换。特别是“戏中戏”的呈现,老年春兰既是剧中人,又是旁观者,既参与剧情,又点评人物,这种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巧妙地将很多复杂场面做暗场处理,减头绪,立主脑,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节奏。乐队则在明场表演而且参与剧情发展。

该剧导演手法的亮点之一便是将老年、少年春兰置于整剧的“中轴线”,老年春兰领着孙女坐在前排静看台上的少年春兰风风火火地为小姐的婚事忙里忙外,这幅流动的岁月如歌的画面,令人感慨万千。特别是在小霸王逼亲的高潮阶段,两位春兰伫立在舞台的两束追光之下,通过心灵对白来陈述事件发展,这种表现方式别具一格。美中不足的是在几个场景内,小春兰均是通过重复跑圆场的行动来表现如何帮助呆书生智退小霸王,略显单一而忙乱,易引发审美疲劳。但就观赏效果而言,春兰这个花旦人物在舞台上是立起来了,她做工规范,唱腔雅韵,很讨喜又颇有观众缘。

当年京剧《马前泼水》的导演张曼君女士是位“懂戏”的导演,她对剧本的调适与完善,把可以发挥戏曲优势的手段尽可能调动并发挥到极致。剧中重要的道具———红黑双面披风就是神来之笔,不仅为人物的一系列程式动作提供了支点,更有多重人生境遇和心境的隐喻。朱买臣披上黑披风是屡次不中的落魄书生,红披风就是高中的状元。崔氏洞房红披风,马前哀求黑披风。披风又是马前泼水身段表演的重要载体。红与黑,是人生境遇的顶峰与谷底;红与黑,是感情的浓与淡;红与黑,是个体生命选择的无奈与悲壮……

小剧场戏曲的导演力求在有限的时空内通过有效的舞台调度,借助多种艺术手段的力量,掌控观演节奏,同时也应给观众预留心理起伏、抒情的空间。

三、关于主题立意的现代性

包括《花田外传》在内的很多小剧场戏曲都以经典之作为蓝本,进行了重新解构和解读。小剧场戏曲创作观念的现代化就在于从人文的视角出发,以哲学辩证的思维去重新解读人物,对照现代人文环境,进行人物塑造的现代性考量,将关乎生死、爱情、人生际遇等命题的拷问发挥到极致。

《马前泼水》主旨之新就在于告别了道德桎梏,关注崔氏选择离开这一行动背后的原因,尊重个体生命和个体的选择。剧终时刻,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音乐中,散落漫天雪花,诉说着无尽的人生况味……

由于大团圆爱情题材的限制,《花田外传》不能在主题立意上做更多的开放性、颠覆性改编。“两把扇,一世情”,在花好月圆之夜,这对才子佳人在尾声舞扇定格,比较中规中矩地完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命题。

王骥德在其《曲律》中提到:世之腔调,凡三十年一变。小剧场戏曲是一种有诚意的舞台形式,期待这个年轻的团队继续前行,对山西的市场和观众把准脉,抓住青年观众的兴趣,创作出观众期待的晋剧新样式。同时,对晋剧题材深度挖掘或创作全新作品,力求精致,更具新时代诉求,力争创作出更多有回味、有思想、有温度的触动人心之作。相信,有生命力的小剧场戏曲能释放新生代戏曲人的革新力量,吸引更多的新生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曲,接纳戏曲,鉴赏戏曲。

猜你喜欢

外传春兰花田
钢琴里的花田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隋唐外传(第二集)
隋唐外传(第一集)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手绢上的花田》——童话故事里的慈悲与温柔
手绢上的花田(二)
手绢上的花田(一)
你有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