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教材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18-09-17王晓琨方晴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据统计研究热点可视化

王晓琨?方晴

摘 要: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好的教材要与时俱进,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对现有教材的统计和评述,通过对1989—2017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5 000余篇及Web of Science中705篇主题为“文化遗产”文章的文献计量分析,以探讨文化遗产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将来的教材编写和研究提供前瞻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教材;数据统计;研究热点;可视化

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2004年第一部文化遗产教材出版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以往教材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紧跟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对此,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文化遗产教材进行了统计和评述,然后利用Web of Science和CNKI两大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VOS viewer软件和R语言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为将来的教材编写和研究趋势的把握提供最新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的几部文化遗产教材

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文化遗产的高校教材——《世界遗产》[1],

受到学生和学界的普遍欢迎。该书因此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的系统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2],两年后,教育科学出版社进一步推出“教材版”;2008年,山东大学出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3];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内首部文化遗产法教材——

《文化遗产法教程》[4]。

晁华山编著的《世界遗产》,是国内学者完成的文化遗产领域第一部高校教材,系统介绍了世界遗产的概念、范围及具有代表性的遗产。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世界遗产公约》產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以及当今世界各国世界遗产的基本状况。第二、三部分选择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加以介绍。此教材2004年出版以来,多次修订,影响广泛。

文化遗产学的通论性教材有王晨、王媛的《文化遗产导论》[5]、彭兆荣的《文化遗产学十

讲》[6]和蔡靖泉的《文化遗产学》[7]。三部著作整体脉络相似,首先对文化遗产及其衍生学科进行阐述,然后介绍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最后对法律、法规及国际经验加以论述。虽为通论性著作,三者均用较多篇幅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该类著作涵盖内容广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对文化遗产学有整体的把握,进而为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于海广、王巨山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8]是另外一部有关文化遗产的优秀高校教材。全书分为七章,分别为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世界各国及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经验。该书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的教材,着重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来说效果较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顾军、苑利的《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9]是一部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著作。该书是中央民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全书通过介绍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进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展望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相对于上一本著作侧重于中国,这本书有助于拓展读者的国际视野,若将二者结合,读者当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会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孙克勤的《世界遗产学》[10]一书旨在介绍世界遗产的定义、标准、分类、保护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全书分为八章,包括绪论、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濒危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面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况。

王云霞的《文化遗产法教程》主要介绍不同类别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情况,并借鉴了国际经验。作者最后一章所探讨的“文化遗产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其他文化遗产类著作可作为参考、借鉴,这样可以使读者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了解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拓展深度,展望未来。

为了对以上重点文化遗产教材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我们将以上教材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六类:文化遗产介绍/学科介绍、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开发和传承、文化遗产衍生、世界经验、文化遗产法,统计这六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章节数量,以大致观察出当下教材中研究的

重点。

当下文化遗产教材的重点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文化遗产保护(24章)、文化遗产介绍/学科介绍(14章)、文化遗产开发和传承(9章)。其次比较重要的有文化遗产衍生(8章)和文化遗产法(8章),而关于世界经验(3章)这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可以看出,关于文化遗产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比较传统。然而,随着文化遗产学科国际化的发展,相关教材有必要和当今国际上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相结合。接下来,我们通过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来对文化遗产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1.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Web of Science是一种信息技术,最初由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制作,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超过8 700多种核心学术期刊。它包含涉及跨学科研究的多个数据库,提供了全面的引文搜索,可以深入探索学术或科学学科内的专业子领域,让用户可以方便快速地找到有价值的科研信息,全面了解有关某一学科、某一课题的研究信息。

CNKI 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是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含有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通过其检索功能,用户能快速而快速获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源。

为针对文化遗产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我们分别以“文化遗产”为主题,采用普通检索方式,在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导出,利用VOS viewer绘制研究热点和研究者分布,也利用R语文化遗产研究热点的词云。

2.文献产出趋势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可以分析以“文化遗产”为主题文献的被引情况。数据库分析显示,从1999年至今,相关出版物总数(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记录等)为709项。H指数为14,总计被引次數1 342次,去除自引为1 084次,实引文献1 013次,去除自引为900次,平均被引用1.89次。从发展趋势来看,文化遗产相关著作数量大体呈上升趋势,被引频次也显现类似趋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蓬勃发展。

在总体产出趋势下,可以通过Web of Science做一些更具体的分析,就国家和地区发文量而言,中国发文量最多(573篇),其次为日本(10篇)和意大利(6篇), 除此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发表的相关领域的SCI文章数量均不超过2篇。可以看到,中国当前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是当前世界上发文量最多的,各项指标也居第一。虽然这一数据主要与中国遗产众多有关。

3.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获得的数据,结合VOS viewer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文化遗产”核心期刊的研究热点。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protection & utilization)、研究和分析(study&analysis;)、前景展望(perspective)、科学研究(research)和具体的案例分析(example) 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中国(China)也是热点词,这也显示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近年的蓬勃发展。比较重要的研究点有关于遗产探索和调查(exploration & investigation)、遗产特征分析(cultural feature & character analysis)和全球化(globe)。

进一步通过R语言对Web of Science的关键词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文章主要关注的内容是环境(environmental)、公众(public)、生态(biology)和技术(technology)。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蒸蒸日上,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中国进行关于文化遗产研究的趋势,利用VOS viewer对中国知网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文化遗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导出5 000余条记录,绘制出研究热点分布图和研究者分布图。其分析结果和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的分析略有不同,国内的研究重点则在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传统村落、文化产业、遗产保护、文物保护、申遗、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等也是较重要内容。许多研究集中在特定的文化遗产或具有中国特色,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风景园林、书法艺术、丝绸之路、大运河、老字号、新型城镇化、民族文化等。部分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如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与国际趋势符合,关于数字化、虚拟现实、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内容也不少。国内学者以彭兆荣最为高产,张颖、徐新建、杨豪中、吴兴帜等人次之。

三、文化遗产教材及研究前瞻分析

通过对以往教材的分析可得,当下教材论述的重点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对文化遗产内容的介绍。对于文化遗产开发和传承、文化遗产衍生内容、文化遗产法等内容的讨论次之,至于世界经验的内容则往往兼顾进行介绍。在编写新的教材时,应当对以往教材侧重点的比例问题加以适当纠正,并进行合理的内容分配。

与时俱进的教材要能把握住学科发展和研究热点。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的数据,可以看到文化遗产的研究热点除了集中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外,前景展望和具体的案例分析是当下的热点问题,遗产特性、设计和全球化、再利用也是重要的问题,中国亦是关键词之一。通过CNKI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申遗等方面,一些比较重点的问题如传统村落、古村落、老字号、古建筑、新型城镇化、工业遗产、丝绸之路等正是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现实形势下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特征。国内学者关注的问题还有数字图书馆、虚拟现实等含有较高科技水平的跨学科交叉内容。以上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适当引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把握学科发展。就研究者而言,彭兆荣、闵庆文、孙业红、何露、刘某承、张颖、徐新建等是较高产的作者,教材编写时可以参考他们的著作。

以上热点内容也是研究者在进行新的研究时可以加以参考的。此外,当下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从当前研究的现状来看,文化遗产工作急需基本理论的指导。法律法规是重要的基础,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立法尚在发展阶段,联合国公约和文化部的文件也不可完全搬用。保护工作更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当下高校以及社会上的专业研究和现在政府的运作距离很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空有投资和蛮干是不行的。文化遗产理论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什么是文化遗产、什么是文化遗产学、什么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科学合理的立法。实践的问题更为复杂,怎样保护和继承,政府怎样发挥自己的主体力量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学术界的作用、文化遗产类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和发展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了保护和继承,才能谈发展。此外,文化遗产事业同时需要自己的管理、规划和评估体系。关于文化遗产现实意义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也是当下的热点问题。

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事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主体力量是政府,高校与政府、业界应当怎样结合起来是一个问题;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是人民群众,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其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怎样和基础建设工作结合?基层的文化遗产工作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全球化的年代,中国要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打出自己的文化品牌,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能很好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文化遗产事业对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不足和挑战需要学术界的努力,也和政府、社会、教育等息息相关,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做的还比较少,但是却对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预见的是其在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考虑在教材中适当引入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其主动思维能力,而非传统地被动式接受知识。

在文化遗产研究形势一片大好、百花齐放的情况下,只涵盖传统内容的教材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新时代下的文化遗产教材在包含以往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应当有所增减。同时,研究者在进入深入研究时,也要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针对文化遗产教材的编写和研究点的把握,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关注文化遗产学的基本理论和当下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文化遗产学的基本理论尚不完善,实际工作中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该领域应当大有可为。第二,有必要关注更多的热点问题,使读者能把握文化遗产学科的发展趋势,如在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和共享化。第三,适当结合更多具体的案例分析。当下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有许多是针对特定案例的,窥一斑可见全豹,在教材中辅以就经典案例,或当下的热点案例,结合课堂讨论或思考,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第四,更多关注中国特色,结合中国国情,世界经验要能为我所用方显其价值和意义。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事业更是在发展阶段,前景广阔而值得讨论的问题也有许多、有的问题上国际上已有先例,我国当学习之以免重蹈覆辙,更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无例可循的,在教材中应予以体现,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文化遗产学科培养优秀的人才。第五,关注跨学科的交叉内容。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遗产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而交叉学科也能带来文化遗产领域的革命。虚拟现实、数据档案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化遗产,而未来的某一项科技成果可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研究文化遗产的学者若能抓住前沿,则更能相得益彰。关于文化遗产法、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研究、文化遗产和生态学的結合也需要更多的探索。

此外,就教学方式而言,文化遗产学科除了具有文博学科的传统特色外,还具有跨学科性和一定的实践性。对于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可以就其原理只做简单介绍,而把侧重点放在如何为我所用上。开展实践活动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化学系的实验室,了解物质类物质遗产形态变化的机制;或是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展览,了解文化遗产的布展方式,并可就特定展览的内容策划、前期宣传、观众反应进行专题调研和讨论,使学生学有所用,也能更好地把握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态势;若有条件还可与文化遗产业内人士进行交流,立足基层以更好地解决文化遗产理论不足、政府高校及业界协同有限的问题。以一本既包括传统内容、又容纳时代热点,既追溯文化遗产事业已有成果、亦看到其不足而具思辨性,既包括跨学科内容、又借鉴世界经验的文化遗产教材为指导,辅以合理的实践活动,学生当能获得关于文化遗产学较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晁华山编著.世界遗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 于海广,王巨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云霞.文化遗产法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 王晨,王媛.文化遗产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 彭兆荣.文化遗产学十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

[7] 蔡靖泉.文化遗产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 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9] 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 孙克勤.世界遗产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2XNI011)]

[责任编辑:周 杨]

猜你喜欢

数据统计研究热点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