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芷道地产区及种质的沿革与变迁

2018-09-17牛倩栗进才郭伟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3期
关键词:沿革白芷变迁

牛倩 栗进才 郭伟娜

摘 要:白芷是临床常用品种,目前市售白芷存在商品规格多、产区广、品种杂等特点,质量最佳、疗效最好的白芷道地产区药材尚未认识统一。通过查阅本草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对历代本草中白芷进行考证,分析了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资源的变迁及演变过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并发掘白芷道地药材。

关键词:白芷;道地产区;种质;沿革;变迁

中图分类号 R2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39-02

Abstract:In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market,angelica dahuricae radix selling medicine merchandise specifications,production areas,extensive variety complicated sources.but the best quality and efficacy of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has not been unified.By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 of the native gras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e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was investigated on evolution and transition of Germplasm and Road areas of angelica dahuricae radix.By explaining the evolution of angelica dahurica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changes,we can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of angelica dahuricae radix.Through analysis,it can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of angelica dahuricae radix.

Key words:Angelica dahuricae radix;Road areas;Germplasm;Evolution;Transition

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的干燥根[1]。在中医临床上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1]。目前,白芷在全国很多地区均有引种栽培,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2,3]。药材市场上商品白芷主要分为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亳白芷5大类。传统上,白芷药材地道产区曾经发生变迁,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中白芷进行考证,梳理了白芷的沿革与变迁,为白芷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唐代以前的白芷来源

白芷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白芷,一名芳香,一名菌,味辛,温,无毒。……生川谷下泽。”[4]。生川谷下泽,可以看出,汉代以前白芷药用为野生资源。

《名医别录》载:“生河东(今山西境内)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今出近道,处处有,近下湿地,东间甚多。”[5]。川谷下泽、近道湿地,为白芷原始生态环境。可见唐代以前白芷药材资源来源于野生。

2 宋明代白芷栽培与野生并存

宋代本草对白芷的记载产地扩大,《嘉佑本草》载:“白芷出齐郡(今山东)……”[6]。《图经本草》不但附有泽州(今山西晋城)白芷图,还对白芷产地有了非常详尽的描述:“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今所在有之,吴地(今浙江及其邻近地区)尤多。”[6]。由此可见,从宋代开始白芷产区扩大,除了传统产区山西一带的野生资源外,在山东、江浙等地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吴地与现今杭白芷主產区江浙一致,可见在宋代江浙白芷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据此推测,宋代杭白芷已开始栽培,已有取代泽州白芷成为主流商品的趋势[7]。宋代野生资源与栽培药材并存。

明代《本草乘雅半偈》载:“所在有之,吴地尤多,近钱唐览桥亦种漪矣。”[8]由此可见明代以前白芷在江浙一带栽培,并成为主流商品。《本草品汇精要》载:“道地泽州,吴地尤胜”[9],进一步印证了明代栽培白芷逐渐取代野生白芷。明代以后,杭白芷在南方多省区被广泛引种,产地逐渐扩大。四川也开始引入栽培,例如:据四川遂宁县志[10]记载当地白芷由杭白芷引种栽培。明代以后栽培白芷成为商品主流。

3 清代白芷栽培产区扩大

清代广泛引入到各产区栽培河南、安徽等地栽培。据河南地方志《长葛县志》[11,12]载:“长葛县有悠久的白芷种植历史,乾隆年间,后河溪镇画匠村有个姓乔的药商,从外地带回白芷试种…以禹白芷驰名全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12]。另外,安徽《亳州志》[13](清·光绪,1894年)载:白芷作为药材开始应用,可见白芷已有一定栽培规模。此外,其它书籍记载,此时白芷资源为栽培资源。

4 近现代商品白芷的分化

近现代白芷产区进一步扩大,祁白芷也被引入栽培,据《中药通报》(1956年)报道[14]:白芷在安国栽培,有20余年的历史。而据《安国县志》[15]记载,祁白芷的历史不早于20世纪30年代。

目前,商品白芷主要为川白芷、杭白芷、禹白芷、祁白芷、亳白芷。据产地调查发现,目前白芷均为栽培品,文献也无野生资源的报道。而对于几种商品白芷的来源说法不一,《中国药典》[1]及一些文献[16]认为川白芷、杭白芷、亳白芷来源于植物杭白芷,禹白芷、祁白芷来源于白芷。白芷与杭白芷植物形态相似[16],药材形态不同。白芷根头部近圆形,形成层近圆形;杭白芷钝四棱形,形成层近方形[1]。但王年鹤等人[17]曾对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川、杭、祁、禹4类栽培品植物形态上没有明显区别,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认为它们均来源于台湾白芷。因此,目前对于商品白芷的来源植物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5 总结

5.1 白芷种质资源经历了“野生品—野生品和栽培品—栽培品”的变迁过程 白芷药材的来源植物为伞形科白芷及其近似种,唐代以前主要来源于野生种类。宋明时期栽培白芷与野生白芷并存。宋代开始白芷有栽培,并与野生资源共作药用。明代栽培白芷产区逐渐扩大,增加了四川等地。清代白芷野生资源消失,转为栽培。近现代商品白芷均为栽培。由此可知,白芷种质资源经历了“野生品—野生品和栽培品—栽培品”的变迁过程。

5.2 白芷道地产区逐步扩大 白芷的道地产区随着药材栽培成功呈现变迁。唐代以前白芷为野生,《名医别录》记载白芷产山西一带,为地道。宋代《嘉佑本草》、《图经本草》白芷产区扩大到江浙、山东一带,以江浙一带为地道。明代以江浙为地道,《本草品汇精要》山西、江浙地道。唐宋时期白芷道地产区主要为山西、江浙;明代地道产区随着白芷栽培规模的扩大,地道产区并逐渐发生变迁,由明代山西、江浙、四川;清代形成了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的分布格局,此外,清代在安徽亳州等地也有大量白芷栽培,形成商品药材;近现代,白芷产区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禹白芷的分布格局,除了这些主产区以外,在安徽亳州栽培有亳白芷,山东菏泽、甘肃华亭等地也有大量白芷栽培。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一部(2015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5.

[2]王梦月,熊英,贾敏如,等.白芷的产销概况调查[J].华西药学杂志,2002,18(4):305.

[3]王娜,马逾英,卢晓琳,等.亳州产白芷的生药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5):455-456.

[4]清·孙兴衍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0.

[5]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尚志钧辑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8.

[6]宋·苏颂.图经本草(辑复本)[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8.

[7]王梦月,贾敏如.白芷本草考证[J].中药材,2004,27(5):382-384.

[8]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71.

[9]明·劉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08.

[10]遂宁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遂宁县志[M].成都:巴蜀书社,1992:163,4.

[11]王梦月,白芷的古今药用概况及香豆素类成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

[12]长葛县志编篡委员会.长葛县志[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91,135.

[13]清·钟泰等修.亳州志[M].北京:中华书局.1895,6:57-64.

[14]仲坚.介绍河北省安国县几种药用植物栽培经验[J].中药通报,1956,2(6):233.

[15]安国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安国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176.

[1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5.

[17]王年鹤,秦慧贞,黄璐琦,等.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Ⅰ.中药白芷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的形态解剖[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8):529.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沿革白芷变迁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清潩河的变迁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的体内外HPLC图谱对比分析
民国时期陆军编制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沿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