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探究

2018-09-17余丽芬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向来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所在,更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科发展的核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涵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显然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所需关注的一大课题。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又明确提出要“珍爱生命”这一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可谓是贯穿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始终。文章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先从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出发,进一步提出几点生命教育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可归纳为“一心三点”,“一心”指的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三点”则包含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与法治观念。其中,健康生活中强调人的生命自觉性,即强调人的内在驱动力与自主推进促进了人的生命发展。生命自觉教育旨在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意识的成长,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来做出抉择判断。生命自觉可以说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下来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显然值得探究。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生命教育意义

第一,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性格、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期,亦是独立意识愈发强烈的一个时期,因此,处于该阶段的学生不仅对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法律制度也产生了好奇心理与自我见解,此时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若是在课堂能够充分展开生命教育,科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分辨社会上,自身周围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以更为健全的思想观点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发展,并以正确三观来促进自己的成长。

第二,中学生学习压力愈发的大,且小升初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过渡也需一个阶段,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因为学习上的落差而产生厌学情绪,滋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近些年来时常发生的校园施暴,残害同学生命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出了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的一个问题,也反映出初中生对于生命的意义,法制法规的认知还不够充足。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生命教育,来疏导学生心理,帮助学生缓解各方面压力,提高学生对于道德法律的认知,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二、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策略

(一) 反思中,唤醒学生生命自觉

所谓的反思并非是对过去的某一事件的单纯“回顾”,而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过程作为思索对象,进一步思索、审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思想,做出的行为、行为产生的后果,经历深刻分析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道德与法治课便是在学生不断成长、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引学生认识生活美好的“助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引导学生反思生命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生命自觉。

例如教学“崇尚法治精神”时可设置以下问题来进行生命的探访

设问1:你认为自己的生命是自由的吗?自由的生命应该是什么色彩的?

学生或许会回答:我的生命是自由的,正如那象征着生命的绿色小草,朝气勃勃。亦或许是:我的生命似乎是不自由的,正如那象征着忧郁的蓝色……

设问2:十几岁的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平等或不平等现象?你是否会因为受到不平等对待,而陷入生命无意义状态中?

设问3:若你受到不公正、不平等对待,要如何解决自己生命无意义论问题,好让生命过得更加充盈?

从对生命色彩的探究,到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建议,实际上便是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总会存在一些或好或坏的现象,但最重要的仍是要自己学会调适,明白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维护有赖于自己对生命所持有的饱满热情,若是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自暴自弃,那所谓的平等自由也将不复存在。

(二) 体验中,激发他人生命自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不断成长。

如教师可设置一个经典话题“校园凌霸”,近些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可谓频繁发生,党和政府也是高度重视对未成年的保护工作。在课堂上,教师能直视这一现实问题,并与学生探究讨论,实际上也正凸显着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便是受欺负的对象,自己该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许多学生纷纷直言,自己的生命健康权遭受侵犯,即使对方是未成年人,也应受到惩罚。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若是自己就是那欺凌者,自己又该承担怎样的后果?而政府权力机关又应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去保护未成年的生命健康?校园欺凌事件在诸多学校均有发生,许多学生虽未参与其中却也能真正感受到来自校园欺凌的“可恶”,而教师通过让学生以事件主人公的身份带入,去思索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判断,对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自觉感悟,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和自我责任感意义重大。

(三)实践中,引导学生生命自我审察

实践锻炼法也是道德法治教育的一个基础方法,主要使教育者积极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参与实践,感受生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或是其他社区实践活动等,让受教育者在参与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中也能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深化自己对于生命的认知与感悟。实践活动乃是培养人们科学思想道德观念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极为显著。因此,生命教育的开展不应当只停留于课堂之上的理论学习,更多的还要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实现强化自我生命教育意识,真正地懂得生命的难能可贵,并慢慢掌握生存技能,能够巧妙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三、 结束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也愈发受到重视,为了积极响应核心素养中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教育工作者理应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质,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将生命教育真正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之中,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领悟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在彰显学科价值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日后的幸福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晓明.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探索——以“生命的思考”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6):18-20.

[2]李砺.生命是一个旅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实践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2):80-81.

作者简介:余丽芬,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