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练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9-17张贤华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练笔高中语文教学感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语文教学注重以“读”来为高中生提高在语言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写”来为高中生提高在文字方面的掌控能力。然而,学生在仅有的作文课上面对写作却是提不起兴趣,提笔写不出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练笔如一束阳光,照进高中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感受生活、感受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写出具有自己想法的文章。

关键词:练笔;感悟;高中语文教学

课堂练笔与作文练习有所区别。作文练习是为写而写,而课堂练笔是有感而写。后者较之前者能使学生在动笔的过程中更加有积极性、主动性。课堂练笔与作文练习又有所相似。课堂练笔和作文练习都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课堂练笔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有各种原因致使课堂练笔的功效不尽人意,反而浪费了师生珍贵的学习时间。那么,课堂练笔的作用到底怎样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发挥呢?

一、 练笔注重感悟

感悟,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后代入进去理解文章得到的感受。正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代入感才能切身体会到人物的在文章中的感受,才会情绪高涨,才会有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才能下笔如有神。

老师先正确地带领学生去阅读理解文章里面深层次的含义,激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让学生有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然后再指导学生用文字把这种感受适时地写下来。如此,学生既能深刻地感受到笔者用心沁入到文章里的感情,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还能在日后把这种感受和体验当作一种素材使用。

就像教材里的那些课文,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韩愈《师说》一文,这篇课文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宣传自己维护先秦儒家思想,反对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古文,反对魏晋骈文的主张,并告诉当时的青年什么才是老师,解放当时青年的思想。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后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有些学生可能支持作者,认为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有能力的人都能够成为老师;只要比你强,他就是你的老师。有些学生也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作者,认为老师应该不止能“传道授业解惑”,还能做生活上的朋友,认为老师还能够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所获得的喜悦或是困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练过笔后,当遇到关于教育的作文题材的时候,这些感受就能成为学生写作练笔的内容,使学生写作时能够水到渠成,更是在这些感受升华之后变成感悟时这些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练笔注重学习

学习,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发现文章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并进行模仿练习。因为模仿产生学习,学习不是创造,学习不能无中生有。宋朝教育家朱熹也曾表示古人写诗词歌赋几乎都是仿效前人,仿效多了,就能够自己写诗词歌赋了。

高中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都是时间的积淀,经历过历史的考验,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财富,对于后人来说是具有无尽的学习意义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教材进行词、句、段、篇、章的分段模仿练习,先教导学生分析这个词为什么要用在句子的那个位子,用在那里有什么好处,换一个词代替那个词可不可以,然后照着这个样子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接下来就是段落,然后就是文章,最后让学生在限制字数的条件下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和词句来进行模仿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是散文体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通感等修辞手法体现出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文中开头就以“颇不宁静”来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调,中间运用了“幽僻”“寂寞”等词对各种环境的描写来为下文铺垫,文章最后引用古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教师在教导时,可以在学生落笔的时候让学生好好可考虑自己的用词,然后让他们多用各种写作手法,最后引用古诗句等来丰富自己的文章内容。

三、 练笔注重补充

补充,指的是学生对一些优秀文章的戛然而止之处进行补充。留白,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能够为文章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余地。补充,就像高鹗先生对曹雪芹《红楼梦》所做的续作,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不是荒诞的续写,是延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延续文章故事的发展情节,是把文章写得更加具体且完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感悟后,学习后,只有回到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故而,练笔最后一步是“补充”。许多文学巨著都具有大量的留白。高中语文教材精选其中,保留那些文学著作的文章整体性。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部分具有留白的文章,能够提供给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文章内容。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文。《边城》通过描写湘西的自然与民风来表现人性美,结局却在翠翠等待傩送归来时戛然而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维持小说歌颂人性美的主题不变的前提来为小说进行续写,进行补充。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回不来”,小说的结局是个悲剧,傩送应该不会回来了,翠翠应该又要重复上一代的悲剧了;也有学生可能认为翠翠是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清新脱俗的姑娘,她不应该被所谓的命运掌控,而是应该主动起来,去寻找自己的幸福。随着精彩故事的展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四、 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现有的文学宝库,能为学生提供接触诸多文学著作的机会。而课堂练笔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落实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将高中语文教材与课堂练笔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用,能够让课堂练笔更加系统规范。且有效的练笔的系统规范能够减少师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浪费。上文就为练笔的系统规范做出一个合理的指导性建议,能够彻底利用课程资源,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笔环境,让老师在练笔课堂上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及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练笔时想落笔、能落笔、能落一手好笔。

参考文献:

[1]张云峰.一道语文练习题带来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5):9-15.

[2]洪天才,邹凤才.作文取材有道[J].作文取材有道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9):23-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5(3):16-21.

[3]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J].高中语文教学探讨,2015(15):37-39.

作者简介:张贤华,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吴川一中。

猜你喜欢

练笔高中语文教学感悟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