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与改善策略

2018-09-17戴先胜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教师管理改善策略人文关怀

摘要: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压力空前增大。学校领导层对教师的管理存在制度繁复、工作考核过分定量化以及管理方式僵化等弊端,这些都不利于增加教师的幸福体验。本人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针对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以期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生存质量。

关键词:教师管理;改善策略;人文关怀

一、 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

这是一位在沿海某高中物理教师赵老师真实的一天:

今天是星期五,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之前要赶到教室。因为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要赶在早自修前清查学生人数。六点四十开始上早自修,语文老师会在教室辅导学生,我去食堂吃早餐。学校七点二十开始上第一节课,今天我的课在上午第四、五节,我要在上课前把实验仪器整理好,还有一个班的作业要批改完。上午第五节课后是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匆匆吃完饭,我要去察看班里的午睡情况。因为只有一个小时午休时间,我只能在办公室里趴一会儿。下午一点四十开始上课,我要在教室外清点学生人数。有两个学生又来迟了,我叫他俩课后来办公室找我。回到办公室,我开始备课、批改作业。五点十五分是晚餐时间,因为晚上还要去教室里晚辅,所以不能回家吃了。五点五十五至六点十五分是班主任必须要到的读报唱歌课时间。紧接着是四节课的晚自修,一直到九点五十分下课。学校是十点十分熄灯,听到寝室里安静下来了,我也就可以回家了。回到家,女儿已经睡着了……

说到当老师,人人都说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多数人都是非常羡慕的:工作稳定,工资福利有保障,不用风吹日晒,工作轻松简单,还有寒暑假!可是当我们考量赵老师这一天的工作时,发现她的睡眠时间不足七个小时,从早晨五点半起床开始就是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一直持续到夜里十点后回家;工作任务也是相当的繁杂琐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准备教学用具、课堂纪律管理、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寝室就寝纪律管理等。在与一线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学校里的工作内容分为四个大类:课堂教学任务、学生管理任务、学校布置任务和课外教学,同时四个大类下还包含着十八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查阅资料、出练习题、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班级管理、学习、进修、开会、管理某些仪器档案、应付各类检查、兴趣小组活动课、各类补习班、编资料、监考、教育科研。这些工作任务并不是个别教师涉及,而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工作内容。如此远远超出个人体能的工作任务导致很多教师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七成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当前,中小教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管理制度繁杂苛刻,教师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

现行中学教师管理制度制定得很细很周全,比如规定所有教师必须在早上7:00到校到教室,巡视学生早读,规定每星期几个下午下班后要开会、政治学习,甚至星期六、星期天还要继续开会补课,教案书写则从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时安排等方面做具体要求,甚至有些学校的管理者会强调教师提前一至两周写好教案、通过教务处审查才能上课。这些僵化的制度使中小学教师饱受形式主义之苦,不仅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而且浪费了老师们宝贵的休息时间。

(二) 工作考核过分定量化,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教师工作主要以定量考核的方式进行,包括每学期教学课时数、听课节数、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评教的满意率、作业批改次数、找学生个别谈话次数、出勤率等。教师工作被细化成很多个考核项目,每一个项目被赋予一定的分数,累计的总分就是评价一个老师工作好坏的“依据”。现行中小学校管理者大多以这种定量考核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将管理过程简单化、机械化,显然这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教师工作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工作条件的限制等等。

(三) 管理方式僵化,教师缺乏人文关怀

学校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量化管理,管理方式僵化。在“一切拿学生成绩说话”的考核制度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可想而知。国外学者Zeinab Toulabi等人的研究发现,除了工资收入、职业发展机会、晋升机会、参与决策以及工作场所安全等因素,管理支持与教师幸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管理者不能仅从工具理性角度来确立教师管理目标,还应从人文关怀角度来定位管理策略,为教师的幸福提供学校管理上的支持和保障。

二、 教师管理改善策略

(一) 构建学校弹性管理制度,实施人文关怀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大多采用单一、机械的行政方式来管理教师。学校管理者过分强调硬性规章制度,忽视弹性管理方式,甚至有些学校照搬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下班输指纹打卡、迟到早退扣钱、出勤率影响工资额度等。学校管理制度过分注重严格管理而忽视人文关怀,制度就像悬在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教师何来幸福感?

学校应建立弹性管理制度,实施人文关怀,关注老师们是否过得幸福。虽然我们无力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者们理应体恤基层一线老师,关注他们自我和当下的幸福,秉持幸福理念,在教师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突破传统教师管理的制约,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幸福为基础的教师管理观,让广大教师能体验到生命的乐趣、生活的激情以及教育的幸福。

(二) 架好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升学的压力。学校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量化管理,对于教师的考核要拿“成绩”来说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也就可想而知了。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身份角色,树立服务教师的意识,学会倾听教师的诉求,架好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亲近教师、吸引教师,为教师创设积极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缓解教师工作中的压力。领导者不仅要改善教师的福利收入、办公条件、教学设备等工作硬环境,更要提升工作氛圍、制度管理、领导者风格等软环境,让教师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充分体验到教育者的幸福,快乐地从事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http://news.sina.com.cn/h/2008-09-08/100616252153.shtml.

[2]Zeinab Toulabi;Maryam Raoufi;Yasan Allahpourashra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Happiness and Quality of Working Life[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4):691-695.

作者简介:戴先胜,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管理改善策略人文关怀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