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14林菀丛

黑河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整合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林菀丛

[摘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做好创新工作,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进而促进数学课程顺利进行。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查找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教师方面及学生方面问题,提出加强培养教师教学的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注重新型教学模式和设计的构建,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明确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整合;问题;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高中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转变为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这也是激发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内在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研究、设置、教学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变革。这促使我们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数学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所以,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成为热点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运用理念不先进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强调整合和融入,整合和融入是从课程整体效果出发来考虑的,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呢?有的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教师认为从必修到选修的每一章、每一节都需要有信息技术的辅助,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整合和融入应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理论相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内容相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能力基础相融合,只有做到这三个最基本的融合,才能使信息技术自然融入数学学科课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需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才使用信息技术,大部分教师对于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技巧不熟练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一些教师己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木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迫切需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吸取信息技术在其他科目上的教学成果,提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学科硬件设施不足也是制约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主要障碍,学校应加大硬件建设经费的投入,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校园网的建设步伐。黑河地区的学校应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扩大机房的自由开放时间,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课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利用目的不明确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搬上屏幕,并没有将既定的教学目标积极按教学规律进行实施,有些教学内容甚至是别人做好的,并不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违背了教学原则,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教学的效果,在进行整合时要注重简洁朴素、讲究实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受益多,教师选取的活动使学生感兴趣。不能只顾表面上的漂亮和形式上的热闹,那些仅重活动形式、片面追求热闹而教学效率不高的整合课,其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是不可取的。使用信息技术后,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目的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機、学习方式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这些都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影响整合的因素除了环境和教师等因素外,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为解决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以及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学校应尽量在校园网中建立大容量信息,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资源库,把有关的图片、声音、动画、教案、习题和课件等分类存放,学校也可以购买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库。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室,教师教会学生搜索获取学习内容,并教学生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还要布置学习目标和研究任务等。对于作业,要限时完成,教师做到认真督查和反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还可以向互联网求助。上网搜索学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并完成学习目标,快捷、方便且有实效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对策

1.加强培养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

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行为。许多教师在职前学习中更多地关注技术,并不具备把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与技术学习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师往往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和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基于这些原因,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时,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进行这种学习培训时,学员兴趣浓,学习效率高。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能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组成部分的意识,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

2.注重新型教学模式和设计的构建,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活动

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其中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基本保障。但是,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了,而教学思想依旧落后,那么,信息技术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物,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只能作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如果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具备现代教育思想,那就能正确理清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等教学要素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观摩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可以在学校内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分析他人的成功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明确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

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出发点是人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在具体整合活动中是有一定程序的,程序往往不是一次性、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教学专业知识,只有摆正数学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基本的数学教学原则和方法,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才能实现教学改革上的进步,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教师要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学生也要将信息技术运用自如。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学习时,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在学校,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课提高操作水平;在家时,可以由家长辅导,从而提高操作水平。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灵活性大,应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之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在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過程中开拓思维、大胆想象、自己动手,由计算机软件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主动的,能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好整合工作,运用好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理解好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岭.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

[2]陈子荻.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理论研究[J].东方教育,2015,(01).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整合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