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索

2018-09-14何静

黑河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文学素养心理健康

何静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艺术家黄家灿先生说过:“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情”是药外带有香甜味的糖皮。语文教育对学生心灵的滋养无与伦比,每一节语文课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着熏陶的作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优秀的人物形象,润泽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积淀美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心灵教育;文学素养;心理健康;情感渗透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文化的润泽,心理健康成长。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具有人文性和实用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教材中选择的文章也变得极为丰富,无论是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都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文本为素材,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语文学科基本上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一定的情感和思想,每篇文章都代表作者一定的情感和心境,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这些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很多。为此,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诠释文章中的情感,教会学生品读和精读文章,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点评,会反思自我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传递生活的正能量。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告诫学生:人的一生不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的,也不是心想事成的,总是充满荆棘和坎坷,正如屈原一样,权在高位的人都会有这么大的困难,何况我们呢?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怀才不遇,有的人抱怨家庭条件不好,有的人抱怨社会不公平,长此以往,我们总是在抱怨中过日子,每天都是愁眉苦脸,这辈子也很难有所成就。如果我們能像屈原一样,分清善恶,不与浊者同流合污,我们就会成为高尚的人。同时,要善待生命,善待自己,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困难。这样的情感教育必然会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能让他们正视困难和挫折。

再如,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散步》崇尚尊老爱幼,《行道树》赞颂奉献精神,《理想》催人奋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饱含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创设情境,做到“情随事迁”。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方“小天地”,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朴素,其中蕴含的父子情深却让人落泪。在教学本文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文中的“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要多次流泪呢?学生稍加思索后回答:“是父亲爱子的深情所致。”我追问:“你们从哪些具体的举止中感受到的呢?”这时学生情绪高涨,都能说出从父亲买橘子时来回的体态及车站分别的情景、感受体会到。我又问:“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有好几位同学举了手,一位同学讲述他前年得病,生命垂危之时,父母不惜倾家荡产来挽救他生命的事时,他流泪了。大家听完这名同学的讲述,也被深深打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学生对课文中感情的体验达到了最佳状态。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蕴含丰富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平常人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佳作,教师一定要利用好。

二、利用写作进行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能袒露心声的就是写作。好的文章一是真情流露,以写实为主,二是讲究辞藻修饰,文章华丽,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现在的学生已经学会包装和隐藏,他们不会轻易地透露自己的隐私和困惑,而写作却能让他们将真情完全流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写作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教师来说,要依据相关的情况给予及时调整,作文课本来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此,写作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要正确认识作文选的意义,可以借鉴但不能抄袭,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思考,给足他们写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尽情发挥。以初一上学期的写作训练为例,要以围绕主题表达真情实感为中心,要求学生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开头结尾点题,描写要生动形象,表达真情实感。如为了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互助的主题文化,教师可以布置《班级那些事》《班级那些人》的写作训练,教育学生要团结互助,多关爱、理解他人,并注意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结尾要点题。再如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让学生观看《中国历史上最感人的演讲》,学生看后均痛哭流涕,哭着写完了《致父母的一封信》。学生在作文里表述自己生活中对父母爱的忽略的遗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既表达了真情实感,又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阅读名著进行渗透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要强调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广泛涉猎课外经典著作,从中吸取营养,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初中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适时安排学生阅读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魅力,从而在人格上起到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的性格向良性发展。如从《论语》《孟子》《庄子》开始,让他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让他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又如给他们讲中国文学史,从先秦讲起:先秦的诸子散文,儒家的“安天下,济苍生”的理想和抱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讲道家,讲“天人合一”的境界;讲墨家,讲他们的勤俭节约。讲汉代文学,让学生在《古诗十九首》中了解中国诗的起源,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时代广阔的背景,无数英雄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雄才伟略——有横槊赋诗的曹操,有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关云长,有隆中对的诸葛亮,有谈笑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让学生从这些英雄身上汲取人生的精华。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名言,激励了千千万万个不同时代的青年人。这本书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名著导读中概括的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将成为学生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西游记》的浪漫、《水浒传》的忠义、《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简爱》主人公的自强,《复活》所展现的托尔斯泰的人文情怀,《昆虫记》中昆虫生活的无限趣味,《童年》苦难里透射的光明……这些名著里所蕴含的美好情感都给予学生默默的滋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订阅《青年文摘》《格言》《读者》《意林》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期的文章都闪烁着人文的光芒。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培养了学生美好的情感。

总之,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外,还有着教学灵活性的优势,它需要教师继续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文学素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