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眩晕与后循环血管变异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2018-09-14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240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管径前庭椎动脉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2401)

郭继文 于 寰 段 凯 张翔宇 林丽红 许梓童

眩晕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约20%~30%,是一组复杂的神经症状,它是指患者产生自身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运动幻觉,患者机体产生的平衡感觉障碍或对空间的定向感觉障碍[1-2]。在眩晕综合症中,血管性眩晕为一种常见的类型,是椎基底动脉缺血、即后循环缺血的一种临床表现。由于后循环缺血引起前庭系统病变,从而导致大脑皮质颞叶产生的一种病理性感受[3],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4-5],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就显得尤其重要,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改变是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直接原因,也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关键。孤立性椎动脉、椎动脉发育不良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常见的后循环先天性血管形态发育异常;椎动脉发育不良与中枢性眩晕相关[6],但临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研究将探讨眩晕与后循环血管管变异的相关性,旨在揭示眩晕的可能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2015年07月~2017年07月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123例,年龄43~79岁。对照组选取来我院体检患者120例,年龄41~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血液生化检查:检测所有研究者血液生化指标。

1.2.2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观察管壁厚度、血管走行及管腔内血流分布及方位。

1.2.3 采用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对所有观察着头颈部进行64排CT扫描。

1.2.4 椎基底动脉血管变异测量判定:①孤立性椎动脉观察,孤立性椎动脉判断标准为椎动脉未参与合成基底动脉。②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管径<2.0mm,全程纤细;椎动脉管径<2.2mm,且与对侧管径相差>1.2mm;一侧管径小于对侧管径50%以上。③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向前直接延续为同侧大脑后动脉的交通后段,见图1。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两组患者血LDL、TG、Hcy及HbA1c水平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在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管变异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孤立性椎动脉、椎动脉发育不良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椎动脉发育不良突出,见表3。

3 讨 论

前庭系统功能失调,大多会出现典型的眩晕症状。理论上,前庭功能与前庭器官及重要部位的责任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引起前庭功能障碍。而大部分中枢性血管性眩晕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7]的供血情况。椎动脉是机体内重要的血管,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最后的终末支为两侧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通,共同组成Willis环。常见的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发育异常包括有异常孤立性椎动脉、椎动脉发育不良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8]。椎基底动脉先天性血管形态发育异常与中枢性眩晕相关性研究仍需深入研究。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排除血脂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条件下,在平均椎基底血流速度检测中发现观察组即眩晕患者组明显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TA发现,在观察组也即眩晕患者组中,孤立性椎动脉、椎动脉发育不良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椎基底动脉先天性血管形态发育异常与中枢性眩晕存在相关性。前庭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颅内血管的正常供血,尤其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息息相关。陈莉等研究发现椎动脉的血管变异是引起眩晕的基础、与后循环缺血及脑血流分布不均匀相关,变异侧椎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较健侧减慢,导致前庭系统功能供血不足[9]。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椎基底动脉血管变异中,椎动脉发育不良发生生率更高,此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国内有研究进一步提示,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较正常者的眩晕分级更为严重,可能与椎动脉发育不良导致椎动脉起源的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域局部血流低灌注状态有关。另外,椎动脉发育不良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而该侧血管管径纤细能忍受的硬化损害时间相对短,如果同时伴有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因素时,更易发生后循环供血不足[10]。

表1 两组血脂、Hcy、hs-CRP、HbA1c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管变异比较[%(例)]

图1-2 孤立性椎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起自颈内动脉。图3 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右侧椎动脉较左侧纤细。图4 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综上所述,头颈部CTA发现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对后循环缺血导致的血管性眩晕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在眩晕患者早期筛查椎基底动脉血管变异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管径前庭椎动脉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某660MW电厂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管径选择分析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被忽视的“前庭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