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

2018-09-12林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

林勇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 从崇左市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已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社区慢性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47例患者,对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情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患者干预后在健康生活、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总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社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对策能够极大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病疾病的认识水平以及自我监测和管理的能力,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7..02

慢性病是由于长期疾病形态损伤所导致的一种疾病类型,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使得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常见的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属于慢性病的范畴[1]。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若不及时预防和治疗,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可能引发其它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本疾控中心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147例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崇左市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已建立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47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61例;高血压35例,高脂血症29例,冠心病32例,脑卒中18例,糖尿病33例;年龄65~74岁,平均年龄(69.5±4.5)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4.5)年。

1.2 方法

对本研究所选患者均进行健康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預防与控制措施,包括:1)建立健康档案:询问患者病史、生活习惯等,了解患者的健康资料,评价患者的神奇情况,分析其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因素制定预防措施;2)预防措施干预:分析各慢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并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措施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生活环境等,选择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干预;加大社会对于慢性的重视程度以及宣传力度,通过利用公共媒体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告知患者吸烟饮酒的危害,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定期随访:医务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向患者进行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的讲解和宣传,并加大对于宣传栏的利用,或通过发放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治疗;4)心理安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尊重患者,倾听患者的心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建议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提高生活信心;5)日常指导:对于慢性病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告知患者进行定时定量的用药,详细的记录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向患者普及慢性病自我监控的方法,例如血糖、血压的监测,并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均干预1年后,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情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资料均由SPSS 20.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x2对计数资料进行组间数据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情况对比

下表数据显示,患者干预后在健康生活、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 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下表数据显示,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总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3 讨 论

慢性病是当今世界引人瞩目的疾病,慢性病发病较为隐匿,并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在病情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对心脏、肝肾、脑部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2]。慢性病的发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均会诱发慢性病,此外,年龄也是引发慢性病的一大主要因素,分析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器官和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自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急剧下降所导致。预防与控制对策的实施是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社区慢性病患者采用预防与控制对策进行干预,能够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本疾控中心作为一个公众平台,能够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各种信息,包括慢性病类型、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加大了患者对于慢性病的认知程度,同时能够加强患者间的互相交流,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此外,在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时将饮食干预、生活干预、心理干预等互相结合,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又帮助患者改善了各项指标的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其治疗需要严格遵循持续性治疗的原则,间断性的治疗不仅不会使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而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预防与控制对策干预,通过各种活动,使得患者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帮助患者调节了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其生活信心,为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患者进行干预后在健康生活、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与白琼[3]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中健康知识宣教的意义就在于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加大对于疾病的了解,增强治疗信心,患者干预后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总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符合齐力[4]等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应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祝琴,刘德培.国外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2):112-116.

[2] 李安乐,张 勇,白雅敏,等.社区慢性病防控相关重要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4):305-308.

[3] 白 琼,陈跃芳,王光丽.社区健康管理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7):971-974.

[4] 齐 力,姜莹莹,毛 凡,等.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的认识和需求[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4):279-28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
基于个人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肺结核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探究
浅谈师幼共建“健康知识”互动区的实施
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对胃癌患者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卫生科普微课程传播平台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浅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