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12朱甲鹤伏平友邢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朱甲鹤 伏平友 邢璐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确诊的踝关节外伤患者95例,男75例,女20例,年龄为26~63 岁,平均42岁。本组病例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X线片显示骨折碎片,无法确定其来源。③踝关节骨折,X线显示为复杂骨折的。结果 本组95例踝关节骨折病例,单纯外踝骨折15例,单纯内踝骨折19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23例。X线平片和常规CT轴位均出现漏诊,出现在双踝和三踝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31处,分别是内踝骨折3处,外踝骨折8处,后踝骨折20处,常规CT轴位漏诊12处,分别是内踝骨折1处,外踝骨折4处,后踝骨折7处。X线检查组显示骨折碎片20例,共发现骨折碎片24块。CT结合三维重组检查组发现骨折碎片90例,共发现骨折碎片112块。X线检查组显示骨折移位40例,CT结合三维重组检查组显示骨折移位85例。结论 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能立体地多平面地反映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中具有普通X线平片及二维螺旋CT无法比拟的优势。是踝关节术前评估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重组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2

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占关节内骨折首位[1]。普通X线片和常规CT往往不能显示关节内骨折和移位的情况,更无法进行骨折分型,影响了术前手术方案的准确制定。搜集我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分别经X线及CT扫描踝关节骨折患者95例,经过对所搜集病例的综合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在诊断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确诊的踝关节外伤患者95例,男75例,女20例,年龄为26~63岁,平均42岁。本组病例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X线片显示骨折碎片,无法确定其来源。③踝关节骨折,X线显示为复杂骨折的。本组病例CT检查前均有X线平片,经CT检查均发现明显骨折线。

1.2 观察指标

有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与X线片比较,观察骨折线走行显示,骨折游离骨片显示,移位程度显示。

1.3 检查方法

(1)X线组检查方法:X 线检查采用新黄浦DR设备,分别进行标准正侧位摄影,若有需要进行斜位摄影。

(2)CT扫描组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Hispeed Dual螺旋CT扫描机,电压120KV,电流110 mA,层厚1.0~2.0 mm,间隔1.0~2.0 mm,螺距1.0 ,进行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双侧踝关节全部,分别进行标准重建及骨重建,然后利用CT本身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软件,在标准重建图像基础上分别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 (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法重组(Shadedsurface display、SSD)、容积重组法重组(VR Volume rendering)。

2 结 果

2.1 不同成像方式对骨折诊断比较

本组图像后处理过程中均采用MPR、SSD、VR等重组方法获得二维及三维的图像。95例病例,单纯外踝骨折15例,单纯内踝骨折19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23例(表1)。其中61例为暴力或车祸伤,8例为高空坠落伤,26例为扭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X线平片和常规CT轴位均出现漏诊,均出现在双踝和三踝复杂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31处,分别是内踝骨折3处,外踝骨折8处,后踝骨折20处,常规CT轴位漏诊12处,分别是内踝骨折1处,外踝骨折4处,后踝骨折7处。

2.2 两组对骨折骨折碎片及骨折移位显示情况比较

本组病例X线检查组显示骨折碎片20例,共发现骨折碎片24块,其中外踝11块,内踝7块,后踝3块。CT结合三维重组检查组发现骨折碎片90例,共发现骨折碎片112块,其中外踝37块,内踝26块,后踝30块,前踝19块。X线检查组显示骨折移位40例,CT结合三维重组检查组显示骨折移位85例。

3 讨 论

螺旋CT技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开发,对复杂部位的骨折,能立体地多平面地反映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对提高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能起到重要作用。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能立体地多平面地反映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扫描时可不必摆出标准体位,减轻了患者痛苦,优化了患者检查体位的依从性。常使用的三维重组方法有多层面重组技术(MPR)、表面遮盖法重组技术(SSD)、容积重组法(VR)等重组成像技术[2]。可以通过调整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全面清晰显示骨折线、显示骨折碎片来源其与母骨关系。

踝关节因适应生物力学特点,解剖结构复杂,诸组成重叠较多。外伤后多为关节内骨折。踝关节骨折治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尽可能使其达到解剖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固定,利于肢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3]。术前准确分型诊断,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以及手术做到解剖复位和内固定置入适宜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三维空间直观清晰显示骨小梁塌陷、关节面损伤情况、周围软组织肿胀情况,临床医师可以术前准确了解内踝、外踝、后踝及前踝的骨折碎片的大小及粉碎情况、骨折移位情况,确定骨折分型;对骨折骨长度、高度、宽度的变化程度进行测量,更加准确的测量关节角;与健侧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指导手术复位。

笔者建议严格按以下适应证筛选病例:X线摄片可疑或不确定的骨折或脱位;X线显示复杂骨折或脱位,为满足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立体图像;X线摄片未发现明显异常,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

参考文献

[1] 郭学民,刘长正.多层螺旋CT及后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4):634-635.

[2] 江俊伶,李明英.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3,34(8):1241-1243.

[3] 王 飞,韩明涛,谭振华.前内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80例[J].中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81-8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