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可清治疗中医“心衰病”临床经验

2018-09-12王海涛张学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中医

王海涛 张学正

【摘要】唐可清教授结合中西医的医学观点和自己研读经典以及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根据心力衰竭气虚

血瘀水停的病机,首创了泻肺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的先河,把这种理论运用于临床,组成行之有效的方剂。

【关键词】中医;心衰病;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9.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9..01

唐可清教授创立的泻肺活血利水法治疗心衰病,把心衰病分为四种种类型,诊断要点、治法、方药如下:

1 气阴两虚,瘀血水停证

患者证见:心悸气短,胸痛咯血,烦躁不安,口干舌燥,颧红盗汗,咳嗽痰少不易吐出,倦怠乏力,夜寐欠安,大便干结,舌体瘦小,舌质红有裂纹,或舌有瘀斑、瘀点,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利水

方剂:

组方:西洋参20 g、麦冬10 g、五味子9 g、生地30g、黄芪30 g、沙参15 g、桃仁12 g、泽兰12 g、猪苓30 g、桑白皮12 g、炒葶苈子10 g、大枣5枚。

本方为生脉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在气阴亏虚、水瘀内停的基础上,或阳虚及阴;或过用温阳之品耗伤阴液;或过用利水药物导致阴津亏虚;或气虚阳虚不能固摄,汗出过多阴液损伤。另外,因纠正心衰反复使用利尿剂;或长期应用利尿剂而未能及时补充液体,加之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吸收减少;或因呕吐腹泻水分丧失等,均能导致阴津亏损,以致形成气阴两虚、水瘀内阻的病理。因此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疗法。

2 中焦痞阻、瘀血水泛证

主证:胸胁满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或干呕,口唇紫绀,食少纳呆,心悸气促,咳嗽吐痰,气短乏力,口苦口粘,舌质暗,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处方:半夏9 g、黄连9 g、黄芩12 g、干姜6 g、人参

10 g(或黨参18 g)、炒葶苈子12 g、泽兰12 g、川朴10 g、桃仁12 g、桑白皮12 g、枳壳9 g、车前子30 g(包煎)、大枣5枚、甘草3 g。

本方由半夏泻心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致之心下痞证,即邪在少阳,本当和解却误用下法,而损伤中气,以致中焦不运,升降失司,气机阻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半夏泻心汤后世应用甚为广泛,凡湿阻中焦寒热错杂之湿热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胸脘闷胀痞塞者,多以此方加减,且临床疗效颇佳。

证之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确有不少患者以胸胁满闷,脘痞腹胀,食少纳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手按压上腹部胀痛加剧,古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心实热,心下痞满……,于呕不安,水谷不消,欲吐不出,烦闷喘息”。正说明湿热阻滞、胸脘痞满、气机壅阻的表现。作者每遇此病证之心衰者,投以上方加减均获显著疗效。

3 气阳不足、血瘀水停证

主证: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嗽吐白粘痰或吐泡沫样痰,或痰中带血丝,畏寒肢冷,出冷汗,面色晦暗或苍白,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舌苔白,脉细弱或结代。

处方:人参12 g、黄芪30 g、制附子9 g、干姜6 g、桃仁12 g、泽兰10 g、茯苓皮30 g、桑白皮12 g、大腹皮30 g、车前子30 g、炒葶苈子12 g、大枣5枚。

本方为四逆加人参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审其病因病机,气阳亏虚、水瘀内停是本病病理机铺的根本所在。主要病理特征是气虚阳虚为本,瘀血水饮为标,虚实挟杂之为患。故治疗本

病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以为治。

本方扶正祛邪并施,治标与治本兼顾,益气与温阳共用,化瘀与利水同治,共奏祛邪安正之目的。气阳两虚、水瘀内停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型,本方是作者治疗心衰常应用的一张有效方剂。

以上三法主方因证而异但均涉及葶苈大枣泻肺汤。然出自于《金匮要略》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确有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之良效,主治痰诞壅盛,咳喘胸闷等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多出现胸水;肺瘀血后出现肺湿罗音;或肺炎导致的水泡湿罗音时,患者多有咳嗽吐痰,喘息胸闷等“肺中

痰水”证,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味应用,每可获得显著疗效。

4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法适用于心阳虚脱证

主证:心悸烦躁,喘促不宁,呼吸短促,汗出不止,精神萎靡不振,四肢厥冷,唇甲青紫,舌质暗淡苔白,脉细微欲绝。血压降低,心音低弱,心率快。

处方:人参15 g、熟附子12 g。

充血性心力衰竭未得纠正所发展到的严重阶段可发生心源性休 g,即相当于心阳虚脱证,祖国医学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若突然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心悸喘促,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证候是阳气暴脱之象。如《临证指南医案,脱》:“脱之名,惟阳气骤起,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久病不愈,阳气虚损,气虚不固,大汗淋漓,汗出亡阳;阳虚则阴寒内盛等而发为脱证。心阳虚脱证一旦发生,在积极而有效的抗休 g药物治疗下,配合中药参附汤内服,可收到意外的疗效。参附汤出自《正体类要》,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壮真阳,二药合用力专效宏,是一首大温大补、回阳救厥之良方。亦可加煅龙牡各30 g(即参附龙牡汤)收敛固脱。若阴阳俱脱者可加麦冬30 g,五味子9 g以回阳救阴。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中医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