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

2018-09-12陈礼刚李勇张艳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

陈礼刚 李勇 张艳霞

【摘要】目前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在50岁以上中老年中更为常见,并且其特点为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我国现代中医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虽然与西医相比见效较慢,但是副作用较小,注重整体理念,这些优点是西医所不可比拟的。然而现代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病存在着一些难点,本文将探究分析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难点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9..02

现代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不可否认现代西医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手術治疗和介入治疗患者一般会承受二次伤害,患者也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会有面赤、心悸、头晕等副作用。我国现代中医在治疗心血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现代西医相比,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副作用小,患者负担轻等。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主要遵守三个原则:第一,中医药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在“既病防变”上下功夫,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调整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进行综合调理;第二是防治中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论治心血管疾病的指导思想之一;第三,施中医论治心血管疾病的另一指导思想是辨证论治。然而中医的复杂性使得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存在着难点,这也是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要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所不可回避的

问题。

1 中医诊治指标以及辩证的客观化与规范化

中医的归纳分析以及其诊治指标不够规范化,一般中医对于诊治患者的归纳分析有不同的角度,并且和各个医生的自身医学水平密切相关,其诊断的精确与否一般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中医临床理论的掌握,为了能够对患者自身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需要对患者的诊治指标有一个细化的规范。中医理论本身的弊端就在于其的主观化与不标准化,中医理论注重于阴阳平衡,然而阴阳五行以及六淫五邪这些概念本身就是无法客观检测的。中医在诊断的过程中讲究望闻问切,这些诊断方法缺少标准的数据支持,医生除了根据患者的面色、舌苔、体征、脉象以及患者的描述,还包括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所得出的结论。中医中也有五脏六腑这一观念,然而却与现代西医解剖学中的五脏六腑的概念不尽相同,所以,现在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首先要将诊治标准规范化与客观化。现代中医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观察心血管疾病的客观病理现象,为中医的诊治理论提供技术支持。如血管造影、心电图、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心律血压的监测、血管中各种活性物质浓度的检测等,这些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对中医诊治标准的规范化与客观化作出重要贡献,从而提高现代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2 明确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主要成分,中药西药

联合使用

古时候人们生病了往往会在大自然中取草药和一些动物的器官进行加工煎药,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只知道吃什么东西会对治疗什么疾病有帮助,并不清楚这些草药中的成分是什么,是如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所以,现代中医对于中药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也应当是十分重要的。中药和西药相比,作用于某些靶点时的药效往往较弱,如在治扩张血管和治疗心绞痛等方面,中药需长期服用,见效慢,而西药却可以立马见效。产生这种区别原因是在于中药一般使用天然草药,一种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有成千上万种,对心血管疾病有所改善的成分可能只是万分之一,作用靶点复杂;然而西药是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将对疾病有改善的物质通过化学提炼与合成浓缩到药剂之中,并且作用靶点单一,自然西药的见效显著较快。如在中药之中,三七、川穹等药物可以活血化瘀,主要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肾上腺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以为了提高重要的疗效,发挥中药副作用小的优势,可以在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对重要进行分析提炼,加强中药对于疾病的针对性。在实际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以中药和西药结合使用,在见效快的同时发挥中药活血化瘀、补心养虚的优点。

3 立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个体化差异及全身整体

情况

中医在诊断过程中讲究望闻问切,在用药时讲究君臣佐使,关注患者病情的个体化差异及全身整体情况。现代西医往往只关注与疾病本身,通过药物对抗疾病,而中医在用药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通过辨证制定相应的治则,采取活血通络、清心豁痰,补益气血,温心阳,补心气,滋心阴,养心血等多种方式来治疗疾病。整体观念是中医论治心血管疾病的指导思想之一,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疗心血管疾病不仅仅关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而是注意心脏病变与其他脏器的关联,通过对心及其他脏腑功能的辨证,通过交通心肾,补心脾,润心肺等治则制定治疗方案,不仅治疗心血管疾病,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恢复机体自身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抗病御邪能力,达到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将中医诊治指标规范化与客观化,明确中药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与西药结合使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也不能忽视其他脏器的调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 晓.从营卫和调论述当今心血管疾病难点的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824-828.

[2] 刘 硕,邱瑞瑾,商洪才.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365-367.

[3] 王晓景,张军平,李 明.精准医学理念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972-975.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患2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