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与反思: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
——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9-12徐向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针对性理论课

徐向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这就需要我们厘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逻辑进路,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并进行范式思考,探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逻辑进路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都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重传授、轻探究,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为主要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轻视,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出现了接受度不高、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和“人到心不到”等问题,迫切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从战略全局上做出部署,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亲和力与针对性,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重点环节上创新变革,实现“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获得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二)内在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378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内在要求。当前,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新智能时代。高频使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这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日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特征。面对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时代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内在需求。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知识、理性探究方法、独立解决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三)实践要求:立足实践,直面问题,勇于创新

当前,由于重视程度不同、建设水平差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对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陈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度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教学过程亲和力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缺乏生动性;教学设计不够具象化,缺乏感染力;教学过程不够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和消化其理论精髓。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必须要直面这些问题,立足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完善保障制度,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现实建构

近年以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学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载体,开展符合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生活特点的主体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了“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其主体性教学改革模式如图1所示。

(一)创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图1 主体性教学改革模式示意图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改革有着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37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使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和优学”,最终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完善教材体系,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理论成果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必要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解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教育部统编教材,教材内容规整、逻辑严密、理论性强,但在实践中必须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才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更新快,频率高,统编教材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于现实发展、教学需要的问题。鉴于此,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编写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项目化教程》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化教程》两本辅助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明确学习目标,将原有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时代性的话语体系重新表达,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教材与教学体系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概论课教材与教学体系对照表(前三章)

(三)拓展教学方法,彰显特色,突出教学主体功能

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获得感的有效途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在概论课课程改革中,形成了以“项目为抓手,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渗透法。教师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渗透进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感同身受的认知与情感,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基础课课程改革中,形成了以“案例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案例体验法。教学中教师精心选取案例故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的情景中去体验,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任务驱动,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组[3],共同完成既定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和亲身体验,实现“知、情、意”统一。任务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概论课项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学生任务设计

(四)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借鉴,体现教学手段融合

新媒体环境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融的系统[4],青年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先接纳者和引领者。在此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时而变,把握学情,实现新媒体新技术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融通,必须建设好在线课程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知识性学习和考核,通过课堂深度讲授构建学生认知体系[5],凸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超星学习通”和“商院e学堂”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而生动的学习环境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教学全过程涵盖,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和实效性。此外,平台上的学习记录等信息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有效地考察了理实交融的学习效果,给教师进一步完善主体性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范式思考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作为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改革,远没有完成,需要根据社会形势发展、技术革新进展及学情变化等不断地丰富、更新和完善。

(一)主体性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在运行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比较复杂的现实问题。

一是学生任务形式的多元化和课堂活动的“泛娱乐化”现象并存。在两本实践教材中设计的诸多学生任务都是以演讲、情景剧、PPT汇报等多种形式展现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在这些能力上的欠缺,一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呈现出价值观不当、传播负能量等“泛娱乐化”倾向,这就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实践教材和网络平台更新的速度相对滞后。一方面是社会形势变化的速度给平台更新和维护增加了难度,一些案例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是运行成本制约了平台建设和管理。前期有建设标准、建设周期和建设经费,后期却因为所给予的经费在前期就使用完毕,这样后续的建设和管理往往因为缺少经费而无法及时进行。

三是网络上的师生互动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差异。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网络平台上的话题互动是有限的,甚至是错位的。由于网络平台在综合考核方面成绩占比较高,需要学生在登录次数、问题讨论、测试、作业等方面进行累积,部分学生就采取刷平台方式提升网络平台分值,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还有一些学生鉴于网络的虚拟性,对自己关注的问题不真实表达。教师在回复平台提问时,面对海量的提问存在精力不够或能力不足之类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具体解决。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在运行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我们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化,构建长效的保障机制,以革新弊端,继续前行。

一是要分析学情,优化内容,在“精”“准”上下功夫。如前所述,高校在校大学生已是“95后”,并即将迎来“00后”大学生,他们惯于使用新科技,适应新媒体交流。他们对新媒体交流形式的喜爱已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而在新媒体中受到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在“精”“准”上下功夫,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二是强化校际交流,在“借鉴”上下功夫。由于高校录取生源的差异,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各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从学校自身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主体性教学落到实处。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通性又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高校互访、学术论坛等形式,定期交流、研讨,互相借鉴,共享教改成果,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管理机制,在制度上下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持续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在初期改革往往是有保障的,但在后期改革难度持续加大,管理、经费等方面会出现问题。因此,后续的体制机制建设、经费保障、管理工作都应该跟上。具体来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改革,要进行制度建设,包括课题(平台建设)经费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集中听评课制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等。

当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工作的关键是教师。个人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教学和科研并举,既要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内在的规律性特征,全面、科学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6],用真理感召人;又要革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能,用朴实的话语感染人,使思政教师成为师生和谐共进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层面,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1∶350的比例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实现德行统一,使思政教师真正成为示范者。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矛盾和问题,把握学情,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完善制度保障,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培养德才兼备、富于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亲和力针对性理论课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