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化一体”的教育评估

2018-09-11郭朝红

云南教育·视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上海市评估教育

上海教育评估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了成长的艰辛,收获了进步的喜悦。从起步奠基(1996年上海市高教评估事务所成立),到扬帆起航(2000年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成立),到稳步发展(2004年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成立、区县一级教育评估机构陆续成立),到快速飞跃(2009年《上海教育评估文库》首批书著出版、2012年《上海教育评估研究》首刊发行、2014年“学科评价联合实验室”成立),20年风雨兼程,20年探索拼搏,充分展现了上海教育评估人开拓的勇气和进取的精神,见证了上海市教育评估事业在服务于政府宏观管理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的探索发展。

一、构建立体化教育评估机制

随着1996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的成立和发展,上海市各级教育评估机构日趋健全,评估组织机构不断显现出独立性、专门化特征。20多年来,上海市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专司教育质量评估的完善的组织体系,这些组织主要包括2000年成立的上海市教育评估院、2008年成立的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2009年成立的上海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市级机构,以及1998-2006年间上海市各区陆续成立的区级教育评估机构。在这些外部组织机构成立的同时,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也不断致力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了校内专门的评估部门或教学质量监测部门,与外部教育评估机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上海立体化、专门化,内外结合的教育评估组织体系,并形成了督导、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另外,2004年还成立了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为上海教育评估行业的自治与自律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开展多样化教育评估实践

20多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区县两级教育评估机构的业务不断拓展。从最初对接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评估项目发展到在圆满完成政府委托或授权评估的基础上,兼顾学校、社会的需要,面向市场,走“项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作为市级教育评估机构,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不断致力于巩固与拓展评估业务范围,开展教育评估的多元实践。目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估业务每年都达100项左右,覆盖上海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学科(专业)质量评估、办学质量(绩效)评估、德育评估、课程评估、教师高级职务评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涉外教育质量评估等多种类型。既有综合评估,又有单项评估;既有合格类评估,又有选优性评估,还有发展性的督导评估等。以基础教育评估为例,目前承担的项目有: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评估、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性督导评估、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示范校评估、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上海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示范校评估、上海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精准委托管理评估、上海市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评估、上海市幼儿园分等定级评估、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评估、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项目绩效评估、上海市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上海市民办中小学设置评估等。与此同时,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還承接了教育部、外省市教育机构,以及非教育系统部门委托的评估任务,如教育部人事司委托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绩效评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委托的“上海市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等。

区级教育评估事务所(评估中心)的评估业务也红红火火,通过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委托,在辖区内开展有关教育评估监测工作,如对本区域内的民办学校定期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水平分等定级评估等。同时,还不断探索与社会乃至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开展认证工作,如上海现代教育鉴证评估事务所与国际及跨地区鉴证委员会(CITA)合作对上海民办进华中学、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进行CITA认证等。

三、不断优化教育评估队伍

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估专家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评估的质量与公平。上海市各级教育评估机构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致力于充实教育评估力量,改善专业队伍结构,优化评估专家库。一方面,积极聘用资深教育管理专家,另一方面,适当引进高学历人才,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中青兼顾的教育评估队伍。如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近年来通过采取“引、聘、培”等多种形式,使评估院工作人员的学历学位层次、人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目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编制35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占比为93.8%,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比为44.8%。另外,为了优化专家队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充分利用上海市、长三角地区、全国及港澳台地区、亚太地区的教育评估专家力量,不断丰富专家库,广泛聘请全球教育评估资深专家,为上海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出谋划策。

四、着力推进教育评估学科化

教育评估是一门科学,其内含丰富的理论和技术,理应走向专业化的发展轨道。随着我国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教育评估日益显现出一门综合学科的特征,已形成较完备的评估理论体系和专门的评估方式方法,组建了高水平的评估专家队伍,成立了诸多专业评估机构,形成了大量的相关专著和出版物等。上海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建立和发展教育评估学学科,并通过实施“教育评估科研工程”,加强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与政府有关部门、教育机构以及国内外所有有志于教育评估研究的学者、专家一起,积极推进《教育评估文库》建设工作。

与传统的教育评估科研有所不同,《教育评估文库》是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主要围绕教育评估基本理论研究、教育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教育评估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评估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等方面,设计一系列课题来开展研究工作的。《教育评估文库》总体分为基础类、技术类和应用类等三类书著。自2007年始,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先后发布了几十项教育评估重大课题,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及全国有关高校等多名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教育评估文库》第一批著作正式出版,截至2017年底,已陆续出版了29部。

打造《教育评估文库》,不仅为创建与发展教育评估学这门学科提供支撑,而且可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同时,有利于提升上海教育评估在国内外的专业影响。

四、持续改进评估技术与方法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无纸化评估或网上评估成为了可能。这种网上评估方式既节约人力、物力,又可提高教育评估的公平与效率,是教育评估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上海市积极开发现代化的教育评估技术,早在2007年,就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发了网上评估技术。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率先启动了“教育评估网络系统建设工程”,实施了网上评估。网上评估系统不仅为评估专家、评估工作人员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室,而且也为被评对象、评估者等建立了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方便了评估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评估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而且有利于评估项目的归档以及对评估专家的表现进行网上评价。目前,上海市高教、基教、职教等领域的大部分项目都已建立了网上评估系统。

上海市积极尝试新的教育评估方式方法,近年来对新的教育评估方式进行了探索。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关注学校个性相融合、强调学校资源与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相结合等,如根据分类评估理念,通过采集大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法逐一计算出上海市4种类型25所市属高校的整体办学绩效;再如在跨境教育领域积极尝试采用认证方式,对上海市范围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实施质量认证等。同时,努力践行第四代教育评估理念,关注教育评估过程的民主与实效。

五、搭建教育评估国际平台

为了确保上海市教育评估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上海教育评估领域的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與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踊跃加入地区性和国际性的教育质量保障组织、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教育评估的国际活动以及人员互访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教育评估机构的沟通,极大地促进了上海教育评估在国际、国内的专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不仅是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组织(INQAAHE)的正式会员,而且还是较早加入亚太地区质量保障网络组织(APQN)的成员。目前,APQN秘书处设在上海市教育评估院。2009年,APQN秘书处在上海成功注册,成为我国大陆唯一的涉外教育国际组织,并持续主持至今。加入国际组织,推进教育评估国际交流合作,是更好地参与国际教育评估事务、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合理争取中国利益的重要途径和平台。2014年,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与全球最大的科技文献出版商Elsevier公司联合创建了“学科评价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在高校学科发展与评价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这也是国内教育评估机构唯一构建的中外合作平台。

新时代、新要求助推教育评估新发展,回望上海教育评估20多年的实践探索,是为了寻找新方向,开启新征程。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教育评估将继续坚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上海市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驾护航,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

郭朝红,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评估、督导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参编著作10多部。

猜你喜欢

上海市评估教育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照片墙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