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益脾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对胃黏膜组织Akt、c-Met表达的影响

2018-09-10韩宇斌陈锦锋陈建林邓健敏

现代医院 2018年8期
关键词:胃粘膜补益奥美拉唑

韩宇斌 陈锦锋 陈建林 邓健敏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发病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居各类胃病的第一位[1]。现阶段西药治疗方式以抑酸和保护胃黏膜为主要方法,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毒副作用表现明显,病情反复率高[2]。补益脾胃方具有健脾强胃、保护胃黏膜、抗炎、毒副作用少等独特优势,但目前补益脾胃方联合西医用于慢性胃炎的相关临床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采取补益脾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参照中医慢性胃炎病症诊断相关标准[3];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②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0~55岁,平均(42.73±9.84)岁;病程(21.47±19.53)个月;幽门螺杆菌阳性48例,阴性12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1~54岁,平均(43.46±10.16)岁;病程(22.83±20.07)个月;幽门螺杆菌阳性45例,阴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毫克/次,1次/日,早餐前服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益脾胃方:甘草、红景天各6 g,清半夏9 g,木香、砂仁、川芎、焦三仙各10 g,白术、当归、陈皮、茯苓、白及各20 g,太子参、丹参各15 g,鸡内金20 g,煅龙牡30 g,加水400 mL,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文火煎15 min,去渣取汁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疗程(治疗后评分在患者用药1疗程后入院复查时评定)胃脘胀满、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疲乏无力、大便稀溏、脉沉弱各项积分差异,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kt、c-Met水平差异(治疗后Akt、c-Met水平分别在患者用药7 d和1疗程后入院复查时检测),所有患者均进行消化内镜检查,胃镜下取胃窦部糜烂处黏膜组织2~3块送至病理科检验,采取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统计AKt及c-Met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取切片5个视野均数作为统计值。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脘胀满、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疲乏无力、大便稀溏、脉沉弱各项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满、食少纳呆、疲乏无力、大便稀溏、脉沉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Akt、c-Met水平

两组治疗前Akt、c-Me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图3,两组Akt、c-Met治疗后7 d、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1个月Akt、c-Me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2、图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n=60,±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组治疗后比较,1)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kt、c-Met水平 (n=60,±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7 d、1个月比较,2)P<0.05

图1 治疗前c-Met表达水平

图2 治疗后c-Met表达水平

图3 治疗前Akt表达水平

图4 治疗后 AKT表达水平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等特征。目前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4-5]。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痞”、“胃痛”范畴,发病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原因有关,西医认为引发慢性胃炎与不良的饮食习惯、胆汁反流、幽门杆菌(HP)感染等原因有关[6-7],随着对慢性胃炎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独特优势,表现为毒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可达到标本兼治。

补益脾胃方由甘草、红景天、清半夏、木香、砂仁、川芎、焦三仙、白术、当归、陈皮、茯苓、白及、太子参、丹参、鸡内金、煅龙牡组成,其中甘草常用于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症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功效;红景天常用于气虚体弱、白带腹泻等,具有补气散瘀的效果;木香主治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有行气、健脾、消食之功效;砂仁温脾止泻,补气养血;川芎辛,温,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焦三仙消积化滞;白术健脾益气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当归润燥滑肠,主血虚诸症;陈皮理气健脾,主治脘腹胀满,食少腹泻;茯苓健脾,宁心,主治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白及收敛止泻,消肿生肌;太子参益气健脾,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鸡内金健胃消食,主治食积不消,呕吐泻痢;煅龙牡安神镇惊。

C-Met蛋白属于原癌基因c-Met编码产物,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是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致癌基因c-Met异常激活会造成胃粘膜组织出现损伤;Akt主要负责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调控,参与细胞代谢、分化、增殖、凋亡等一系列过程,与一系列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共同影响疾病进展,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增殖核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补益脾胃方联合奥美拉唑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周会鼎[8]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与脾胃脏腑关系密切,用药应“消补并用”以达到补脾、导滞的效果。本方中陈皮、木香、白术、太子参、茯苓不仅健脾益气,还可消食化滞,使诸药补而不滞,健脾强胃,符合“消补并用”之意,且中药毒副作用少,可避免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中因长期用药而出现的毒副作用[9],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Akt、c-Met水平变化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情况下Akt、c-Met信号通路只是短暂激活,可以维持体内平衡[10],当Akt和c-Met异常增长时,会造成胃黏膜损伤,抑制胃黏膜组织的自我修复,并可能诱导癌变。c-Met与Akt存在相关性,不过相关性较低,且Akt的激活与肺癌、乳腺癌、胃癌肿瘤的临床病理息息相关[11],Akt通路有可能是诱发胃癌的重要通路,Akt蛋白的高表达率对胃癌有促进作用[12],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c-Met、Akt水平均出现异常增高,在用药1个疗程后得到控制,表明补益脾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有效抑制Akt和c-Met水平异常增长,降低Akt和c-Met对胃粘膜组织的损伤,促进胃粘膜组织自我修复,对c-Met与Akt高表达的癌变倾向具有抑制效果。

综上,补益脾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明显,增强了胃粘膜的防御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胃粘膜补益奥美拉唑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应用胃粘膜保护剂治疗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