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450例患者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研究

2018-09-10周毛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周毛吉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患者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方法: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选择进行梅毒检测4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Ant i-TP(梅毒螺旋体抗体)和RPR(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结果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450例患者采取Anti-TP检测均为阳性,采取RPR检测阳性310例,确定潜伏感染310例,确定既往感染140例。结论:血清学检测可有效辅助梅毒的检测和筛选,且梅毒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临床需加强对梅毒的预防。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血清学检测;Anti-TP;RPR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133-02

梅毒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患者病程较长,病情严重时将引起患者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損伤、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强对患的早期诊治,及时控制梅毒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当前临床对于梅毒感染的检测多采取检测梅毒螺旋体或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状况进行检测。此次研究中探讨梅毒患者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以期为临床梅毒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选择进行梅毒检测4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梅毒检测,所有人员均排除存在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相关病原体感染患者;排除存在溶血或脂血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内科疾病或存在肿瘤疾病患者;排除6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药物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患者中男性巧7例,女性293例;年龄3个月-84岁,平均年龄(42.4±12.2)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Anti-TP和RPB检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血2ml进行检测。Anti-TP检测使用BioTok ELS800型酶标仪、BioTok ELS5012型洗板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采取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RPB检测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盒进行诊断。所有检测过程均严重按照相关检测标准及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检测结束后统计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450例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Anti-TP和RPR检测均为阳性确定患者为潜伏感染,以Anti-TP单独阳性确诊为既往感染。

对潜伏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拒则生分析,确定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等相关资料分布状况,了解梅毒的翻邪步岸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检测结果采用率(%)表示,以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0例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450例患者采取Anti-TP检测均为阳性,采取RPR检测阳性310例,确定潜伏感染310例,占68.9%,确定既往感染140例,占31.1%。

2.2 潜伏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310例潜伏感染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190例,男性占有率38.7%与女性61.3%相比明显较低,χ2=31.613,P<0.05。

7-60岁患者的占有率与0-6岁、>60岁相比明显较高,χ2=470.450、347.266,P<0.05。

>60岁患者的占有率与0一岁相比明显较高,χ2=34.635,P<0.05。详见下表。

藏族(牧民)患者的占有率与汉族(居民)、回族(居民)相比明显较高,χ2=204.831、332.980,P<0.05.

汉族(居民)患者的占有率与回族(居民)相比明显较高,χ2=31.442,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梅毒是指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较为复杂,且患者病程较长,诊治不及时将导致患者死亡。当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性传播、母婴传播是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1]。

加强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机体感染梅毒后将引起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形成相关抗体。特异性抗体及反应素抗体是梅毒感染患者常出现的2种抗体,特异性抗体即梅毒螺旋体抗体,其在患者感染梅毒2-4周后出现,且表现为终身阳性,因此临床常将Anti-TP阳性作为梅毒的筛查手段,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则属于反应素抗体,是因梅毒螺旋体刺激机体产生的物质,其检测过程较短,检测成本较低,因此可用于梅毒的筛查、诊断、治疗过程[2]。因此此次研究中可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判定310例患者为潜伏感染。对这31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占有率大于男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需进行产检等相关检查,因此梅毒检测率较高,且女性生殖解剖特点使得梅毒螺旋体易感。7-60岁、>60岁、0-6岁患者占有率逐渐下降,7-60岁为梅毒感染的高峰阶段,年龄较小患儿因母婴传播致病,而20-60岁人群性生活较为活跃,因此发生率较高[3]。>60岁患者占有率较高可能因梅毒检出时间较晚有关。藏族(牧民)、汉族(居民)、回族(居民)患者占有率逐渐下降,分析其可能是我院主要位于藏族自治州,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特异性;且藏族多为游牧民族,人口流动较大,社会交往较为混乱,卫生环境不佳,对梅毒预防知识了解较少,易出现不良性行为,导致梅毒发生率高。

综上,梅毒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采取血清学检测辅助梅毒的检测、筛选、治疗,且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梅毒的早期防治,积极控制传染源。

参考文献:

[1]黄海樱,陈波,周强,等.广州地区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3):549-551.

[2]康云平,钟春燕,陈松,等.2009-2011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212例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2):105-108.

[3]于莉.德州市4673例门诊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5(1):482.

猜你喜欢

梅毒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2021-2022年广西某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哪些方法可以检测梅毒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