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2018-09-10吕俊玲

中国商论 2018年23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实验

吕俊玲

摘 要: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转向自由贸易港,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际上成功的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验模式,结合本国的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接全球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实验)区 演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082-03

1 自由贸易港的背景概念、作用分析

1.1 我国自由贸易港的提出背景

世界上最早的自由贸易区出现在欧洲,比如法国早在13世纪就将马赛发展为自由贸易区。后来世界上的第一个自由贸易港是意大利的总统在1547年把热那亚港口里南那港命名的自由贸易港。全球的自由贸易港已经超过130个,有地中海沿岸的贝鲁特(黎巴嫩)、休达、阿尔梅里亚,红海口外的亚丁、巴拿马城、科隆市、马六甲、西非的蒙罗维亚、香港、澳门、还有世界水量最大尼亚加拉瀑布城和圣凯瑟琳斯市等。《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简称《京都公约》)是被世界海关组织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鉴定通过随后在1974年生效。在这个协约中曾经提到:“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的特定部分领土,而在该部分区域上,相对于其他税种而言任何进出货物,可以理解为,免于关境以外的实施的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A“free zone”is defined as“a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a Contracting Party where any goods introduced are generally regarded,insofar as import duties and taxes are concerned,as being outside the Customs territory”)。”《贸易政策术语词典》出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出版的一书中,没有特定的详细精准的“自由贸易港”词条,仅有“自由贸易区”(free-trade zones)词条(Walter Goode,Dictionary of Trade Policy Terms,Fourth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去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到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新方向,标题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说到“现在世界上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是自由贸易港,具体是指对于一国或地区之内的绝大多数商品货物和人员进出的特定区域免征关税。这一重大举措将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建设打造辐射作用更强,更高的开放层次,更优的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

全球中的自由贸易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称之为完全自由港,指一国对进出口商品全部免于征税,这贸易港的模式一般国家很少采用有;另一种是有限自由贸易港,指一个国家只对少数的商品征收一部分关税,而对大部分商品免于征税。纵观世界的自由贸易港绝大部分是有限自由贸易港。

一般来说,自由贸易港区域也有不同的类型。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常以保税为基础从而构成的全球自由网络体系,没有特定区域。另外比如韩国的釜山港,可以在一個国家划定有限区域的特定范围内或者依托的后方基地作为自由贸易港区。第三类比如中国的香港在其所倚靠的城市的附近区域可以称之为“境内关外”建设。

1.2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积极作用

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响应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重要举措之一。这是在当代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不断抬头的背景下,推进国家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助于“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建设,这对于作为全球GDP第二,贸易总量第一的国家,有着重大意义,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一,推动形成新的贸易经济增长点。在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向自由贸易港转变,例如可以在商业自然人流动、投资以及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资本自由化项目等领域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提高资源流动的效率,减少项目开发的限制,更加高效的利用资源。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区更加高级的一种形式,不仅具有贸易的功能,还兼有汇聚世界上各国高级资源,相互交融,并通过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并适应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进行产品质量附加值的提高,形成不同区域、不同要素、不同技术的完美结合,以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商品在贸易竞争中的力度。

第二,增强服务国家经济带区域作用。以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多以服务国家经济带区域为导向,比如天津、福建、广东、上海自贸区要相对应京津冀一体化、港粤澳深度合作,以及两岸经济合作。这些区域的建立极大的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贸易功能地位,更加有力的说明了中国的航运能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占据世界上排名前十的集装箱吞吐港中的七个(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的港口有上海、深圳、宁波-舟山、香港、青岛、广州港、天津),上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快,外商投资环境开放,取得了在过去的很多年到现在的世界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前列的成绩。

第三,深度服务配合“一带一路”的实施。“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而自由贸易区的所在地大部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发达地区,这对于充分发挥这些核心区域城市服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功能有着关键作用。由于自由贸易港是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深度创新机制的发展,有着比自由贸易区发展程度更高的功能。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沿线各区域的开放程度更高,资源要素流动的效率更高,对外贸易开放程度更大,资源技术共享的开放面更加普及,是经济文化技术全方面协调发展。

第四,中国通过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可以增强我国的贸易强国地位,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参与指定国际贸易的参与感。改变这将有助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贸易价值链低端的现象,可以在今后的贸易分配中,向高端价值链,优化整合资源利用配置迈进,对标世界先进经验,赋予其更多的改革自主权,进一步积极推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2 国际自由贸易港实践

纵观国外自由贸易港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国际自由贸易港最通用的是将海关、港口以及自由贸易港统一管理的体制,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第二,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第三,港务管理局直接管理型。

在国际自由贸易港监管过程来看,自由贸易港的主体是海关监管。世界上成功的自由贸易港一般是把不影响货物进出以及人员流动作为基本原则,其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协调整体利益,并没有在海关监管处大幅度增加税收,而是一般采用关税以及海关税收,进出口手续被极大地缩减,建立一种贸易效率提高极其灵活简化自由的监管机制。

2.1 封闭式的监管

国际上对自由贸易港区域的监管大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这种模式一般是通过设立圈化一定范围的区域,将其硬性规定为“贸易监管区域”,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服务上该区域将严格地与其他区域分离,通过该区域的所有物品要接受该区域设置的各个通道的所有检验,外国所有进出到本国之内的货物或是经过该划定区域要流经他国的货物都要经受严格的检查。一般情况,一国对于进入该国消费的货物,依据海关管理条例,会采取增收一定关税,比如对于奢侈品会增收较高的关税,生活日用品则增收较低的关税。而对于危害人民健康或是质量不达标以及毒品军火等通常会被海关严谨控制。

2.2 进出口货物有限自由的监管

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一般会对进出口货物采取多样化的检验方式。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高科技信息监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监管越来越先进,港务局可以通过掌握申报国际海运品和安特卫控制信息系统命令货物船只离抵港。

第二,仓库监管。一国的自由贸易港的最核心功能是保税。因此,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保税监管的模式:一种是由海关直接监派海关人员进行管理;另一种是通过计算机监管,这种方式不用海关人员,直接由公司与海关进行接洽,如果被海关批准后可以直接自行按照相关条例管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自由,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通常采用的主要方式。

第三,重点有选择性的抽查部分货物。这种情况一般是对一些高危商品或是违纪东西进行排查,或是对一些重要医药品的达标要求进行细致验检。

3 建设自由贸易港努力的新方向

借鉴国际自由港建设先进经验,在立足新型的国际分工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设中国的自由贸易港,并赋予具备协同推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影响力的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开放理念、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布局和开放方式,必须加快实施新举措。因此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第一阶段是实现货物的自由进出;第二阶段是实现资金的自由进出;第三阶段是实现价值链全覆盖式监管改革。

3.1 加強法律制度建设

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因此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作强大后盾。第一,国家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的渠道,完善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使得各类权益受到应有的保护,创造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环境。第二,在基于中国外贸发展史上的基本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统筹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纲领,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法。

3.2 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和水平

由于历史以及现实原因使得中国的自由贸易港不管在功能还是对外开放程度上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港仍然存在差距。自由贸易港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需要更大程度的开放水平,因此建设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循序渐进,依然需要在开放水平上加砖添瓦。

首先,通过机制创新,强化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功能。自贸区的本质是发展开放推进有利于开放水平的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开放的功能。比如,为了减少相关企业和贸易商的货物损失,可以创建对易腐朽,易腐烂货物优先储藏机制。其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硬件基础。参照国际上先进的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设施便准,提高对通讯设施、机场、道路等硬件设施的投资。最后,增加贸易范围,在“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倡议下,沿线各地区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推动发展转口贸易以及过境贸易。比如优化资本项目、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新型商务服务贸易。

3.3 因“地”制宜

纵观世界上成功的自由贸易港,比如大家耳熟能知的迪拜以及我国的香港等,无不都与这些地区的地理区位赋予的优势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的迥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在考虑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同时必须因地制宜,应该选择在具备区位优势的区域。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上海、长三角等可以优先考虑金融,毗邻香港澳门的地区可以借助其优势联合发展,海南可以石油行业。

3.4 设定对接全球高水平标准

首先,制定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措施,具体可以参见《贸易便利化协定》具体条例。其次,参见对照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另外,提高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水平。世界上已经有成功的并且成绩斐然的自由贸易港的先例,对照学习成功的案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高水准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港的标准。

3.5 切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建设先进的自由贸易港,应该在机制体制方面有所创新突破。第一,准确深度梳理不同部门的关联结构;第二,创新机制体制使得资本项目流通更加自由、增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政策性的举措。其次,增强落地创新落实成效。对此应该加强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各部门互联互通,国家可以适当进一步对自贸区放权,地方应该大胆尝试创新;使各自贸区部门与政府之间的阻碍越来愈小,协同外部共同推动创新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一我国保税区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

[2] 方磊,宗刚,初旭新.我国内陆地区自贸区建设模式研究[J].中州学刊,2016(1).

[3] 范宏云,孙光永.香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验[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5).

[4] 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1-10.

[5] 黄志勇,李京文.实施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12(5).

[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自由港政策比较及借鉴研究[J].科学发展,2014(9).

[7] 胡凤乔,李金珊.从自由港代际演化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第四代自由港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家,2016(5).

[8] 董千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中转港战略优势、条件及实现途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2).

[9] 沈玉良,彭羽,李墨丝.国际贸易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J].经济体制改革,2016(11).

[10] 何华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

[11] 郭澄澄.新加坡从全球自由贸易港转为全球经济中心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4(4).

[12] 张释文,程健.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 2018(2).

[13] 荣振华,刘阳阳.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制度构建现状、反思及展望——从自由贸易港商事制度建设启示视角分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港实验
色彩实验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我国自由贸易港构建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施建议
以阳逻港为核心申报武汉国际自由贸易港 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
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方向探究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析
关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张家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