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郑州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10刘哲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

刘哲

摘 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要建立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文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阐释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低碳技术、唤醒民众生态意识、推进绿色进程、规范绿色消费市场等具体措施,建设郑州低碳生态城市。

关键词:低碳生态 城市绿色 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25-03

近年来,郑州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引领了郑州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周边地区人口来到郑州,导致郑州市区向东、向南逐步扩大,城区人口高速增长,形成了汽车、煤电铝、机械、食品、生物制药的产业集群,消费市场异常活跃,规模逐步扩大,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如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压力与日俱增、资源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重性的矛盾、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确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低碳生态城市一方面是在城市减少碳排放量,逐步实现碳交易,进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进行生态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实现城市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般来说,低碳生态城市有两个关键内容:一是碳排放量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加大绿色发展的考核权重,建立体现生态文明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提高各个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的普遍应用,如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等离子点火等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

2 郑州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

2017年郑州市提出了“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思路,要围绕“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要求,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绿化带建设,以新增森林公园、沿河林带、小区绿地为抓手,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好休闲的生态城市;以生态水系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改进金水河河滨绿化带和熊耳河的彻底改造;以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站等基础性设施,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基础保障能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美丽城市。但目前城市生态系统仍不乐观,存在高耗能、碳排放量增多,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现象。这就要求从建设低碳生態城市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阐释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点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点要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协调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等几个方面落实。

一是抓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如何兼顾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协调地区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的快速平稳的增长,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双赢的局面,将直接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二是抓重点领域。抓销售环节,它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可以进一步倒逼生产企业向绿色转型,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控制生产环节,企业应严守生态安全红线,严控资源消耗上限,严把质量环境底线。各类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把低碳生态从理论带入实践,把新产品推向市场,把新技术应用社会。

三是抓重点人群,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积极动员、联系广大群众参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比如利用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社区活动开展绿色课堂,把低碳生活、绿色健康带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要把绿色发展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做起,支持环保行动、光盘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通过抓重点人群,提高公民绿色意识,由公民自觉的绿色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社会普遍认同的公序良俗。

2.2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难点

推动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面统筹;另一方面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建设。这样才能梳理关系,分配资源。但就目前来看,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

一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要相关政策落地,虽然这些年广泛宣传绿色生活,人们的自觉性在不断提升,但是相关制度还不成熟,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导致相关工作成效有限,推进工作较为迟缓。

二是公众虽然环保意识在增强,但绿色生活的意识,消费的绿色意识仍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和具体的行动还是有差距。生态环境问题与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迫切需求成为新的矛盾,民众指责抱怨声音较大,但真正审视自身的比较少。这其中,主要是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感染能力和传播能力比较有限。

三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多部门统筹协调,关键是要形成合力。要想取得效应的成效必须要涉及发改委、环保、工商、工程、工信、商务、财政、教育等众多部门联动,携手推进城市建设。此外,现阶段城市建设都在大力推进,城市改造的同时,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粉尘污染都是十分头疼的问题,因为没有及时切断污染源和污染通道,造成大面积生态破坏的事例还是层出不穷,这些事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要落实责任各方协同,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绿色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绿色产品价格较高,导致无人问津,缺乏市场竞争力,绿色产品变成了高收入群体的“私有品”,社会推广范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绿色产品认证名目繁多,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和机制,导致绿色产品市场名目繁多,真假难辨,消费者也望而却步。

3 郑州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途径

3.1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紧抓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

一是制定长期规划和长效机制,并尽可能把各项指标量化,做到责任到人。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同时明确政府职责,加强监督。对企业要求技术改进,低碳生产,对公众要引导教育,把低碳生活深入人心。

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对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给予政策倾斜;比如可以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绿色信贷,减免税收。对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的可以给予奖励,实现激励。对于那些有利于綠色消费的项目,可以给予政策倾向,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

三是健全绿色交通体系,实现出行低碳化。绿色交通体系是生态型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力支撑。比如公交系统、轨道交通,自助式交通,郑州可在此基础上应该提供更贴心便利的服务,比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大大减轻私家车带来的尾气排放,郑州市通过大面积的轨道交通建设来提高城市居民的运送力。

3.2 加强能源领域技术创新

一是发展低碳科技,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供给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实现性的,尤其是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它需要低碳技术的支持。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的步伐。此外,郑州应该充分调动高校的力量,集中科研资源在低碳经济的研究上进行攻坚,建立适合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制度,实现节能环保由粗放型向系统化、整合式、科学化转变,从而推动区域内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政府应从政策、资金、财税等多方面予以鼓励和倾斜,营造好的氛围。

3.3 创建节能环保市场

政府要把节能减排纳入考核体系,逐步促成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市场体系。政府要对节能环保产品积极采购,拓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市场,并制定节能环保行业和产品识别的认证机制,并给于财税或订价支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各方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同时,建立绿色发展的税收体系,对企业应强化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将环境成本纳入经营管理成本,并配套奖罚机制,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产业。

3.4 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最关键的就是理念传递。一方面,要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生态宣传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让民众把生态环保变成习惯,形成郑州自身的城市文化。

所以在各个层面要开展绿色生活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发面向公众的绿色生活APP,让公众随时关注绿色生活的相关信息,逐步提高绿色意识,了解居住城市生活环境,营造绿色氛围。

3.5 推动“绿色进程”,加快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一是增强绿色产品供给,鼓励绿色产品生产。积极推广绿色产品,定期公布绿色产品名录,规范绿色产品标识和认证,对技术导向性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产品认知度,让消费者积极购买。

二是推进绿色包装,推动包装简约化。在企业中广泛推广绿色包装和简约化包装,杜绝过度包装、奢侈包装,把这方面的成本用于绿色设计,绿色应用。通过健全包装绿色化标准,鼓励采用可降解、无污染包装材料,推动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让绿色包装在消费者中流通,让消费者认知,让消费者倒逼企业实现绿色包装。

三是开展绿色回收,鼓励垃圾分类绿色回收制度和垃圾分类制度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生态水平。政府要明确和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针对电器、交通工具、废旧电子产品都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健全回收处置体系。制定标准操作化要强,让民众便于理解和执行。同时,要严格监管废品回收行业,避免二次污染。

3.6 倡导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家装

郑州城市居民新房装修,鼓励绿色家装。郑州市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对节水、节点、节能的家电要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市场的力度,并鼓励郑州市民积极采购用于家装。同时,在市场上也要大量投放材料检测仪器,让消费者能够识别有毒有害材料,引导绿色消费;另一方面,郑州市政府应该对建筑开发商加大监控力度,并结合国家标准,制定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从而推动绿色建筑开发。尤其是在现实中大量推广分屋供暖模式,可以大量节约能源的供应量。郑州居民可以按用热量计价收费的模式,那间屋子不需要暖气就可以关掉阀门,这样既可以减少碳排放,又可以节约家庭支出,政府和居民能够实现双赢。此外,根据郑州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鼓励每个家庭配太阳能热水器来减少用电量,社区中可以大量安置太阳能路灯等清洁能源设备,减少电力输送,实现碳交易。

此外,郑州市在政府办公建筑和公益性建筑中可以推动智慧办公室,从标准、设计、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比如清洁能源完全覆盖,再造能源充分利用、声控设备大力投放,可以为政府节省消费,又能为市民提供样板,让民众争相效仿。通过上述举措,真正实现绿色生态从绿色家居、绿色办公、绿色建筑开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3.7 维护和改善生态生存环境

郑州夏季高温、干燥,为了有效地降低城市温度,为市民营造一个营造清凉、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郑州已做了多方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郑州的金水河治理已取得了成效,它要发挥水在城市中流动性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水质的改善,有利于亲水性宜居城市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城市小气候,降低了城市温度。同时,要充分发挥金水河生态廊道的作用,加强金水河绿廊和交通绿廊的建设,给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此外,金水河实现交通道路及河道水系绿地的相互联结,不断强化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建立起人水亲和的自然景观。

此外,针对熊耳河水污染,要按照“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的思路集中整治,实行城区水务统一管理,落实到人,不留死角,同时可以用经济手段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节,还市民一方清水、活水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4 结语

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关系到民生福祉,关系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这需要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重塑郑州绿城这张名片。我们需要提升绿色意识,逐步增强环保意识,形式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把郑州真正建成“天蓝、地绿、水静”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 田美玲,方世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判别[J].热带地理, 2015(3).

[2] 赵维良,荆涛,李金龙.新时期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6).

[3] 郁婷婷.郑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

[4] 李冰.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 2016(10).

[5] 颜文涛,王正,韩贵锋,等.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1(3).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
林清玄散文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推进绿色发展
人对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白噪音》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论壮族山歌的生态意蕴与民族经济发展
从生态意识视角探讨我国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