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2018-09-10于晓静

炎黄地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钢筋

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内容及特点,通过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探讨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结构与识图;混合式教学改革;钢筋

建筑业是一项性命攸关的民生工程,建筑产品需经过设计、施工两大阶段才能生成。工程图纸产生于设计阶段,应用于施工阶段。工程图纸的设计与识读对建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高职建筑类学生,工程识图是其将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建筑结构与识图》就是用来解决结构施工图识读的一门课程。

1《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简介

《建筑结构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课,共104学时,分设于第三、四学期。它以《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为基础,为后续《钢筋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服务,同时为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障。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结构构件的配筋原理,能够绘制各结构构件的详图,能够熟练识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施工图;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内容及特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基本知识,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配筋原理,平法制图规则与标准构造详图,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抗震构造措施等内容。本课程特点如下:

(一)建筑结构基本知识点较零碎;

(二)结构构件配筋构造需要一定的力学基础;

(三)结构構件配筋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材相对滞后,与新图集16G101不吻合;

基于以上四点,学生学习热情不够高,课堂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在多媒体教室中,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展示给学生理解,显然不能适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急需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3 混合式教学改革在《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既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下面仅以“梁配筋及构造”为例,说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3.1“线上”预习

梁是建筑工程中典型的受弯构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构件之一,梁截面配筋与其受力情况密不可分。应用较多的连续梁配置的钢筋主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弯矩钢筋、架立筋、底部受力筋、箍筋、腰筋、拉筋等类型。

课前,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习题、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线上”资源,初步学习梁各种钢筋的种类及构造要求,完成单元导学案;记录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并可在讨论区进行发帖讨论,解决疑点。

3.2“线下”讨论

基于对“线上”学习情况及平台统计结果的分析,学生对架立筋及腰筋、主次梁交接处钢筋的理解存在问题,故在课堂上对以上几种钢筋利用revit软件、16G101三维图集进行展示,师生互动,解决学生想象力差、理解力欠缺的问题。

3.3课后作业

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同学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梁配筋构造。因此,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梁截面配筋图,分组制作梁钢筋模型,展示各种钢筋的位置及构造要点。为后续梁平法制图规则的学习奠定基础。

4《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本课程考核总体采用“平时+期末”、“线上+线下”的考核模式。

成绩构成及比例:

(一)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

(二)平时成绩主要是指线上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

线上评定:在线作业占30%;上机上传作业占15%;在线学习时长占20%;

登录进入课程次数占5%;浏览资源次数占5%。

课堂表现:主要是课上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情况;占25%。

结语

本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通过由易到难的环节设置,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师生互动更加充分,课堂利用率提高。

总之,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有力地提高了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

作者简介:

于晓静(1983-),女,汉族,山东无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类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钢筋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二首)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浅谈建筑施工中钢筋的施工工艺
截钢筋
钢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探析
浅谈Φ3.0m扩底桩三层钢筋笼加工、吊装技术
浅谈钢筋分项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问题浅析
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施工的质量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