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路径

2018-09-10罗昌勤

廉政文化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全面从严治党互联网+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移动智能性等功能被广泛运用于党的建设中,拓展了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新平台、开辟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实现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契合。“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提升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无缝对接;深化党员干部管理和教育,搭建从严治吏的信息化平台;拓展党内监督,凸显网络监督的利剑作用,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关键词:“互联网+”;全面从严治党;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8)04-0063-05

“网络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提出的要求与期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覆盖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工具,“互联网+”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契合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如何把党建工作建设到网上,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新的思维和路径。

一、“互联网+”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契合

“互联网+”的开放性拓展了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新平台。通过网络搭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平台,既能够主动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把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给世界,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社会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与传统媒体相比,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将社会新闻、党章、党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以及各种经典文献、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材料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像等方式综合地呈现给广大党员干部,使材料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呈现方式比较灵活,内容丰富、新颖,有利于提高教育成效。因此,利用现代手段开辟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使之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和学习平台,能够有效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性。

“互联网+”的交互性开辟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在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成为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沟通交流方式相比,互联网提供了立体式的互动交流方式。通过互联网搭建的交流平台,能够确保党和政府的负责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了“一竿子插到底”地听民声、解民意、化民怨,“面对面”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人民群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向党和政府提建议、报民情,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建言献策,反映和举报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等。通过互联网搭建的党群交互平台,尽管处于虚拟空间,但它实现了党与群众之间的“零距离”对话,拉近了党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从严治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互联网+”的移动智能性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新方法。要把党支部建立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党支部与党员的无缝对接,让党支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发挥党支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组织作用。利用互联网的智能性搭建党建工作的移动终端,极大地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增强了时效性。当前,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创建的移动党支部、移动阅览室等党建平台,能够迅速地将党支部的信息、党支部对党员的组织关心等及时传递给支部党员,让党员能够时时感受到支部的存在,把管党治党落到实处。“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方法手段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承继党建经验与融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接口,是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1],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新思路。

二、“互联网+”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

思想理论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建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党性思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一个“总开关”,这个“总开关”如果没拧紧或出现了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就容易缺乏正确的判断,权力观、义利观就会跑偏越轨。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就好比给人的身體补钙一样,要做到经常性和持续性,只有持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对党员干部进行常态化的补精神之“钙”,才能有力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随着互联网在党建领域的广泛运用,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搭建到互联网平台上,形成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途径。

第一,要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一是以各部门的门户网站为平台,开辟党建专题版块和栏目,集成党的重大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果等资源,突出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题,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成就教育党员干部,用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以移动终端为平台,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搭建到党员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利用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搭建“两微一端”的教育平台,时时向党员推送相关信息,形成多维多元的思想理论教育机制。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够推动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还能够通过平台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第二,要整合互联网的平台资源。一是要围绕平台种类和数量进行整合,目前各基层单位都围绕党建工作建立了门户网站和各种主题教育网站,还有些部门搭建了“两微一端”的移动平台,这些种类繁多的平台,有些建设得比较规范,有专人负责和管理,信息更新较快,比较受党员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平台只建不管,信息缺乏更新,内容陈旧,相对缺乏吸引力。因此,各个基层党组织需要对这些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要本着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管用和有效方面下功夫,把优势资源集中到1~2个平台上,集中打造,产生品牌效应。二是要围绕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整合,目前已建立的一些平台,内容分散庞杂,不成系统,不利于党员学习使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内容上需要体现系统性、导向性和时代性。党组织在搭建互联网平台时,要注重整合内容,增强理论的系统性、案例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以提高平台的吸引力,从而有力提升教育效果。

(二)提升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无缝对接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依托互联网把党的组织建设延伸到网络终端,能够有效实现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无缝对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较大,每年因各种原因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流动党员,这些流动党员与党组织无法进行对接,长时间游离在党的组织之外,不能正常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组织意识和党员意识逐渐淡化。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因为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的原因,党支部的党员考核、党员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无法正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党的组织建设,构建党的组织建设网络新模式,把党的基层组织搭建在党员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上,促进党组织向互联网延伸,是解决当前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问题的新途径。以中央组织部为中心,依托互联网建立了“12371”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等,目前许多基层党组织都已经链接了“12371”平台,实现了对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全天候管理。另外,一些地方党组织还创建了专题平台,探索利用互联网创建党的组织工作新模式。如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策划指导创建的“红旗飘飘”APP移动平台,设置了“组织版”和“个人版”,可以随时查看党支部的工作动态,目前这个移动平台实现了对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这些基于互联网平台创建的党组织建设管理模式,把党支部建立在网上,实现了组织工作在线公开、在线调度、在线指导、在线评价和在线活动等,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困难的问题,能够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参与组织生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党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参与民主评议等,互联网实现了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无缝对接,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深化党员干部管理和教育,搭建從严治吏的信息化平台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治吏,重点突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群众信得过,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干部队伍,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通过互联网搭建党员干部管理和教育的信息化平台,能够为从严治吏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段时期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弄虚作假、不谋实事、作风不实的歪风邪气,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个别依靠弄虚作假求政绩的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带病提拔”造成了恶劣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不了解,理想信念淡薄,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些都严重弱化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话语公信力。因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抓好干部管理和教育,真正做到让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之人无机可乘,让能干事、干实事、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干部有舞台。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掌握准确的信息,搭建从严治吏的信息化平台,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互联网实现对党员干部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各单位陆续建立了干部数据库、党员数据库、人才数据库等,对党员干部的提拔、晋级、晋职、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等实现了信息化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党员干部的信息变化,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上,各部门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信息的互融互通,党员干部的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查询,畅通了对党员干部队伍选拔、任免、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通道,避免了党员干部在填报重大事项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力度。同时,党员干部的业绩信息管理平台也在进一步建设中,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进一步拓展,干部队伍的业绩、作为、作风等都将进入到信息平台中,形成了对党员干部进行全天候监控的天网,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二,互联网实现党员干部培训远程化。2015年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2]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干部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过去一般都采用面授型的干部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带有强制性,培训形式比较单调,培训效果不理想,受众面较小,培训内容也不够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各单位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了各种干部培训学习终端,这些终端既有基于固定平台的PC版,也有基于移动平台的APP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具体学习需求。目前,干部培训的主要平台有“网络干部学院”等,这是对干部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培训的互联网平台,每个干部每年都要完成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分,对干部的学习要求实现了硬约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移动学习平台不断涌现,这些平台上搭载的内容把动画、图片、视频、图表、文字等素材有机融合,大部分以微课形式展现,主题鲜明、短小精炼、形式灵活,满足了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的需求。

(四)拓展党内监督,凸显网络监督的利剑作用

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形成对权力的制约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环节,也是赢得党心和民心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成为党内监督的利剑,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但是,巡视监督虽然威力巨大,效果明显,但受到时空限制,在监督的进行时方面不够突出。因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到对权力监督的全时空覆盖,还需要整合党内与党外、线上与线下的监督资源,特别是要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党内监督的范围,凸显网络监督的利剑作用,尤其是网络监督“具有公开性高、参与性强的特点,能够弥补党和国家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不足”[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纪检监察部门都搭建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加入到党内监督体系中,形成了官方与民间、线上与线下、党内与党外协同联动的监督机制。目前,互联网监督平台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监督利剑。特别是针对“部门主要党政负责人组织观念淡薄、个人主义盛行,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违反党纪党规”[4]等方面的监督发挥了显著作用。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互联网监督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比较快。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了第一个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中纪委和国家监察部联合开通了举报网站。之后几年时间里,各地方纪检和监察部门相续建立了官方网络举报平台。中纪委网站显示,2014年9月9日至10月2日,通过中纪委和国家监察部举报网站的网络举报数量达到2.48万件,平均每天超过800件”[5]。除了国家专门机关建立的这些举报网站外,各个地方创建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也都开设了廉政栏目,设置了举报通道,起到了扩大监督的作用。除了官方搭建的监督平台之外,民间也在利用互联网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如2015年,一款由民间推出的“大众点官”APP软件悄然上线推广,立即引来社会公众的围观和下载使用。这款软件主要针对机关的工作作风进行“大众点评”,一些社会公众在机关部门办事时遇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被一一进行了曝光点评。这款APP软件涵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县以及全部的党政职能部门,软件在设置上比较规范,管控能力较强。“同一部手机用户对同一个对象的过于集中点评将被系统定性为涉嫌故意恶评或好评,每天同一账户所点评的对象超过二次的将被视为无效。同时设计了一个加权平均测算系统,在剔除同一对象20%的好评与差评后,系统将根据硬件痕迹的多样性、用户的描述丰富性、计算机随机抓取某一时间段的点评概率分布”[6],形成“好、一般、差”的总评结论,这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挥民间监督力量的典型案例。互联网平台不仅增强了监督力量,而且扩大了监督范围,使被监督者随时“放在阳光下晾晒”,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

三、结语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质。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8]。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管党治党问题上“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然长期存在。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形势下,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党的建设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也应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融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找准契合点,积极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尤其要积极主动占领网上党建工作阵地,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郝成岗,王竞.网络党建问题研究[EB/OL].(2013-07-14)[2018-01-16].http://www.zzdjw.com/n/2013/0714/c363726-2219

1609.html.

[2]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N].光明日报,2015-10-19.

[3] 崔潔,陈瑶.网络反腐及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J].廉政文化研究,2013(3):50-55.

[4] 谢永鑫.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加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现实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4-16.

[5] 罗昌勤.论党员干部纪律建设视域下的社会监督[J].河池学院学报,2016(8):112-117.

[6] 王薇.大众点官App专给官员挑毛病[N].北京青年报,2015-11-08.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8-01-1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

[8] 姜建成.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质[J].长白学刊,2018(1):1-7.

责任编校 陈 瑶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全面从严治党互联网+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