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青藏高原县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8-09-10张万青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摘 要]文章以青海祁连县为例,提出了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形成祁连地域品牌,注重高原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为青藏高原全域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祁连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57-03

2016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1]。至此,“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开始受到关注。同年,熊丹、许小君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核四线”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带动的民族地区特色县域经济[2]。2017年,唐烨基于全域旅游视角构建经济模型,研究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的影响[3]。祁连县是青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县如何打造“天境祁连”全域旅游、探索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成为祁连旅游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综述

2015年,曾祥辉、郑耀星基于永定县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全域旅游的管理机制、产品体系、市场营销和服务等4个方面阐述永定县全域旅游建设发展思路[4]。韩学伟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为例,研究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5]。2016年,张亮晶、曹瑾、杨瑚将肃南县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从环境、服务、管理、产品、营销全域化等方面对县域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6];苏梅芳以河南省淅川县为例,从加强旅游管理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整合旅游资源等方面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7];王美玲、蔡波对湖南省永顺县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做深入调研,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永顺县旅游业发展思路,实施旅游扶贫,实现旅游强县[8]。文章对青海省祁连县旅游资源概况、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产业增加值状况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祁连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为青藏高原全域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二、祁连县旅游资源概况

青海省祁连县的平均海拔3169米,县城海拔2787米,县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9.2%。祁连县在全省“一圈三线”旅游战略布局中处于“北线”的核心位置,是青海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9]。表1为祁连县旅游资源汇总表。

三、祁连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自然旅游资源富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凸显

祁连县旅游资源异常丰富,集雪山、峡谷、冰川、森林、草原、丹霞地貌等原始生态为一体,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是神秘大西北旅游的最佳选择地。县内旅游资源众多,经过多年开发,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如卓尔山·阿咪东索旅游区被正式列入全国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祁连山草原是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鹿场,是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驯鹿基地;黑河大峡谷是世界第三大峡谷;还有景阳岭,飘摇在3740米的经幡、峨堡、八月飞雪奇景等。祁连县将培育打造黑河峡谷探险、穿越祁连山等旅游精品,依托“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对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加快“旅游强县”建设步伐,打造高原地域特色品牌

为进一步彰显祁连县地域特色,促进祁连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最美草原旅游品牌,已建成度假养生基地东方瑞士水世界,人文景点瑞士印象街等。借助环湖赛平台加大投资,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在推动交通、旅游接待、景点打造等基础设施的同时,逐步完善和强化软、硬件建设,借助网络和大V优势,以旅促销,以旅促动,融合优势,助力祁连旅游向好发展。通过举办“环湖自行车赛”“草原风情节”等影响力大的品牌文体活动拉动旅游,提升县域旅游知名度。

四、祁连县旅游产业增加值情况

近年来,祁连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助推社会经济的作用明显增强。表2为祁连县近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情况,由表可知,从2012年到2016年,近5年来祁连县每年接待游客净增长20多万人;旅游产业总收入以每年将近增长7000万元;旅游产业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抬升,到2017年预计突破20%。

五、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祁连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一)改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修建阿咪东索、八一冰川景区旅游道路,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构建县城内公共汽车乘车点,提升游客的便捷性;设立中、英、藏三文标示牌和导览图。

(二)积极推进文明旅游发展

景区垃圾要日產日清,加强对旅游公厕的管理,着力提升祁连县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市场秩序,大力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旅游”,整治规范旅游市场。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旅游事故预防及处理预案,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

(三)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业

突出“品牌战略”,深度挖掘开发一批如祁连玉、黑河奇石、牛羊肉、鹿产品、虫草等名贵保健品以及民间刺绣、民族服饰、剪纸等具有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的高原绿色食品、中藏药保健品、土特产、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并使这些商品在包装、运输、携带上更加方便。如祁连鹿产品、野生菌、黄蘑菇等土特产品。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

如位于八宝镇内的纯欧式建筑瑞士印象街,以“情景体验”为设计理念,集休闲、浪漫、体验于一体。街区中心的景观广场,搭配具有欧洲风情的灯光亮化和雕塑,为祁连县“东方瑞士”品牌的打造增添了活力。

(五)兴起“旅游+”创收模式

祁连县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大,主要通过实施“山水田园、特色餐饮、风情小镇、特色民宿”等形式,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盘活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如县城附近的拉洞台、高塄和白杨沟等村庄借助旅游强劲态势,积极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为祁连县旅游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呈艳.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探析——以西藏拉萨市为例[J].黑龙江民族从刊,2016(6).

[2]熊丹,许小君.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兴县”特色县域经济研究——以平武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7).

[3]唐烨.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7).

[4]曾祥辉,郑耀星.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5]韩学伟.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为例[J].开发研究,2015(5).

[6]张亮晶,曹瑾,杨瑚.县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全域旅游发展研究——基于肃南县马蹄寺景区的实证[J].生产力研究,2016(12).

[7]苏梅芳.全域旅游视域下的县域旅游开发——以河南省淅川县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3).

[8]王美玲,蔡波.以地域优势打造全域旅游产业的方法与研究——永顺县全域旅游发展策略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2).

[9]祁连开启草原全域旅游新模式[EB/OL].http://grassland.china.com.cn/content./9406985.html,2017-03-27.

[作者简介]张万青(1988-),男,河南信阳人,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与产业生态学。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