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8-09-10李洋申娟张志标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设

李洋 申娟 张志标

[摘 要]文章从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和传统大学思政课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从精品化、大片化、微课程、个性学习、移动学习等角度提出了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05-03

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任务、新要求,国开身肩重任。立足新时代,国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国开人要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战略意识、责任意识。

一、国开思政课建设的现状分析

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国开作为新型大学开展思政课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互联网全时畅通、全维开放、全域覆盖的特征,拓展了思政课的时间、地点、环境、领域等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和舞台。

二是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具备支撑400万学生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平台,可以快速地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

三是拥有海量的音像、视频多媒体资源,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情景泛在性,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

思政课建设借助网络的优势,不断发展,逐渐积淀出一些特色课程。例如《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但是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建设上的不足。

其一,思政课教学形式比较传统,大多课程以解读教材形式呈现,通过专家介绍、解释、判断后给出结论。课程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资源样式单一:教材+主讲,没有做到引人入胜,没有营造一种适合学生、适合时代特点的“沉浸式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感觉多是理论说教。

其二,在内容上存在更新不及时,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其三,课程系列化、精品化程度不足。

综上所述,国开的思政课既有其发展的优势,又存在着一些不足。做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关乎国开的发展,关乎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战略地位。适逢国开品牌创立的关键期、窗口期,以思政课建设为国开学科建设的切入点,探索学校课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向,可为后续十个重点专业课程改革做出先导示范作用。

二、国开思政课建设的思路

国开是面向社会成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有341万在校学生,8万余专兼职教师。思政课的精品化建设相对普通高校有很多优势,有专业的教学设计教师团队、资源制作技术团队、雄厚的专家团队,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办学体系庞大,覆盖面广,示范性强,有绝对的网络优势。

(一)扎实推进思政课精品化建设

思政课需要体现高度时效性和紧迫性,占领发展机遇期,推进“思政精品课程”建设。国开设计出“4+2”课程模式,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教育部要求课程,及《中国文化概(导)论》《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两门国开校本课程。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教材+主讲的教学特点,国开有自己的特点:教材+课程。在教材统一的前提下,突出国开课程建设上的精品特色课程,这是我们做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树立、实施课程开发的“大片儿式”制作理念

国开提出“大片儿式”课程制作理念,将最核心的观点、理论制作成“大片儿”的形式,让学习者在愉悦、欣赏中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对学习者主动、感兴趣的认知培养上。让听者与授者不再有高低之分,只有思想的碰撞,激起文化千层浪[1]。

当我们欣赏一部好的电影,比如“阿凡达”;当我们观看一档好的电视节目,比如“信中国”,这些都有相同的特点,背景很宏大、人物很突出、主线很分明,引人入胜,这就是大片儿的感觉。国开的思政课程就需要做到如此效果。

用“做大片儿的理念”做课程,是国开思政课建设的思路;基于网络的课程建设,是国开的“产品”特色。用重大事件呈现知识点,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不做面面俱到的教材解读。让事实说话,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资源作为核心呈现要素,独辟蹊径。突破高校传统的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进行系统内容精解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同时也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

(三)制作短小精悍,适合短、平、快传播的“五分钟微课程”

国开在逐步推進“五分钟微课程”品牌。在思政课建设上也要将“五分钟微课程”这种好的表现形式落地实施。把握课程整个理论体系的脉络,将抽象化的理论以知识点的方式梳理,将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内容设计成脚本,制作成五分钟时长的微视频。利用媒体技术, 加工所需要传播与导向的思政课知识点, 使其具有立体感、情景感、代入感等特点, 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感。通过精良的脚本设计,用震撼的视频、音频效果向学习者呈现出精良的“五分钟微课程” ,吸引学习者眼球, 引起学习者观看与思考。通过一系列这样的“五分钟微课程”向学习者讲述新理论、新观点,让学习者边学习边感悟课程主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与思想教育效果。

思政课内容具有连贯性强、知识体系覆盖面广等特点,用“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来展现课程。每个五分钟课程既相互独立,又有“一脉相承”的主线,课程可以相互影响和组合。这要求在选材、结构和叙述上都围绕此特点进行设计,分割选定知识点,遵循线索,用生态多样性体现内涵,既要有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又要有不同风格的具体呈现。从而达到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并举的效果。好比魔方组合,各自呈现又实为一体。通过很短的时间在一个背景宏大的空间里表现出来的大片儿必定能引人入胜。

(四)设计问题引导自主性学习

充分发挥国开教学平台优势,利用平台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将知识快捷准确地传递给学习者, 满足学习者获取各类知识的需求。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每一个“五分钟微课程”中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问题思考并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学习内容和想法。利用网络平台技术推动小组合作及测验、考试等线上评价,根据这些活动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学习资源推荐。通过这种引导学习者自主发现式学习模式,让学习者将书本内容与当前的形式任务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后产生更多后续的思考,要产生对自己、对时代的反思。

(五)手机、平板、电脑多终端精准推送个性学习

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多终端教学方式,不断开发出面向思政课的新应用新服务。手机、平板、电脑多终端精准推送,充分发挥国开“六网融通模式” [2]中,学的模式的多样性。根据学习者学习需求, 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 使学习、生活相互交织、融合,让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课程制作形式上要切合“移动学习”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移动学习3A优势(Anywhere,Anytime,Anydevice),为学习者构造一个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学习思政课的“无缝学习”空间。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推广,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 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者兴趣。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网络应用亦拓展了移动互联网的辐射传播效应 [3],也给思政课的建设推广带来了极大便利。引导学习者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思政课,逐渐使移动客户端成为思政课的新载体。

总之,思政课精品化建设要将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生动性,提升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力争将思政课开发和完善成为国开课程中的拳头产品,通过有水平有特点的思政课确立国开品牌,独树一帜,让思政课成为入心入脑入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这样做思政,为什么受欢迎[N].光明日報,2017-09-30.

[2]杨志坚.开放大学之中国模式探索[R].

[3]张旺,李骥达.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实施路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1).

[4]曹诣晋姊. 浅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考试周刊,2018(1).

[作者简介]李洋(1982-),女,北京人,硕士,国家开放大学文法教学部助理研究员,正科级,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教育学;申娟(1982-),女,北京人,研究生,国家开放大学教务部助理研究员,正科级,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张志标(1977-),男,北京人,硕士,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教师发展处高级教师,主任,区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