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2018-09-10泽绒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

泽绒

摘 要:随着现阶段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在农村教育上,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就目前而言,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困境,克服这些困境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中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让少数民族小学教学教育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虽然四川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出现了一些转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多年执教经验,对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和研究,下面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顺利地走出困境。

2、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中的困境分析

四川少数民族的农村小学教育由于受到地理区域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呈局部区域性分布。四川省山区较多,群众居住分散,多数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办学的特殊性,校点分散、办学成本高、师资数量不足,这些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具体有以下两方面的困境。

2.1学生生源不足并有辍学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实行了计划生育,客观上孩子减少了。其次是部分家长到外地打工顺便把孩子带到外地大城市就读,或者是想办法将孩子送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最后是家庭因素,即便是义务教育,上学免费,但一般上到四、五年级就会有辍学的情况,其原因是家庭价值观的低下,家长对子女期望值不高,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贫困,多数家庭家境贫苦,即便孩子上得了学也没钱供孩子上高中、大学,不如早回家,节约家里的未来开支。另外是农村大部分劳动力涌人城市。不方便带入城市就学的孩子只好留在农村。缺乏父母照顾孩子自制能力差、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然会厌学、逃学,直至辍学。

2.2部分小学教师人数不够、教学素养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数量少,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人数也是三五个不等。有的农村小学年级数甚至比教师人数还多,致使教师不得不上多门课程。有的学校只开设几门主课,如体育课就让孩子们到教室外面玩,美术、音乐课有的干脆不上,如品社课就只发个课本。另外,在农村基层教学的大多教师是民办教师就地转正,许多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变教学边务农,没有把全部精力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务农或搞其他赚钱的行当作为主业。少数教师经常在牌桌上消磨时间,这些人拿国家的工资,干的却不是教师该干的事,坑害孩子的前程。

3、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走出困境的策略

3.1认真落实国家教育对策,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和“两基”攻坚工作绩效。目前,新机制已显现出极大的成效,农村教育的面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四川少数民区地区小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得到了一些保障。

3.2加强管理,缩小校际差距

2006年颁布的新义务教育法,已经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建立合理的分担公共教育的长效机制,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起城区学校带动农村中心校、农村中心校带动各村小学,强校帮弱校、弱校学强校的网络机制,从而使校际间健康协调发展。

3.3健全机制,加强资金管理

各级党政要真正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管理和使用机制。把農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除全部兑现学生公用经费外还要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校舍建设、教育装备等资金缺乏问题。着力资金调控,建立 资金流失、浪费追究制度,实行资金收支报批制度。强化领导资金责任审计,严格控制非教育经费资金开支,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4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

各级政府应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将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的村小撤并、整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应迅速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扩大专科毕业生的分配比例,要想方设法引入年富力强的人才,逐步改变教师老年化的状况,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尽快达到年轻化、专业化。继续加强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检测,进修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扩大业务培训面,拓展业务培训深度。各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业务轮训。要充分发挥支教教师和特岗教师的作用,多为本校教师上示范课。广泛开展教师帮扶活动,认真做好业务尖子、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训,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

3.5拓展信息交流渠道,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建构和谐校园

随着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四川现代远程教育 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更应该与外界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远程教育灵活多样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留住学生、发展学生。

4、结语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四川地区农村少数地区的教育困境,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让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更加普及,让受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让素质教育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茂灵,钟茂滇.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62-64

[2]古逊娜依.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发展初探[J].现代交际,2017,(20):146

[3]李永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3,(48):179+180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各卡乡中心校)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踪导练(一)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