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契机靠捕捉

2018-09-10宗金辉

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处女作菁菁点滴

宗金辉

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胜枚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适时、适度。如果家长能准确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把握教育的契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出来的“处女作”

女儿菁菁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世界的点滴都是她快乐的源泉。站在晾衣绳上的小鸟、在水中嘻戏的小鱼都会让她浮想联翩,她会抬起弯起脚趾的小脚丫说,多像痒痒挠;看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便說:天破了;哪怕是一根鱼刺,也在她的想象中成了小鸟、翅膀、飞机、裙子、海豚……想象力让她的小世界变得无限缤纷绚丽。

一天,看完央视的《朗读者》,我和丈夫聊起了那些获得文学大奖的作者。在一旁玩耍的菁菁听到了,她突然冒出一句:我也要出一本书!

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说“出书”,纯属童言无忌,但我还是肯定道:“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并问她打算怎么写。女儿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我现在还不会写多少字,那就我说一句,您帮我记录一句。”我们一拍即合。

转天一早,我们按照约定,菁菁开始一句句地“说”开了“第一篇大作”,题目是《我爸爸最棒》。菁菁一气呵成,未经过我们的刻意加工、修改。我明显感到,在内容和行文思路上是模仿了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活脱脱地呈现出孩子眼里爸爸的伟岸形象。

读书、写作,我期待女儿从小便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在生活的苍穹中展翅,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她加把柴、助把力。我将女儿口述的这篇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文章投给了当地的一家杂志社,没想到竞刊登了!寄来的稿费和舅妈的一笔“处女作发表”特殊奖励,让菁菁“名利双收”,不但收获了成就感,而且更激发了她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激情。

从国歌、国旗开始

菁菁刚入学不几天,便在音乐课上学习了《国歌》,对音乐比较敏感的她,对这首歌喜欢的不得了,一会儿让我放伴奏,一会儿让我放原唱,还希望我把谱子找出来,她要亲自弹一弹。

女儿的性格相对内敛,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事物过分热衷,我不知道她是对这首歌的旋律特别喜欢,还是老师讲了国歌的来历和意义。总之,这是一个爱国教育的好时机。

我上网搜索了《国歌》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介绍,国旗的组成部分和意义,以及升、降国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等资料,讲给菁菁听。她究竟理解了多少,我也无法知晓,但听得很投入。有一次她在课堂上学习了《升国旗》一文,放学后,她来到我办公室的窗前,面对国旗,立正,小脑袋仰得高高的,抬起右手向国旗敬礼,并一遍遍有感情地背着:“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

将国旗装在心中,将祖国放在心里,这对懵懂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本是一项大工程,但是,只要我们适时地抓住机会晓之以理,“祖国”这个自豪的名字,便会刻印在孩子的心田。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教育更要慢工出细活。巧妙地探寻最佳的教育时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弹琴处于高原期时,我会借钢琴老师的手,颁发她一张奖状;当孩子在两个月的小学生活中,经历了苦与乐交织的摸爬滚打,我会写一封信送给她,帮她回望两个月以来的成长轨迹,并为她描画未来的蓝图。菁菁还在我腹中孕育的时候,我便开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她成长的点滴,也许有一天她迷惘、彷徨时,日记可以帮她找回原点。

猜你喜欢

处女作菁菁点滴
ASpy in Shanghai
胡适在国际汉学界的“处女作”
何菁菁作品
给大树打“点滴”
王啸坤“处女作”导后感
点滴帽
Viktor&Rolf推出导演“处女作”短片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
驴耳朵王子
说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