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8-09-10段嫦娥

中国商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探索实践

段嫦娥

摘 要:特色小镇是一种全新的战略发展模式,能够对当前经济新常态进行引领,也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的平台和载体。特色小镇建设要借助新观念、新视角、新路径,积极进行建设方式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各种元素,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实践探索。特色小镇内涵极具特色,其功能极为丰富,集合“产业、城市、人文”为一体,推进了我国乡镇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特色小镇 建设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127-02

特色小镇贵在特色,好在宜居,美在清新绿色。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具体实践对策进行探索。

1 特色小镇概述

所谓的特色小镇,即符合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要求,高度结合自身的特色,紧抓产品需求,展开科学性规划,不断满足社会与人民群众需求,饱含我国文化精神与人文需求,形成城市、居民、文化高度统一融合的重要城市平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一味依据过往建设城区的方法,必须不断探索与突破,力争创新与优化。因此,施工单位與职能部门开展特色小镇的创建过程中,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尝试中进行改革调整。尤其是国家指定的改革试点,应当予以优先建设和重点资金注入,只要特色小镇的改革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与相关法律规定,就应当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特色小镇的建设广泛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但仍然要做好其相关的责任分配工作,确保包括施工单位、职能部门、监管部门、开发商等在内的各单位落实好自身的责任。

特色小镇的概念,并非简单行政区划分的镇,更不是简单的创新产业园区,而是依据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要求,秉持环保、绿色的理念,符合社会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包含我国文明精神与人文文化的内容,以及融合包括旅游、社区等功能的综合性居民平台。部分人将特色小镇的建设简单理解为创新园区的建设,是一类变相的特色产业园区。这样的理解将特色小镇的概念不断减小,仅以产业链为代表特色小镇就融合了包括投资、创新、人才、文化、精神、时尚、娱乐等多项内容,不仅将城市与绿色发展高度融合,还将目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融入其中,符合我国目前发展“小而精”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的魅力与独特之处,即在其“特色”二字上,建设人员必须对“特色”有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

何谓特色?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特色即为区别于同类型事物具有一定的独有性和排他性。而针对特色小镇而言,其特殊是由于其地理环境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上述客观因素包括当地的历史、当地的人文特色、当地的天气状况、当地的主要产业等。同时,特色小镇的特殊性与城镇特色又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于,二者的特色都建立在当地的客观因素上,没有客观因素的支持,难以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而其区别在于,特色小镇发展的重点与城镇有较大的区分,特色小镇着力发展自身的功能性与产业特色。因此,特色小镇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者的工作重心,特色小镇的职能与目的,也是将我国产业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以期更好为整个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所服务。

2 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开拓创新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众多区域的职能部门对特色小镇一直处于理论观望的阶段,没有相关方案规划的出台,具体建设工作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即使部分区域存有一定的理论规划,但其大多直接照搬其他区域的经验,创新意识严重缺乏。

2.2 对特色小镇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益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与建议。举例而言,在我国各区域都有建设一定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科技园区,并确立多方面的创新示范基地。同时,我国还设有经济自贸区、大数据统计审核区域等经济型区域。而部分区域尽管对特色小镇有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由地方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划却没有较好落实,尤其是部分区域呈现出明显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

2.3 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未能突出体现

我国是历史文明四大古国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保有无数的经典著作,动人心弦的各族音乐艺术,以及各民族区域的特色文化等。本文仅举几例,以供各职能部分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首先,“竹林七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群体,可适用于各类具有文化特色背景的特色小镇主体建设。其次,我国有数量庞大的诗词曲赋,不论是唐朝的李白、杜甫,还是宋朝的苏轼、辛弃疾,都是十分适合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建设主题。尽管我国的文人墨客各具特色,但仅使用一两位文人作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依据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利用我国大型、综合性较强的文学著作,作为特色小镇的文化背景。如《诗经》,包含各方向的文化诗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能够探寻出更多属于我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利用好其中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提升特色小镇的价值,以期更好将我国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人民群众贡献不一样的文化产业园区。

2.4 特色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尽管目前我国较多区域都有了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部分区域也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工作,将特色小镇的建设任务作为当地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但其建设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特色小镇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效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产业链条目前仍旧不够完善,急需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举例而言,我国历史上的各项事件或寓言故事往往广泛流传,如愚公移山、孟母三迁等,但往往人们对其发展的背景、地点等不甚了解。而职能单位在对特色小镇进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其背景或地点加以详细的叙述,其产业链往往缺失开头及背景的建设,故而导致其特色小镇建设的不利,难以深入人心的现象发生。

3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化对策

3.1 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字

我国的职能部门应当摒弃过往直接开展建设规划的想法,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展开学习。再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本区域发展规律与人文特色的特色小镇规划。只有因地制宜地规划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凸显特色小镇的“特”字,各职能部门必须利用好当地的客观条件,如当地的历史背景、当地的人文特色、当地的文化习惯等,在我国嵩山即可建设一定少林功夫的文化特色小镇,在我国南京可建设一些关于六朝古都的文化特色小镇等。只有高度结合地方性特色,才能更好杜绝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镇出现。

要坚持特色化牵引。“特色”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生命力之所在。培育特色小镇必须以特色为本。另外,找准特色。不同的小镇可能会选择同样的“特色”打造,所以要明辨“特色”与“差异”的区别。特色小镇的“特色”是一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源于“差異”却高于“差异”,是可复制但不可雷同的。现有成熟小镇差异化十分明显,均是某种唯一性的“单打冠军”。

3.2 坚持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体现“活”字

为保证特色小镇的质量,地方政府应当避免过多无意义的小镇建设,其建设工作应当以社会需求、国家需求为基准,联动社会各企业采取经济效益大、建筑成本小的方式,开展有价值的特色小镇建设。各区域政府应当尽量避免无意义的成本支出,使用政府提供区域与土地,由企业注资开展建设的模式,力争更好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

比如:“河南西峡太平镇是个山区乡镇,主要以生产山茱萸为主,河南山茱萸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左右,而西峡县的山茱萸产量大概占全省的1/3,形成了以山茱萸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依托老界岭风景区、伏牛大峡谷和老界岭滑雪场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杨雁表示,“近年来,太平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在‘农游一体’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地生态、宗教、历史、民族、民俗和地质文化,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完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3 加强特色小镇的统筹规划,强化“保”字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开展不利的重要因素是,即使部分职能工作者进行完善的建设规划,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维护监督工作,导致其建设效果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力求开展好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工作。首先,定期对建设队伍开展检查工作,确保其工作过程中的合理有序。其次,职能部门还需要不定期对建设工程队伍展开抽查,保证其工程建设符合相关规定,力求建设出符合规范与要求的特色小镇。

进行科学化规划。规划的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为此,要坚持设计先行。实践中往往高论规划,避谈设计,或先有规划后有设计。实际上,规划是用来实现设计的,必须以设计指导规划,解决“一个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到底干什么,突破点在哪里”的问题。结合实情创造性地提出支撑定位的最核心的超级亮点与引爆点;然后通过创意去整合、连接各种资源要素,推出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体系、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

3.4 注重特色小镇生产与生活环境建设,落实“色”字

尽管我国的特色小镇较为强调其功能性与产业性,但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更好注重其环境建设。由于特色小镇首先必须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而其外观特征等是最先容易吸引人民群众的关键点,因此在其建设中要尤其注重美观设计。设计人员应当高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区域特色、符合当地人文特征的外观设计,以期第一时间紧抓居民的眼球,更好发挥特色小镇的作用与力量。

4 结语

为了进一步推进河南特色小镇建设,从小镇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出现“特”字,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挖掘特色小镇的价值,实现特色小镇经济、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目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南特色小镇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其规划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仇丽萍.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决策咨询,2017(3).

[2] 黄毅,覃鉴淇.特色小镇及其建设原则、方法研究综述[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1).

[3] 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探索实践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