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调整”

2018-09-05王雯雯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问题

王雯雯

[摘 要]“隔代陪读”是一种特殊家庭“亲子关系”的生活现象,尤其在一些西部贫困地区,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班主任应该对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隔代陪读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隔代陪读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56-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以及面临的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陪读现象在一些西部贫困地区呈现井喷式发展,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在这诸多问题中因隔代陪读而引发的问题尤为突出。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通过调查走访,本文以一位多年在一线工作的高中班主任的视角,對贫困地区普通高中隔代陪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能够帮助因隔代陪读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

一、隔代陪读现状调查

“隔代陪读”是指由家中的爷爷、奶奶,尤其是奶奶来到学校附近以租住民房的形式和孙子或孙女共同生活,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监督其学习、监管其生活的一种特殊家庭“亲子关系”的生活现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校每个年级陪读学生的比例均超过70%,大多数家长选择以全陪或半陪的形式陪伴孩子读书,其中隔代陪读人数占陪读人数的比例平均也达到30%。因此,对隔代陪读现象的研究不容忽视。

二、隔代陪读的原因

1.笔者所处的地区为西部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务农和打工,随着孩子从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各种费用增加,单靠务农的收入不足以负担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因此,一部分家长选择外出打工,这就为隔代陪读培育了天然土壤。

2.务农是一项体力活,爷爷奶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逐渐下降,不足以胜任农活,他们变成了农村中所谓的“闲人”。所以,他们自然成了陪读的首要人选,出现了爷爷或奶奶带领一个或几个孙子孙女以租住民房的形式陪读的现象。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眼界的开阔,更多的农村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要实现这个梦想,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秉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许多家长选择以隔代陪读的形式监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而自己则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

4.被陪读者绝大多数为农村孩子,进入城区后,孩子面临的诱惑较多,特别是网络游戏和手机。家长怕孩子受网络游戏和手机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早恋、打架等一系列问题,而自己又无暇顾及,因此,选择以隔代陪读的形式管理孩子的学习,监管孩子的生活。

5.隔代陪读中还有一小部分父母是因为在外地工作或经商,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因此,由爷爷和奶奶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三、隔代陪读出现的问题

1.就陪读者而言,他们脱离了原有的人际关系圈,来到陌生的地方,没有形成新的人际关系。加之孩子忙于学业,与老人交流较少,使得老人孤独感明显加剧,产生没有归属感、尊严感的心理落差,进而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这种不良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学习。

2.从陪读者的角度看,相比没有人陪读的学生,被陪读学生的精神压力明显增加。例如,在许多被陪读学生的考试总结中常会出现“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我做饭、洗衣,担心我吃不饱、穿不暖,在灯下陪我读书到深夜,我考这点分数对得起谁?”等内容。他们常处于自我加压的高度紧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

3.高中生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正处于叛逆期,部分被陪读者不能正确认识父母打工的原因,认为自己被“抛弃”,长期缺少父(母)爱。且认为陪读者是父母派来监督自己的,从而产生抵触心理,故意制造事端,想借此逼走陪读者,结果造成双方身心疲惫。

4.陪读者和被陪读者因为成长环境、社会经历、身份角色等因素的不同,在行为和认识上会产生差异,导致代际矛盾突出。例如,因饮食、交友、服饰等认知的不同而引发矛盾,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四、教育对策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80%是情感因素。因此,健康的心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隔代陪读产生的问题,笔者主要通过“逆向调整”(教师通过心理辅导,对“被陪读者”“陪读者”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干预,从而互相影响的心理辅导活动)的方式,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以期减缓陪读者与被陪读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教师对被陪读者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得通过课堂教学与日常交流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针对有人陪读的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让其认识到学习成绩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有人陪读,学习成绩并不一定就能提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倾诉自己的困惑与迷茫,减轻心理压力。最后,针对心理叛逆的学生,可以采用角色互换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自己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其充分感受父母的不易与无奈,让被陪读者对陪读者及其父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教师对陪读者进行心理疏导。隔代陪读中陪读者和被陪读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两者之间如果存在心理隔阂,对双方健康极其不益。教师还需积极与陪读者进行沟通,引导他们与孩子真诚地进行心灵交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打电话等方式与陪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互相尊重,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孩子好。其次,客观评价孩子,让其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针对孩子身上的问题不要互相埋怨,而要寻找方法,共同解决。再次,引导陪读者对自己的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值,不要过分拔高或贬低,给孩子太多压力。最后,鼓励他们在空闲时间寻找自己的业余爱好,建立新的交际圈,走出孤独。

综上所述,教师是陪读者和被陪读者之间的桥梁,要通过对双方的心理疏导,使其互相影响,发挥“逆向调整”的作用,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半年的跟踪研究表明,陪读中陪读者和被陪读者之间的矛盾有所缓解,关系相对融洽,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但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共同努力。

(特约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问题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