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中国画重水墨的成因

2018-09-03柴子雯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墨中国画成因

摘 要:东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主流,中国画更以水墨为上。中国画中“水墨”的最早体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陶器上常用黑线画出几何纹、人面纹、鱼纹作为装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政治上的混乱,使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水墨画开始了真正的兴起。提出“五笔七墨”的画家黄宾虹也认为“梁元帝《山水松石格》始称泼墨,异于丹青,水墨之始,兴于六朝。”再到后来的荆关董巨、元四家、四僧等也都以水墨见长。

关键词:中国画 水墨 成因

综述

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手段,从字面意思分析,“水”是大自然的产物既运动又静止,“墨”则是一种书写绘画的表现形式。水与墨相结合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由的表现手法,也是一个画家主观思想的体现。从东晋南朝开始就显现出水墨的萌芽,只是那时所表现的水墨画还处于有笔无墨的初始阶段,笔墨技法各方面还不完善,但是这时候画家的主体意识已经开始被刺激并且开始觉醒;到了唐、五代、宋、元,水墨画被逐渐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创作体系,水墨画的技法与技巧也相对成熟稳定,并且更加被熟知和认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末清初,水墨画分为保守派和创新派,既要保持传统又要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水墨画笔墨形式的发展,也伴随着工具材料的改进和新工具新材料的采用、新技法的试验,这些对提高中国传统水墨的表现力都是很必要的。这三个时期是传统水墨画的一个发展概况,水墨的重要性从一步步探索再到被重视发扬,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墨的特殊性、不確定性,画家须不断的探索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不确定性在人类生活中的出现及影响不断为人所知,使得人类不断为其探索。对不确定性的探索同样涉及到绘画领域。对中国画来说,由于其材料以及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导致绘画具有了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材料“水墨”具有不同与其他色彩的特殊性。“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墨与水份不同比例的调和所导致的画面效果是不同的。水墨之所以特殊,之所以不确定还因为作者在表现内心想法的同时,虽说在心中已经有了大体的构想,但是画面的最终效果往往由于不经意的一笔,也许就会成为整个画面中画龙点睛之笔。水墨画不可能完美,但是美中不足或许让画面更加灵动更加透气。正是由于水墨的这种特殊性、不确定性,使得同一个画家每幅作品的画面效果都不一样,哪怕所描绘的是同一种对象,画面效果都相差甚远,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由于水墨的特殊性,不确定性使得画家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去突破。

虽说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但是水与墨的交融使画面变换无穷,北方的气壮豪迈,南方的清秀儒雅,植物的姿态,人物的内心都可以在水墨的调和下展现的活灵活现,与眼见实景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表现者可以把心中所想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画面当中。例如清代画家石涛在绘画中不但“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且他饱览名山大川,尝试用不同的水墨配比来画出自己想表达的自然之美,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二、书法的兴盛与书法家参与绘画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来表现人的气质。与中国画相同,书法也是用毛笔和墨作为其工具材料来进行创作的。所以,书法和绘画一开始便有了十分紧密的联系。“书画同源”正是对这两门姊妹艺术的形象概括。随着书法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随着各种书体的不断出现,使得书法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王宫贵族,甚至帝王本身都参与到了其中。表达他们细微的书法审美感受,而且也能把他们的书法创作体验,变为和其他艺术形式相通的一般理论,这决不是一般的现象,它具有重要的贡献。因为中国绘画理论术语大都来自书法,像《书品》中的用语,也是品评绘画时常借鉴的。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被称为东晋书画第一的王廙提出“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艺术主张,开写意画强调艺术个性的端倪。他既是画家而兼书家,将书法用笔融于画中,也是很自然的。

到了宋代,大量的书法家参与到绘画中来,甚至连宋徽宗赵诘也成为能书善画的文人之一。由于文人学士的参与,使得墨本身成为高雅的象征。同时,水墨写意画也开始兴盛。“宋四家”中的苏轼画墨竹,不在意它的阴阳向北,但仍能画出竹子的节气,米芾所画山水独创的米氏云山,用墨点来表现的山势,都是赖于他们深厚的书法功底。

最早提出“书画同源”思想的元代画家赵孟頫,各种书体皆能,并将书法用笔融入到了绘画中,他的作品《秀石疏林图》上提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就体现了他的“书画同源”的理论主张。书法用笔的“情与气偕”的特点,即心理的情与生理的气的和谐一致,是气韵的基础,也是美感的源泉。黄宾虹也强调:“中国画舍笔墨内美而无它”的美学理念也证实了书法对绘画中重水墨的影响。

三、中国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水墨画的艺术语言也是对道家思维境界和审美境界的体现。在传统的哲学范畴中,所谓“道”既包含普遍意义又蕴含了东方神秘色彩,在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中国文人提倡水墨至上,这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潜移默化的渗透着“道”的理念,与西方的审美意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以“师法自然”为最高的准则,但不像西方那样对自然的完全模仿,它是从审美主体出发,使得审美主客体相互融合,再加以创造,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水墨画就是最能体现出这种以“道”为灵魂的中国艺术形式之一。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传统的绘画种类,它与一般的山水画是有区别的。它摒弃自然界的五彩之美,而是以单纯朴素的墨色来描绘出世间万物的自然之美。其特别之处正如王维《山水决》所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究其原因,就在于水墨画的简朴,体现出“道”的自然之性。《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基本特性,“道法自然”则是老庄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水墨画正是体现了这种“自然”的属性。就水墨技法的形成而言,也与道家思想息息相关。水墨画形成于山水画,王维一变山水画的勾斫为渲染,采用“破墨”新技法。他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勾填的局面,大大发展了水墨画新意境,奠定了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基础,同时也着重强调了水墨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也体现出了老庄哲学的朴素色彩观。老庄思想认为“道”是原始混沌,其特性是自然、朴素、无为、不争。老庄之学向往朴素之道、自然之理。老子、庄子认为道蕴含着自然的形形色色,朴素无华才是天地间的大美,才是圣人追求的真美。在水墨相交的中国画中,可以感受到“道”最原始的思想。总而言之,正是道家思想的渗透积淀,使得中国水墨画从画理、画法到审美情趣,都与道家思想文化密不可分,无时无刻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

四、文人画的影响

“文人画”是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即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就绘画特征和风格而言,文人画的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文人画家们常以梅兰竹菊自喻。例如元代画家王冕就善画墨梅。在用色上,文人画家重水墨轻色彩,极力追求一种平淡天真的的风格,并认同唐代张彦远提出的“墨运而五色具”。

提到文人画就不得不提起苏轼,因为苏轼在推动文人画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不满足于绘画只是单纯的复制这一俗套,标榜“士气”“逸品”,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其实,真正把文人画推向高峰的是明代画家董其昌,他在《画禅室随笔》中以禅宗分南北为喻,认为画家也分南北两宗。将水墨渲染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以青绿勾填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崇南贬北,认为南宗画家才是绘画的主流。此论一出,画坛上附和者蜂起,水墨文人画风盛行。虽然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有其利弊,但是它直接使水墨成为文人画家的首选。从这时起,后人对笔墨美感的认同提到另外一个高度。

真正把文人画推上高峰,则是明代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把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至马远、夏圭一派称为北宗,南宗则王维流转至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尊水墨为正宗,贬青绿为行家画,崇南贬北。此论一出,画坛上附和者蜂起,水墨文人画风大盛。故且不论南北分宗论的正确与否,就它带来的后果而言,则直接使水墨成了文人绘画的首要选择。清代盛大士更言“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尤宾不可混主也。”后人在论及绘画标准时,首谈笔墨,这既是中国绘画用墨的传统,也是后世对笔墨的独特美感的认同。

结 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传统中国画重水墨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国画笔与墨的特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促进了水墨画的发展。其次是由于书法的兴盛与书法家參与绘画。借用黄宾宏老先生的一句话:“古来未有无笔而能用墨者。”便道明了书法对用墨的影响。再次则是道家思想文化的渗透积淀,从而使水墨画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文人的力倡。

水墨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颜色的成因,使我们不用随意的与西画的色彩区分高下,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哲学。这种以“水墨”为上的美学是自发的,不可复制,不可比拟的,它造就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绘画风格。

参考文献:

[1] 云雪梅编,《黄宾虹画论》,42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2] 裔萼编,《徐悲鸿画论》,66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3] 朱谦立,《老子校译》,17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1月。

[4] 王树良、张玉良编,《中国美术史》,162页,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5] 彭吉象编,《艺术概论》,1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

作者简介:柴子雯(1994.8-),女,汉族,籍贯:山西临汾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中国画),研究方向:工笔花鸟。

猜你喜欢

水墨中国画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水墨
水墨人物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书画名人汇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