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活文言文的教学

2018-09-03石娇琴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老师很关注的问题,如何让我们师生在文言文课堂中绽放光彩,动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从赏析、朗读、文化熏陶等角度浅谈如何激活文言文的教学。

关键词:以赏带疏 朗读感悟 文化熏陶 学以致用

谈到文言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认为困难且乏味。我们的文学荟萃为什么会失去它的魅力呢?细想起来,这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状况是有关系的。这里,我就个人体会浅谈一下如何更好地激活文言文教学。

一、以赏带疏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中生要能读懂浅显的古诗文,而学生的文言基础太薄。于是,我们多数老师大量时间花在文意的疏通上。老师讲一句让学生翻译一句,文译对话之后,老师集中讲解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乍看,老师似乎明确了教学目标,落实了教学任务,但是想,长此以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呆滞,我们课堂会有质量吗?我想这样不但教学效果达不到事半功倍,恐怕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也会产生厌恶感。文言文教学固然离不开各种知识的讲解,但如何有效落实下去则是关键。倘若我们能将文意疏通与鉴赏课文穿插起来,以赏析某一点来疏通文意,我们便会打破单调的课堂模式,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上课的热情也会随之高涨。

而赏析则依据不同的文本来确定不同的内容,或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或從思想感悟的表达,或从个人观点的确立,或从写作方法的创新等角度来赏析。如《鸿门宴》一课,我们可围绕“项羽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刘邦如何欺骗项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在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判断人物性格。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后很容易便得出项羽自矜功伐,妇人之仁的性格特点,而刘邦足智多谋,善于应变。学生赏析语句时遇到疑难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又如《兰亭集序》一课,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为话题来带动文意的疏通。

二、朗读感悟

朗读是体悟语言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方法,朗读既能激化学生的活力,又能帮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情思。有位文学家曾说过:“讲解是死,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为重要,这一点也为大多数老师认同并采用。

但我们在选择读的形式时,切不可盲目地追求表面的花样,正确地朗读是在复活文本,而错误地朗读则是在扭曲文本。在朗读引入我们的课堂之前,我们老师还是先静下心来精心为课文“量身定做”。如在《鸿门宴》一课,我们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生自然会结合注释力求看懂文意,看清人物性格,最后读出精彩。而《归去来兮辞》一课则采取用层层递进方式,文章难点不在疏通文意,而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以待学生充分预习后,再定要求分步骤朗读。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再读,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文意;末读,要求学生注意语速,读出情感。《六国论》一课可以采取学生选读方式,选择最触动自己内心的语段来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愤恨之情、遗憾之情。因声求气,我想,切身感受之意远远胜过他人传授之味。

朗读除了有合适的形式外,还要有合适的情感,包括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等。对此,我们可选择老师范读或借用多媒体,老师读得越是声情并茂,学生就越容易进入状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这就要求老师能感其真情,品其真心,读出真味。

三、文化熏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另一目标是:“弘扬和培育名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而文言文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除了要落实基础之外,还应让学生看到文言文内在血液与活力,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我们可以从哲学思想、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等角度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启迪智慧,培养性情。对此,老师可采用“学课文,说心得”的形式自由畅谈。如学习《师说》一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意识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习《秋水》一课,让学生明白山外有山,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否则就会“常见小于大方之家”。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让学生清楚生活中奋斗的哲学理念。

当文言文教学突破教材的原点向生活靠拢时,学生自然会主动积极地走进文言文,接受文言文,老师也就完成了培养人、塑造人、创造人的目标。

四、学以致用

除以上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来激活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受益终身。

一学表现方式、艺术特征等。如归有光先生在《项脊轩志》一文中通过日常生活里琐碎之事的叙述来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借此,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平常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作时用最细微的东西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学会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二学素材,包括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创作时,思想认识不但正确,还可向更深处更广处延伸。如《过秦论》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谏太宗十思疏》中“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劝学》中要积累的道理。积累语言材料,则是通过品味优美的语句,巧用造句的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如《阿房宫赋》一课中表现秦始皇骄奢的种种排比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仿写。

如此一来,学生从课本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课文就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宝库。

总之,我们应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壤上多角度挖掘展示文言文的魅力,完成思想传承,语言传承。充分利用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来关怀人、引导人、教育人。尽管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有双慧眼,有颗执着的心,就定会开辟出一条舒坦的希望之路。

作者简介:石娇琴(1979.8-),女,汉族, 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
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巧创措施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收效
初中生物教学的新体会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