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原突围中刘少奇的战略部署才能

2018-09-03李晓剑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刘少奇

摘 要: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后,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中原解放区成为其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成为全国解放区的前沿。因此,中原地区便成为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中的战略枢纽。国民党军队利用东北交战时机,调集30余万兵力对中原解放区形成了围困之势。面对这一形势,刘少奇投入了巨大精力积极部署中原地区的自卫战争,在中原突围中表现出其卓越的战略部署才能。

关键词:中原突围 刘少奇 战略意识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原解放区成为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因此它便成为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中的战略枢纽。从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原内战成为全面内战开始的一个导火索。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只有6万兵力的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区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在湖北和河南之间开辟的根据地所建立的军队,八路军中原军区的部队以及八路军1945年南下湖南、广东的部队这几部分会合而成。根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王震率领的359旅部队突破重围与中原部队会合,形成了中原军区。蒋介石当时想把中原军区当成他手中的一个人质,压迫共产党让步,如果不让步,就消灭中原军区。因此,当时共产党领导的中原军区的命运牵动着全国解放区的军民。为了缓和中原地区的危险形势,中共方面当时做了很多努力。如,周恩来曾多次同美国和国民党的代表进行谈判;周恩来前去看望了被国民党特务打伤的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等代表团成员;按照以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跟着谈判团去同国民党追击部队谈判,却被胡宗南下达的密令全部活埋。即便这样,中国共产党仍然没能阻止全国内战的爆发,中原突围已是大势所趋。面对这种形势,刘少奇积极部署中原地区的自卫战争,在中原突围中表现了其非凡的战略部署才能。

一、具有先見之明的战略意识

中原地区地处中国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军队放手在关外大打的同时,在关内也不曾闲歇,利用东北交战时机,调集30万兵力对中原解放区形成了围困之势。面对这一形势,刘少奇在解决东北问题的同时,也投入了巨大精力部署中原地区的自卫战争。

中原根据地毗邻国民党统治区,该地区战略地位险要,是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根据地的重妥屏障。因国民党军队大多集中于大西南地区,其要东下华东,北控华北和东北,中原地区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对于这一地区的极端重要性,中共中央和刘少奇早有充分认识,曾几番召开会议研究处于此地的五师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而中原李先念部新四军第五师,是在刘少奇领导的中原局和华中局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活动在鄂豫地区。

1945年9月4日,刘少奇致电郑位三、李先念等,指示他们放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集中力量整编军队,集全力争取整编一、二万主力军队放在手中,做到有备无患,来应对形势的变化。在致电中,刘少奇同意新四军第五师师部及一部主力转移到四望山机动位置,并指出:“在目前,你们想创造主要巩固的根据地,是不可能的。你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整编一二万主力军队,放在手中。有了这个主力,总是有办法的,望你们集全力完成这个任务。在原来的根据地,应设一切方法坚持”。

二、具有调兵遣将、组建中原军区的军队意识

由于中共在南部的兵力相对零散,散落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包围之中,刘少奇决定积极防御,调南方部队北上靠拢中原李先念部。他首先调动的就是原来被派南下的王震部。1945年9月6日,刘少奇致电中共和谈代表团,指出:王震部在湘粤边行动已经非常困难,原定的创造广东五岭根据地的任务已经不可能完成,现在同意他们北上靠拢李先念部。9月10日,刘少奇指示河南区党委,在情况危急时,可南下与李先念部会和,再图以后,并且授意他们直接与李先念、郑位三等取得联系,商量转移事项。他致电指出: “中央赞成河南主力及大部分干部在情况严重时,第一步向南转移与五师靠拢,以后再相机发展。望即与郑(位三)、李(先念)直接联络靠近,规定行动计划。河南部队及五师部队留在黄河以南行动有极重要战略意义,它直接配合华北与长江下 游我军的作战,所以不应退过黄河以北来。”

为了策应王震的南下支队北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郑位三、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第五师发起了桐柏战役,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困下以优势兵力采取包围分割战术,取得了难得的胜利。此次战役五师共歼灭敌人二千余人,并且先后攻克桐柏、枣阳、新野等县城。10月24日,五师同兄弟部队来了一场大会师,从广东北返的王震率领的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从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树声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先后抵达桐柏山区。三军大会师,在刘少奇的指示之下组建了中原军区,军区部队总数达六万多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

三、具有运筹帷幄、鼓舞士气的全局意识

刘少奇预计到中原军区驻留中原的困难极大,但作为考虑全局的关键决策者,他必须鼓励他们留下来,顽强驻守。他首先给中原军区分析了驻守中原的战略意义“河南部队及五师部队留在黄河以南行动有极重要战略意义,它直接配合华北与长江下游我军的作战,所以不应退过黄河以北来。”同时,也对中原军区面临的任务之艰巨、环境之困难给予了充分的认识和估计,他指示“一切干部应有充分的艰苦斗争的准备”。另一方面,作为统领全局的领导者,他对驻守中原的有利条件也做了论述,那就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困难也有很多,并且我军善于做群众工作。他指出国民党蒋介石还“要集中主力对付华北及长江下游我军,只要你们很好注意群众纪律,改善与人民的关系,你们在鄂豫皖三省以至陕南地区是完全能够长期胜利坚持的。”

刘少奇深谙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敌军数倍于己的中原地区长期驻守,他指示要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军事原则。要避敌主力,隐蔽我军主力,在有利时机歼灭其较弱部分。关于如何在艰难的中原立足、打仗,他还鼓励五师的将士们反复研读讨论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作为以后作战的指导原则。1945年10月10日,就作战的指导原则,刘少奇致电郑位三、李先念:“日本投降,你们以后作战的对象,将是国民党军队。”“对顽作战,应选择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并必须以超过敌人五六倍的兵力与之作战,然后才能保卫敌之一路或一股,干净全部歼灭之。切忌在与敌人兵力相等或少于敌人兵力的情形下和敌人作战。就是我们必须以五六个团去打敌人一个团,以五六连去打敌人一个连,如此才能歼灭敌人,而不只是击溃。如果敌人有五六个团分几路向我前进,而我亦只有五六个团,我不要平均分配兵力几路去抵住敌人,我们必须以极少的兵力去钳制敌之主力,而以我极大的主力去打击敌人比较弱的一路,如此我们才能歼灰敌之一路,这就是毛主席的以多胜少的原则。…… 今后你们环境相当 困难,将更多的依靠你们在作战上的正确指导,才能打开你们的局面,并取得胜利。”

五师孤悬敌后,被层层围困,不仅要面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补给困难。刘少奇不仅在军事上为五师提供作战的指导原则,还尽力组织其他解放区在财政上给以援助。关于五师的经济困难,刘少奇提到“他们确实无法自行解决,望华中、山东及太行尽可能给五师以财政支援”但由于国民党的层层封锁,这些本就有限的援助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

四、具有顾全大局的战略配合意识

刘少奇认为,平汉、陇海这两条铁路的沿线将是同国民党军队与我军决战的地带,五师处于外线,能够在战略上直接配合华北、华东战场。他还举例说明五师在全局上的战略意义,让五师充分认识到驻守使命的重要性,告诉其在豫南、鄂北的行动吸引了刘峙五六个军,使蒋军不能集中兵力迅速北上,因此大大减轻了刘伯承在平汉线北段的作战压力,为其胜利创造了条件。尽管五师自己可能取得不了多大的胜利,甚至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但在整个战场战略配合上的作用是极大的。 因此,他鼓励五师仍在豫南地区继续驻守,不到万不得已不做大的转移。中原突围并不是中原一个地区的战局所造成的,而是敌我双方战争全局推移的必然结果,刘少奇既看到中原作战区与其他战区之间的联系,更进一步看到各作战区之间胜负得失的互相转化。在中原地区,确实是损失了,而在晋冀鲁豫、在晋察冀、在华东,又因得到中原部队的大力支持而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前后5次战役,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在16万人以上。所以,刘少奇说:“过去五师(指中原部队)在十分困难的斗争中,虽受到大的损失,但它完成了当时极重要的牵制敌人的任务,他们损失时,是有代价的”。

五、具有应对形势的沟通协作意识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原军区火药味越来越浓。1946年4月下旬,刘少奇通过一些渠道获悉国民党即将对我中原军区动手的消息,而且是一心要将中原军区彻底歼灭。作为主要负责人,他沉着应对,冷静思考,有条不紊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一方面,致电周恩来、叶剑英,请他们向国民党、美方代表提出抗议,做政治上的斗争。同时在报纸上敬告全国人民,表明我方立场,如我五师受到围攻,我方不得不做出判断:国民党方面再次重新发动全国性的内战,这一行为引起的一切后果应当由国民党负全责。另一方面,刘少奇对合法的政治斗争并没有做过高的期望,他嘱咐五师仍然要做最坏打算,通知郑位三他们速做准备,在5月5日以前完成转移的一切准备工作。关于转移方向,刘少奇认为由于国民党已有准备,向东或向北都很困难,“似应以一部向东,一部留原地分散坚持游击,主力向西到鄂西、陕南、豫西地区为适宜”。他同时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张鼎丞、粟裕和谭震林,要他们速做准备,严加戒备。接着,刘少奇又致电叶剑英、罗瑞卿并周恩来,请他们立即向国、美两方提出严重警告、交涉由执行组迅速接运五师伤病员到华北,并请求执行组速赴前线监视国民党军队行动,对这一阴谋进行制止。接到刘少奇電报后的周恩来,立即访晤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揭露国民党准备消灭五师的阴谋;同时刘少奇电悉马歇尔,要求立即采取有效办法、制止对停战协定的任意破坏。

中原紧张局势得以暂时和缓,这就给中原军区提供了准备突围的宝贵时间。

六、结语

刘少奇部署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赢取了空间和时间上的有效优势。中原军区,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带,牵制国民党军北上,对各解放区起了重要的屏障作用;国民党军不得不大量留在中原与我军较量,迟滞了北上决战的时机,这就为北方各解放区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如李先念在近四十年后回忆道:“在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的10个月时间内、中原我军的六万英雄儿女,把国民党30余万军队牵制在中原地区,这就有力地支援了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兄弟部队,为做好迎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现如今我们再次回顾中原突围,它在党史、军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原突围粉碎了国民党妄图聚歼我中原军区的重大阴谋,这足以证明党中央和中原局决定中原军区举行突围,选定主力向西的战略转移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中原突围是党中央、毛主席在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关头的英明战略决策,刘少奇在部署中原突围方面亦表现出其卓越的战略部署才能。同时,中原解放军的英勇牺牲、艰苦斗争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作者简介:李晓剑(1977-),陕西西安人,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延安革命史、中共党史。陕西延安716000。

猜你喜欢

刘少奇
刘少奇的读书故事
刘少奇:一件毛衣二十多个洞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工资只要15元
刘少奇在安源每月领15元工资
刘少奇智扮文士
刘少奇吃“小灶”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刘少奇安源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