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机电营运能力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8-09-03张晋凯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

张晋凯

摘 要:本文首先从文献分析入手,通过研读已有学者对营运分析的成果;选择自己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框架。通过对上海机电的营运比率分析与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一起有助于企业的运营改进。

关键词:运营能力 比率分析 比较分析

一、引言

对于个体而言,相同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的意识和素养越高,获取收益的坑行就越大;而对于企业来讲,在企业拥有的资源相同的情况下,谁有者较高的运营管理才能,谁就能赢得更高得利润。进一步来讲,盈利后企业才能实现债务得偿还,企业价值得保值、增值。 本文以经济转型期典型的智能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上海机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企业的营运分析,以期获取有价值的结论。

二、绪论

(一)研究背景。一方面,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纵深化,其所触及的产能过剩、楼市库存过大、债务高“僵尸”企业的问题被关注,如何在精简杠杆、降低产耗、补足企业的短板成为破解企业发展的又一课题。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以及不可逆转的新城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直至,为企业的又一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研究意义。从营运的各项有关指标各自的作用探析[1],到营运活动与资金获取相互关系的探讨[2];从对于营运指标的作用探究视角不断的拓宽[3],再到将公司资本结构与营运分析建立联[4];从一般的应用分析、具体细分行业、企业个例的分析。如何结合具体的经济背景展开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一直是营运分析的重要理论意义所在。

三、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一)上海机电概述

1、公司简介。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驰名中外的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其业务涉及制冷业、电梯业、印刷包装业、液压产品等制造行业,公司拥有着世界销量遥遥领先的单体单体生产商——上海三菱,而且广泛与外界开展协同创新,代表性的有“世界空调之父”即美国开利公司合作再华办厂,打造品牌形象,构筑核心竞争力。

2、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能力的特点。下面以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近3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其营运能力的进行的趋势分析(2017年年报未能发布,所以仅获取了2017年前3个季度的数据)。

上海机电公司近三年的营运能力得分析指标相对值统计数据发现:存货得管理能力指标(存货周转率)逐年降低,通过分析营业成本及存货项目得绝对值统计数据发现,近三年得存货存量稳步增长,但营业成本发生了先降低后增长得波动,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公司对印刷包装机械业务、液压机其业务进行改革调整,导致其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成本得大幅减少。

(二)上海机电营运能力及行业对比分析

1、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则表明单位流动资产带来得营业收入越高,体现出生产经营整个流程得改善。发现上海机电得流动资产得周转率处于同行业的中下游,仅高于中航机电,每单位流动资产能够带来0.54的销售收入。

2、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则表明单位非流动资产带来得营业收入越高,体现出机器设备等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充分的利用了产能,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得分析,发现上海机电得非流动资产得周转率处于同行业的中上游,仅微弱低于康尼机电,非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达到了2.96次,这说明该公司的非流动资产投资管理比较合理恰当,结构合理。

3、杜邦分析法

具体分析如下表2所示。

從表2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机电的核心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中航机电以及航天机电,但是低于行业的领军企业。这时,起到关键性的就是主业的盈利状况以及公司营运资产的管理效率,稳定的盈利以及高效的运营成为相同或者相似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四、结论

营运能力的分析是一个由自身到企业整体的过程,自身的细化解构,不单单涉及到管理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更要求到一个个具体措施的落实,一条条规章制度的建立;而且,营运能力的影响大小,强弱的分析,对于企业整体而言,需要将资本结构以及盈利能力相结合才可以做到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营运能力的提升以为是一个系统的推进过程,从工作人员素养的提升,到基本制度体系的构建,再到企业战略的规划,都需要持续的营运、盈利分析与预测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姚广宇.2015年.万科集团营运能力分析案例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 孙莹.2017年.长春欧亚集团营运能力分析及策略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知识服务的比较及发展策略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的国际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现状及完善
关于pps抽样技术在全国各地社会工作人员考试合格人数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