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唐德刚先生再探口述史

2018-09-03李欣蔚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李宗仁史学胡适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在记录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能比拟的作用。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介,涌现出大量以口述历史为名的书籍和节目,“口述史”在我国已蔚然成风。回顾口述历史在国内的发展历程,绕不开中华口述史的开创者——华裔学者唐德刚先生(1920-2009),身为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中国部最早的研究员之一,所著的著作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也为我国口述史学及其方法论提供了有力参考。

一、唐德刚对口述史的认识

口述歷史以笔录、录音、录像的方式,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这种方式古已有之。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唐德刚认为,我国有文字记录的“口述档案”可追溯到孔子的《春秋》,而后的《论语》、《史记》都是口述史著作,《史记》中荆轲刺秦这一典故更是最早的“口述历史”实例。西方传统史学中,他认为从古希腊、罗马《荷马史诗》到《马可·波罗游记》都是口述史书。

口述历史并不是“我讲你写”这么简单,搜集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经历者、见证者进行访谈后,由于访谈这种形式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因素的认识偏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对史料进行甄别,从而使历史重新归档,还原历史本真的面目显得尤为重要。

二、唐德刚口述史的价值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设立“口述历史中国部”的初衷,就是对旅美的原国民党军政要员进行系统采访,厘清历史脉络,弥补文献资料的缺失。唐德刚作为最早参与的学者之一,系统研究了西方现代口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胡适、张学良、李宗仁、顾维钧等人的采访,不断探索、甄别,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民国史研究的口述史理论和方法,并在他多部作品中加以运用,其中《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成为口述领域的典范之作。

在《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部分篇幅超过了正文,极具学术价值,看得出唐德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即对胡适口述内容的印证、说明、补充、核实,又把大量不能写入正文的原口述材料,本人对胡适的评价,对胡适相关观点的反驳,以及唐德刚本人的身世经历都通过注释呈现出来,大大深化了胡适口述历史的内容和相关观点,开创了以正文完整呈现口述者的口述史而以注释呈现自己观点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海外盛传“先看德刚,后看胡适”,可见对他注释方式的学术认可。

李宗仁作为桂系领袖和国民政府的“代总统”,是亲身经历近代史上诸多历史事件的重要人物,他的口述自然包罗了许多历史真相,正像唐德刚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治民国史,则对李宗仁其人其事必须有一番正确的认识”。每次对李宗仁的采访都长达十余小时,唐德刚都会滤出几页有条理有价值的笔记,逐一对照可靠的史籍、档案和当时的报纸杂志,确保每一点都有根有据,如与李宗仁口述不一致,都会全部“箍”掉。实时采访时,唐德刚也经常会带上《护国军纪实》、《民国史演义》等去作为佐证,力求写成一段信史。因此,《李宗仁回忆录》耗时7年才得以完成,里面所讲述的历史细节,有很多都是首次披露,其史料价值是无法替代的。唐德刚这种研究史学的方式,很大程度推进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进程。

三、唐德刚口述史的方法

细读唐德刚作品,不难发现透过《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以及《顾维钧回忆录》等著作,清晰地勾勒出他对口述历史实践的清晰脉络,从口述对象的确定、背景资料的搜集、访谈计划的制定到口述大纲的编纂、口述访谈与录音、整理录音与校对、史实考证,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唐氏口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选择采访对象是口述历史成功的第一步。口述史被称为“活”的史料,所谓活就是受访人亲历亲闻亲见后的讲述。唐德刚所关注的主要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政治、军事人物。他在《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一文中指出:“所以我认为想李宗仁、陈立夫、胡适、张学良这类人物,都是民国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缔造者。历史家应乘此千载难逢的时机,找出这类人物在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成长的经过,把他们与整个“民国史”作平行的研究。”唐德刚还特别注意处理与受访者的关系,并时常采取访谈技巧,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极强社交能力来平衡两者关系,消除受访者的顾虑,拓宽了采访的真度和深度。

口述史料,但不是真正的口述史,要采访人用自身经验、知识架构,大量查阅文献史料、实物进行考证、分析和过滤后,才能突显价值。所以口述史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史学分支学科,无章可循,只有遵循科学的采访原则,根据受访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计划研究,充分做好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唐德刚在每次访谈之前,都会多方收集并掌握讲述者与所处时代的相关史料,详细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横向寻访与受访者以及其所讲述事件相关的历史见证者,多视角多侧面掌握历史事实,而后根据受访者的特点制定口述访谈计划,并在受访者的同意之下拟定访谈的大纲总目,确定口述访谈的目的、口述的范围和重点,以确定访谈的主要内容,对于重点的访谈,分段采访,每次限于一个主题,有一个基本的方向,并据此而对口述者加以引导,深度挖掘,注重从闲谈中获取关键信息,确保内容可贵不凌乱。

在文字撰写过程中,保持采访人的回忆情节和语言风格,对于回忆者口述的错误内容“直接代劳”,为其改正,通过注释表述采访者的观点等。由于口述访谈对象身份的不同,访谈者对他们提供的口述内容也应该抱持有区别的态度,作不同的技术处理,分别对待。比如胡适这样的学者和军人出身的李宗仁,就应该有所区别。唐德刚说:我替胡适先生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李宗仁的口述历史,统计起来,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百分之八十五是我从图书馆、报纸等方面资料补充与考证而成的。

作者简介:李欣蔚(1985年11月),性别女,民族汉,职称助理馆员,籍贯:四川省成都市,研究生学历,档案专业,档案管理与利用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李宗仁史学胡适
新、旧史学的更替
李宗仁尊师若父
黄侃妙试胡适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张自忠戒烟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史学漫画馆
胡适的星期日
史学漫画馆
27岁时,我嫁给了76岁的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