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某社区中老年人虚实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9-01张松峰胡镜清吴亚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冷食冷饮中老年人

刘 德,张松峰,胡镜清,吴亚平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州 350004;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4.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中医医院,武汉 430070)

随着中国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老年健康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而从中年期开始关注更具有预防意义。本研究系统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内涵,充分吸收中医学从整体剖析人体健康状态的方法学,凸显中医“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念,提取中西医认识健康的核心指标与内容,运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群的中医证候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表1显示,本次调查社区为湖北武汉洪山劝业场和四眼井,在册总人口有5794人,65岁及以上有526人占9.08%,实际调查394人。经问卷核查,内容完整的有效问卷385份,其中女性273人占70.9%。

表1 一般情况

1.2 纳入标准

年龄≥45岁;自愿接受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调查内容、方法与质量控制

参考中国中医科学院“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课题组研制的《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工作手册》、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工作手册》及WTO《慢性病危险因素阶梯式监测问卷及调查指南》等,设计本研究的“健康监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1-2]、生活方式、认知功能、精神、睡眠及情绪状况等。采用横断面调查法,统一对参加研究的调查员进行问卷内容及问卷填写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中医症状一致率≥0.75)。在本研究中,为确保舌脉象的客观性,我们应用YM-Ⅲ型中医舌脉象采集仪(天中依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集舌脉象。调查结束后,用Epidata3.1建立健康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库,双人双录入,核对数据后锁库进行统计分析。

1.4 伦理审查

本研究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件号2013EC070),所有受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有频数分析、卡方检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中老年人主要证候分布

表2、3显示,本研究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养生保健室研制开发的中医健康管理平台,将受访者的临床表征录入中医健康管理平台,后台根据设定的诊断标准得出中医证候[1-2]。根据诊断标准,其中有212人有2个证候。受访者排在前5位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肝血亏虚证、心气血虚证、肝经火旺证、脾气亏虚证、肺气不足证。按五脏虚实分类,虚证依次为肝虚证、心虚证、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实证依次为肝实证、心实证、肺实证、脾胃实证。受访者中健康中老年人(指没有临床不适的中老年人)有74人占19.2%。

表2 调查对象各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频数情况[例(%)]

表3 按照五脏虚实分类分布频数情况[例(%)]

2.2 虚实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我们运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受访者中医证候的影响因素。由于中医证候较多,经课题组研究讨论,将中医证候简化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证候。虚证为肝血亏虚证、心气血虚证、肺气不足证、脾气亏虚证、肺燥阴虚证、肾阳不足证、肾精不足证、肾阴不足证,实证为肝经火旺证、心血瘀阻证、肝气郁结证、肺热炽盛证、心火亢盛证。

表4显示,经统计分析,受访者中性别、年龄、冷饮冷食、吸烟情况、糖尿病史、家庭年总收入、配偶死亡/患重病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影响因素如既往史、女性生育史、中国传统养生保健、饮茶史、锻炼、饮酒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受访者虚实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虚实证影响因素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为探索各个影响因素对虚实证的影响程度,我们以虚实证为因变量,应用逐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健康中老年人”为参考基线,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虚实证的相对危险。表5显示,自变量赋值为:1=健康中老年人,2=虚证,3=实证。

表5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显示,经统计分析社区中老年人中有5个变量进入模型。

3 讨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对身体健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论和方法学,中医认为健康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包含人体自身的平衡以及人与外界之间的平衡,且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证候是中医学对人体健康或疾病在某一阶段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诊疗的桥梁。中医学这种动态平衡的观念,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健康的理解以及诠释证候内涵[3]。

本研究采用电脑诊断系统诊断社区受访者的中医证候,应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统计受访者的常见证候。受访者的常见证候依次为肝血亏虚证、心气血虚证、肝经火旺证、脾气亏虚证、肺气不足证,其中虚证类证候累计占91.7%。受访者的证候以虚为主,肝经火旺证是其主要的实证。现代人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不知养生,在一定程度上大量耗损阴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也就是说,不知养生之人,40岁就开始出现肾阴亏虚、阴津减少,而肝属木、肾属水,且“肝肾同源”,阴津不足,水不涵木,木夹火势上冲,故而出现肝经火旺的证候。《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本次受访者的年龄集中在55~65岁之间,排在前两位的虚证分别是肝血亏虚证和心气血虚证。按五脏虚实分类排序,五脏虚证依次为肝虚、心虚、肺虚、脾虚、肾虚。我们的调查结果符合《灵枢·天年》的观点。章程鹏[4]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提示老年失眠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虚证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其病邪以痰、热和瘀为主,病性以虚和虚实夹杂为主,病位主要在肾、心和肝。人到中老年以后,各脏腑机能渐渐减退,每10年就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故证候以虚证为主。

表5 受访者虚实证影响因素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注:a参考类别为健康中老年人

以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我们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发现,偶尔吃冷饮冷食、男性和无糖尿病可减少受访者出现虚证的几率;经常冷饮冷食受访者出现实证的几率明显增加,而男性和偶尔冷饮冷食可减少受访者出现实证的几率。《灵枢·小针解》:“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灵枢·师传》:“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也就是说,饮食寒热不当则会损害健康变生各类疾病,饮食寒热得当则有益健康。经常冷饮冷食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导致痰湿内停。同时长期冷饮冷食又可耗损脾胃阳气,从而出现脾胃阳虚证。郑承铎[5]研究发现,低温环境及寒凉饮食或药物摄入会损伤人体阳气;闫明霞[6]的研究提示,经常冷饮冷食是导致阴性体质或证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张华[7]等研究提示,老年居民偏颇质形成的影响因素是饮食口味;朱燕波[8]等研究亦发现,阳虚质形成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之一是饮食。

中医学自古就有“男女异同论”,男女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性别与虚实证的形成有关。性别为男性能减少形成虚证和实证的几率。男性一般脾气急躁,体格强壮,活动灵活,肌肉结实,脏腑功能一般较强;女性在情志方面多思虑,易忧愁,情绪波动相对较大,形体上纤细柔弱,肌肤细腻,腠理疏松,脏腑功能一般较弱[9]。同时妇女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这些特点使女性更易受到内外邪气的侵犯,与男性比较相对更易生病。徐凤励[10]、伍文彬[11]、王莉[12]等研究提示,健康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此次研究样本量少,研究结果只是对该调查人群的一种推测,尚不能推广,仅供研究者参考,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以明确其相关关系。

猜你喜欢

冷食冷饮中老年人
关于某餐饮单位拍黄瓜被罚5 000元引发的思考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夏天为何不能用吃冷饮、冷食的方式消暑?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冬季适当吃冷食
喝冷饮
花了多少钱?
为什么多吃冷饮有碍健康
冷饮为什么不能多喝